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成功的标准只剩下“钱”和“官”了吗?  成功的标准只剩下“钱”和“官”了吗?

火烧 2011-02-1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成功标准是否只剩钱和官,批评社会价值观扭曲,高房价和丈母娘要求导致年轻人急功近利,媒体过度宣传奢华生活加剧功利主义。

 

成功的标准只剩下“钱”和“官”了吗?

 

读罢2011年2月10日钱江晚报时评版《也说同学会》一文,脑子里闪电般浮现出一句上世纪80年代流行过的顺口溜“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那个脑体倒挂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年的“万元户”落到今天只是个低保待遇。但可怕的是这段把价值观扭曲的历史近来却有悄悄再现的苗头。看看报上登的、网上议的,听听身边人聊的,似乎只有做生意才是王道,只有高收入者才能受尊重。难怪《也说同学会》作者会不解:为什么“考上了麻省理工学院,在硅谷界顶级的IT公司里发展,边工作还一边修MBA学位”的人要在有钱人面前抬不起头?


  是啊,什么时候,我们对于“成功”的评判会狭隘到只剩“钱”和“官”了?是谁把成功之路变窄了?一场同学会开完,这两个问题不仅没解开,而且越来越沉重。

  有人回应说,这是万恶的高房价挤兑的结果。2011来自网上的最新数据,说是抽样调查显示杭州本土90%以上的丈母娘要求毛脚女婿“至少要有一套房”,而且,最好还在主城区。

  那么,从表面上看,是丈母娘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年轻人变得急功近利。

  其实不然。骨子里,是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盛行的现实,把一代人的价值观扭曲了。如《也说同学会》所说,“学习、思辩的乐趣,知识世界的纯净感,不是什么人都能体验到的;它是培育想象力的土壤,是创造力的来源,是一种终极性的推动力,对社会而言,其稀有、珍贵,不是金钱可以比拟的”;可惜,我们身边的大部分人,认为只有房产、豪车、金条、股票等是有价值的。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财富至上。理想主义和“老实本分”一起被贴上“out”的标签扫入了垃圾箱。

  社会风气是被谁教化的?是因为学校教育里理想主义的色彩越来越淡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真令我百思不得其解。而令我自惭的是我们的媒体也难辞其咎。曾看到一媒体以两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一位身为小学教师的时尚达人。精美的版面上晒满了其珍藏的数万元一个的名包、名表和华服。文章以万般羡慕的口吻宣扬其生活消费观,读之令人瞠目。我不清楚这位老师的教学水平如何,但哪怕其貌如天仙、文比蔡姬,我也不敢贸然把孩子送入其门下。还有的媒体经常捧“这商那商”,当然,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是值得钦佩的,乐于助人的慈善精神更值得鼓励,但若动辄宣扬其生活方式如何奢华高雅,那媒体真就成了这功利主义的助推器了。
();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