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关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问题的再思考

火烧 2010-03-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理论基础,强调对文革的总结与第五项修炼的结合,提出构建战略思想模型的重要性,突出理论模型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关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问题的再思考

田忠国

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前,要建立一个科学社会主义的评价标准。

一是价值标准,即以什么思想指导学习的标准。

二是客观标准,即达到什么效果的标准。

三是人民大众的评判机制。没有人民大众的评判机制,其结果只能是走过场。

其实,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从“第五项修炼”演化而来,而“第五项修炼”则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并使之在理论上模型化了。所以,我认为,要真正创建好学习型党组织,重点是对文革(文革的本质是创建学习型社会,也即思想文化的继续革命)的肯定和总结,因为没有肯定,就谈不上总结。现在刘国光先生虽然对文革有了一部分肯定,但没有对系统全面总结,使创建学习型社会在理论上模型化。如果没有对文革的正确评价,既便对“第五项修炼”倒背如流,也无法理解“第五项修炼”中的思想革命含义。当然,“第五项修炼”中的思想革命并非是科学社会主义意义上的思想革命,而是管理学意义上的素质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如果完全按照“第五项修炼”去搞,只具有管理学意义上的素质革命意义,也即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意义。所以,中国搞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只可以“第五项修炼”为参考模型,通过对文革的认真总结,构建自己的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的存在意义在于操作性。

只有具有操作性的理论,才能使思想变成未来的现实。

当然,这是个战略管理问题。战略管理的要义在于对战略思想建构与管理。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几乎没有起步。前三十年有对战略思想的研究,但没有对如何管理战略思想的研究,后三十年却错误的否定了战略思想,即没建构新的战略思想,更没有对如何管理战略思想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非执政党理念乘虚而入,浸入执政机体。

战略思想是文化积累与洞悉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规律的逻辑呈现,其社会价值逻辑的矛盾关系,是社会发展逻辑的内在驱动力。战略思想是未来的现实。所以,管理战略思想实质上是一门重大科学,但至今没有纳入中国的研究课题,令人遗憾。

战略思想管理的持续力,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国家发展持续力的具体体现。

因为,一个国家的战略思想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目标,而共同价值目标则是共同意志的内驱力,是社会发展精神力量的源泉,比如说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晚年思想。由此可知,一个国家清除战略思想就是清除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目标、共同意志和精神力量的源泉。

但是,要使战略思想落到实处,就必须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还要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毛主席语)。同时,“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

换言之,研究、管理战略思想的目的在于动态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使之更快更好更有效更科学的发展。

有矛盾,就有斗争。

矛盾是失衡的体现,斗争是整合矛盾的过程。所以,矛盾是动力之机,斗争是恒动之源。从这个角度说,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的内在动力,但关键是通过斗争才能在动态整合中激活动力。这如同水,如果水静止了,就成了死水,但如果百岔分流,力不专一。

学习,就是一个思想自我革命与斗争的过程,整合矛盾的过程,所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必须以创建学习型社会为基础,在同步互动中相互激荡,才能涤旧布新。从系统逻辑的角度说,逻辑是机制的路径,价值标准是路径的规范,思想和价值目标是机制的灵魂。

所以,学习什么是关键。

因为,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对象的发展。如果以帕累托为学习对象,创新的必然是资本积累的优化方式,如果以马列毛主义为学习对象,创新的则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还要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优化哲学。

由此看来,学习什么是个战略目标选择问题。

但是,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目标选择,应由党的宗旨和国家性质所决定,而不能由那些满脑子剥削压迫思想的专家学者瞎忽悠所决定。

2010-3-30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