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动了我们传统优质的奶酪?
是谁动了我们传统优质的奶酪?
——再评网络版《袁隆平真言》
前几日,一段字数仅仅两千左右,名之为《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劫难已无法避免》(以下称《真言》)的文章,风靡于网络及其之间。
的确,这浑如震天的霹雳,一声响亮,使华夏一切挺转群丑原形毕露,对以没奈何的哑口无言。网络版《真言》不仅一举震动“中南海”,也彻底惊醒华夏亿万“梦中人”。
笔者以为,之所以初评给《真言》那么高的评价,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民意,寄托着善良的人们对其避免覆灭、兴旺发达和繁衍兴盛的殷切希望。
究竟是谁动了我们传统优质的奶酪?
亿万人民拒绝转基因,足够有成百上千条的理由,主要为:
其一,转基因粮食、蔬菜,绝非天然绿色食品。
这绿色的“绿”字,最恰当的解释:即“绝对安全”,或“排除一切怀疑的不安全”。
在罪恶的转基因孽生以前,数以亿年计算的长期时间内,人类安全的食物都是天然的。华夏先祖历经长期、艰难的选择,于商周时期,中华民族才有“五谷”的说法。
《皇帝内经》①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
再而后便是李时珍②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五谷泛指五类作物,即“悬、藤、根、角、穗”。
由此可见,“优质、安全”的食品,都是历代先祖从千百万种天然作物中,付出勤苦劳作、艰难探索、身心健康甚至于生命代价等为子孙后代“优选”出来的,我们已经食用几千年,创造和延续了泱泱中华的繁荣和灿烂的文明历史。
众所周知,转基因不是天然的,转基因种子没生命,且并非华夏优秀人物的自身杰作,实为一种毒性胜过鸦片、旨在“亡我中华”的一剂慢性毒药。显然,它严重违反了食品的“天然、优质和安全”等三项基本原则。
其二,有充分理由说明,转基因的“毒素”存在于自身,来源于人为(这里的“人”并非亲人或挚友)的基因改造(基因枪打入细胞)、还包括严重的农药残留(草甘膦、农达之类),毒素不能为人类本身“降解”,毒理作用在于“毒素”的长期、隐性积累,实则犹如剪除拿破仑、温水煮青蛙方式的慢性毒杀。
其三,大量事实证明,转基因并不能带来减少投资、大量增产的实际效益,更却有比天然食品更低的营养价值。许多有良知的专家、学者质疑,转基因玉米、大豆油等的使用,导致民族健康状况极度恶化,癌病疑症迅速漫延、高发的大量事实,足可转基因是真实、高效的杀人工具。
其四,转基因疑乃共济会由来已久的、图谋清除人口垃圾的罪恶工具。读者可用百度、有道、360等搜索查阅和参考其他资料,恕不赘述。
前文曾提及,无论网络版《袁隆平真言》是否为小人物的托名之作,笔者本身并非认定作者就是袁隆平院士本人,能给《真言》以高度评价,自然不是针对“院士”显赫的头衔和耀眼的光环,而是针对它给社会的剧烈激荡和高层的迅猛警示。
《真言》从透彻的分析、雄辩的论据(大量事实)和文字的洗练程度等,的确“不失为佳作”,而百步穿杨而击中要害的震撼效果,令人叹服!
由于作者心系天下苍生,早已站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又掌握了充分、详实的论据,因而可慷慨陈词、娓娓道来,无私无畏而旗帜鲜明,直抒胸臆,却没有一点的忸怩作态和矫揉造作的风格,值得一赞!
文章爆炸般的传播和受到高度关注,存在决定本身的价值,充分说明了它的人民性、先进性和正确性。感谢文章作者,为狙击、遏制转基因的嚣张气焰和疯狂漫延等起到巨大作用,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兴旺和繁衍等做了一件好事。
另据红歌会网梅子的文章《科学家疑被权钱绑架,袁隆平晚节不保》,以及网络所载其他信息称,“杂交稻之父”说什么“转基因不能一概而论”,“这样的转基因有什么吃不得?玉米不是照样吃” ,“我们吃的大豆四分之三来自美国,也是转基因”云云。
诚若确实,则令将袁院士当“神”供奉的人们透心发凉,魂凄魄寒,难道十三亿同胞真的看走眼了吗?
假如袁院士也心甘情愿与挺转群丑为伍,搞什么转基因水稻或者杂交稻之类,就好比向已经功成名就的杂交稻米当中,做一些诸如吐唾沫、擤鼻涕、掺苍蝇或者拉屎等恶心人的蠢事!?
如鲁迅先生所说,此举真正让人惊诧莫名或莫名的惊诧了!
当真如此,或则晚节不保,袁院士一世的英明,双千斤(单产)成就,一切则统统泡汤!
筑台九尺,始于垒土。只亏一篑,前功尽弃。
路,是人自己走出来的。
年纪太大了吗?但愿上面那些令人不快的信息,完全是“假冒”或“谣言”。
惋惜,无奈,报一声悠长的叹息!
注释:
①《黄帝内经》起源于皇帝,成书时间,应在战国;具体作者,已不可考。总之非出自一人一手,且其个别篇章成于两汉。而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则为华夏上古时代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②李时珍,为明朝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他对中药学贡献最大,历时数十年而编撰成《本草纲目》中医药学经典著作,刊于1590年。全书凡五十二卷,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药学集大成者。
于 2014.01.04.15:50修订稿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