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水生:经济学应当“经邦济世”

火烧 2005-11-11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经济学娱乐化倾向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强调经济学应回归经邦济世本位,批评媒体与公众过度关注经济学家道德排序,呼吁理性讨论与专业回归。

经济学家的“不道德”与“道德排序”,何者更为可怕?——评《东方早报》的一篇短评

水生

2005年11月10日《南方都市报》的时事评论版“推荐”栏目中发表了一篇题为《不要把经济学娱乐化》的短评文章。文章对中国青年报所作的一次“你相信哪位经济学家?”专题调查和民间对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对中国经济学家现状所作的评论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与该报往日的转载文章不同,只注明是此文原载11月9日《东方早报》,却竟然没有注明此文的作者。好奇之下上网搜索,终于搞清楚此文系由上海《东方早报》于2005年11月8日所发,作者为东方愚。原文标题为《经济学家“道德排序”凸现文化浮嚣》。(下称短评,全文附后)

东方愚在短评中称,丁学良一句“警世醒言”引发了一场舆论地震,又引来了调查机构的穷追到底,列出一串既定的经济学家名单,让公众做起选择题来,千百个人笔尖一划,就勾勒出了如今这份“公众信任率”的榜单。虽然这调查本身就有很多纰漏,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其蹩足与拙劣的本性来,但由强势媒体发出的声音,影响力是蛮大的,所以从媒体到公众,都乐此不疲地做起了“倒经运动”———别误会,此“经”意为“不道德的经济学家”。然在笔者看来,与经济学家不讲道德同等可怕的,是将经济学“娱乐化”的倾向。

短评还指出,“经济学娱乐化”的形成,就是带着对经济学回归“经邦济世”本位的期愿上路,但走着走着,在自我制造的一种文化浮嚣氛围中迷失了。打着公共利益招牌为强势利益集团代言的经济学家理应受到谴责,但是如果媒体、公众将全部精力耗在了抓经济学界“小辫子”的行动当中,甚至以对经济学家进行“道德排序”为乐,就有些夸张了。一味崇尚“道德排名”与厉声谴责的做法对经济学家的本位回归与事无补,反加重了文化浮嚣与社会浮躁气氛,更剥夺了真正的经济学人的话语权。我们一方面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翘首期盼,一方面却乐此不疲地将经济学“娱乐化”,这是何等的荒唐啊!

中国青年报不过是作了一次关于“你相信哪位经济学家?”的专题调查,其结果的公布在社会公众看来是符合实际的,反映了绝大多数公众的意见,也受到了大家的称许。这类社会调查在任何一个开放的社会中也是常见的。而在短评作者东方愚看来,“这调查本身就有很多纰漏,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其蹩足与拙劣的本性来”,其所持的批评如此强烈,实在令人吃惊。依笔者所见,既然东方愚对此调查如此深恶痛嫉,却不知为何就不能指出此调查的一些“纰漏”,以及介绍一下如何“一眼就能看出其蹩足与拙劣的本性”,以让社会公众知晓,以便不再上当受骗?而更加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就在此短评发表前两天,也在此《东方早报》上,发表了由记者马一居写的一篇题为《三成人:经济学家可义利兼得》的文章。此文披露,“10月26日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丁教授说的有道理吗?合格的经济学家应该是什么样的?为此早报财经第一调查上周通过调查机构InsightCN(wwwinsightcncom)借助其网络调查平台‘调查积分网’www.51point.com,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相关调查。”当然,其调查结果与中国青年报的调查大相迥异。或许正因为如此,东方愚对此次调查既未批评其有什么“纰漏”,也未能“看出其蹩足与拙劣的本性来”。个中缘由,想必东方愚心中自知。

在短评作者东方愚看来,“与经济学家不讲道德同等可怕的,是将经济学‘娱乐化’的倾向。”而究竟什么是“经济学娱乐化”倾向?为什么它“与经济学家不讲道德同等可怕”?东方愚都没有明说。笔者实在无法理解,对主流经济学家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作一次社会调查,即便是“媒体主导来个社会大讨论、大声讨”,何以就成为了是将经济学“娱乐化”?这种分明是属于社会学范畴的社会调查和社会评论与经济学有何相干?如果因为被调查的对象是“主流经济学家”,调查的内容涉及“经济问题”,社会公众对此作出批评,乃至对经济学家的社会信誉作些民意调查就是将经济学“娱乐化”,那么,在民主社会中对政治家提出批评,对政治人物的社会信誉,乃至对一些重大的国家大政方针作些民意调查难道也就是将政治学“娱乐化”?人们常常见到的倒是那些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到处作报告,讲故事,说些“靓女先嫁”,“蛋糕做大”,“冰棍融化”,“吐痰后再吃”,“烂苹果先吃”,“二套房小康”,“堵车显繁荣”,“龟兔赛跑双赢”等等似是而非的奇谈怪论和歪理邪说,而且还要如娱乐界的明星一般索要“出场费”的种种“娱乐化”表演,究竟是什么人在搞“经济学娱乐化”?如果说,用一些“娱乐化”的方式普及经济学知识本是一种科普活动的话,那么,那些“不道德的经济学家”利用一些所谓的“讲故事”的“娱乐化”方式,将极其严肃的国家改革大计视同儿戏,既不顾中国国情,又缺乏科学态度,更不能实事求是,只顾利用自已掌握的话语权,肆意与官、商相勾结,为强势利益集团服务,影响和左右国家的改革发展方向,乃至具体的方针政策,罔顾广大普通百姓利益,捞取个人利益,只有这种“不道德的经济学家”的“娱乐化”者才是真正可怕的。所谓的“经济学娱乐化”倾向何来“同等的可怕”?

最后,笔者以为,中国公众对经济学回归“经邦济世”本位的期愿,其实正是中国经济学回归正途的希望。也是任何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理应具有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犹如任何一个医学专家都要将“救死扶伤”作为自已的天职一样。对此,公众对中国的经济学家并没有苛求。如果东方愚真正认同“打着公共利益招牌为强势利益集团代言的经济学家理应受到谴责”的话,只要上网看看公众的反映就应当清楚,现在社会公众对所谓“主流经济学家”的批评还远没有达到什么“夸张”的程度。媒体和公众既没有“将全部精力耗在了抓经济学界‘小辫子’的行动当中”,更没有“以对经济学家进行‘道德排序’为乐”,他们表现出来的是对“不道德的经济学家”的质疑、谴责和对中国改革前景的忧虑。而那些对中国的改革大业已经造成了巨大伤害的“主流经济学家”们,也还远没有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批评。真正仍然沉浸在自我“浮嚣”和“浮躁”气氛中进行“道德排序”的不是社会公众,恰恰是那些主流经济学家自已。从这些“不道德的经济学家”们照样在电视和媒体上频频露脸,也可以知道他们在主流媒体上也并没有被剥夺什么话语权,公众责怪的反而是他们对公众批评的“集体失语”。公众希望的是通过公开的辩论来分清是非,从而取得共识。如果他们掌握的是真理,又何惧之有?尽管“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翘首期盼”的不是我们,但我们十分明白,那些毫无创新,只会抄袭别人的理论,而且是不讲道德而被公众所唾弃的经济学家是肯定无法问津诺贝尔奖的。作为无权无势的普通公众,他们并没有剥夺任何一位经济学家话语权的能力。但公众对那些罔顾公众利益的“不道德的经济学家”提出批评,表示不齿和唾弃却同样也是无法遏止的。历史早已而且还将充分证明这一点。

2005年11月10日



附:
经济学家“道德排序”凸现文化浮嚣
文 东方愚 责任编辑 魏英杰 刘景 单雪菱  2005-11-8 2:18:41

不久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一句“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引起了舆论对经济学家问题的高度关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不超过5个”的说法得到了83%的公众支持,而备选的经济学家中只有郎咸平和吴敬琏两人的公众信任率超过10%。

我们素来就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化底蕴,丁学良一句“警世醒言”引发了一场舆论地震,又引来了调查机构的穷追到底,列出一串既定的经济学家名单,让公众做起选择题来,千百个人笔尖一划,就勾勒出了如今这份“公众信任率”的榜单。

虽然这调查本身就有很多纰漏,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其蹩足与拙劣的本性来,但由强势媒体发出的声音,影响力是蛮大的,所以从媒体到公众,都乐此不疲地做起了“倒经运动”———别误会,此“经”意为“不道德的经济学家”。然在笔者看来,与经济学家不讲道德同等可怕的,是将经济学“娱乐化”的倾向。

易宪容先生曾撰文指出,审视经济学家,首先应将三类人给“琢磨”透了,一是做经济知识的经济人,二是做经济知识的技术人,三是经济学家的道德人。前两种类型的人是“经济学传播者”或“经济学工匠”,他们同样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然而我们往往以偏概全地要求他们像第三种类型的“道德人”一样,以天下为己任,以众生为父母。由于他们一般做不到,于是媒体主导来个社会大讨论、大声讨———这便是“经济学娱乐化”的端倪。

“经济学娱乐化”的形成,就是带着对经济学回归“经邦济世”本位的期愿上路,但走着走着,在自我制造的一种文化浮嚣氛围中迷失了。杂文家王小波谈到“浮嚣”时说:“人忠于事实叫诚实,不忠于事实叫虚伪,有些人只忠于经过选择的事实,我把它叫做浮嚣。”打着公共利益招牌为强势利益集团代言的经济学家理应受到谴责,但是如果媒体、公众将全部精力耗在了抓经济学界“小辫子”的行动当中,甚至以对经济学家进行“道德排序”为乐,就有些夸张了。

薛暮桥、孙冶方、于光远等老一代经济学家曾让我们对经济学产生了由衷的敬仰感,如今不道德的经济学家让我们看到了硬币的反面,而当社会的声讨有些偏离正常价值批判纬度与火候的时候,我们是否应抽身关注“硬币反面的反面”,即经济学的原教旨主义蕴意了。有必要一提的是,现在我们提及经济学,就必言经济学家,而且还是“大家”,而那些真正辛勤耕耘的经济学者往往是默默无闻的,鲜有“媒体缘”与“话语权”。

一味崇尚“道德排名”与厉声谴责的做法对经济学家的本位回归与事无补,反加重了文化浮嚣与社会浮躁气氛,更剥夺了真正的经济学人的话语权。我们一方面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翘首期盼,一方面却乐此不疲地将经济学“娱乐化”,这是何等的荒唐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