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建设学习型政党

火烧 2011-05-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建设学习型政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化,强调面对时代挑战与历史使命,推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交融,实现科学人生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致。

建设学习型政党  

就是要彻底解决对我们的时代与  

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李冀东

   

建设学习型政党,最根本的就是要彻底解决对我们的历史时代和历史使命及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以迎接时代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挑战。  

(一)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面临着严重挑战  

随着对极“左”错误的纠正和改革开放,我们已经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但是,我们面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复兴统一,实质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交融和整合,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与全人类利益和全人类文明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交融和嫁接,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使命与它的生命和与科学人生的空前的一致,这实际是共产主义滋长和探索的全新的历史时代和历史使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尽管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令世人瞩目,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如日中天,但是,负面问题也很严重:干部贪腐,权钱交易,贫富悬殊,两极分化,黑道暗涌,思想混乱。这里最根本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问题,是对我们的历史时代和历史使命的认识问题。集中表现为:怎样认识从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到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及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怎样回答和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统一这个双重的历史使命?及怎样实现自觉学习即科学人生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致?这是自上世纪末历史就向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一个严峻的历史课题,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面临的严重挑战。  

我们面临的实际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转型,而且又有异端邪说乘机作乱,出现思想理论混乱和信仰危机就带有历史必然性。然而,这也是我们深化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认识的绝好时机。我们必须要彻底解决对我们面对的这个历史时代和历史使命与我们时代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这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的,也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方法;必须认识建设学习型政党不但是党行使使命的需要,而且是党、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学习和创新与自觉学习和科学人生成为我们党和我们时代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生命线。解决这些认识问题,对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极其深重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我们面临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交融和整合与共产主义滋长和探索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与它的生命和与科学人生空前一致的时代  

(1)历史进入了与过去的任何时代都不相同的新时代  

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人类文明的进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人们自我意识的空前觉醒,已经把世界推进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历史时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已经主要不再取决于简单体力劳动,而是科学技术;物质财富占有的多少并不是权力的唯一象征而主要是智能的高低;原来作为社会主体的、区域性的阶级、阶级剥削和阶级斗争逐渐被世界范围内的发达和超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干预所取代和掩盖;整个世界人类文明和人类利益在空前广泛地融合。阶级和阶级斗争本来就不是发展的全部和根本,它只是人类社会的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和特定形式;经济社会的进步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因素和劳动创造历史的本来面目越来越凸显。这表明:历史进入了与过去的任何时代都不相同的新时代,阶级斗争出现了新形势,社会主义在向纵深发展,共产主义在滋长。我们面临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交融和整合与共产主义滋长和探索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与它的生命和与科学人生空前一致的时代。  

在这样的历史时代,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行使使命与它的生命最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即行使使命就是在保持和发展自己;要保持和发展自己就必须行使使命,而且,这特别与人们的科学人生密不可分。否则,将很难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与自由资产阶级,人们自身也将无所适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归根结底就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和与人们科学人生的一致,而科学人生是最关键的环节。  

(2)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交融和整合与共产主义的滋长和探索是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统一,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两项伟大、光荣而不可分割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新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阵营经历了曲折和失误、中国共产党对“极”左错误进行了检讨和反省之后的历史选择,是对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继续和创新。和平与发展、信息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为特征的历史时代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统一的历史大势,是我们赖以进行经验总结和历史选择的社会历史基础;同样,对世界和对中华民族的责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面对的历史使命。这就是说: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统一,实际就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交融和整合,是共产主义的滋长和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一样,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统一像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的任务一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不将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统一与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联系在一起,便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为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统一及世界和平与发展和经济一体化,也便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不能把手段、时代和任务相分离。如果不是这样看问题,或者否认这种关系,那就会重犯历史性错误。  

(3)只有无产阶级政党和马克思主义才能胜任我们时代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从根本上就是为全人类和全体劳动群众的;它的阶级斗争的旗帜只是一定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它最终而且在它为着阶级而斗争的过程中也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和全人类的利益作为根本目标。现在,历史所呈现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使命与它的生命的一致和与科学人生的一致,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群众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共同本质。无产阶级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去创新;又在创新中保存和发展自己,而且不畏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牺牲,这就是生命与使命和与科学人生的一致。科学人生的核心是大公无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只是揭示和反映了这种本质规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交融和整合,即共产主义的滋长和探索,这实际就是劳动权利的恢复和全人类的大同。这样的历史使命,历史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共同规定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和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胜任。  

(4)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肩负我们时代使命的历史必然性、有利条件和战略思想  

现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正在互相融合和嫁接。原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与马克思主义是完全一致的,中国的“世界大同”和“天人合一”是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典型思想。在近代,中国陷入百余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具有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光荣传统和历史渊源。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复兴和统一的思想文化和历史基础。应当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统一,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继续,是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同斗争的成果。用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史地承担了向共产主义探索的伟大历史使命。  

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统一,核心问题就是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的资本主义与大陆的社会主义整合和统一。香港和澳门“一国两制”的实施及香港和澳门与深圳和珠海的互动和磨合正在为我们提供样板和经验。改革开放和现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已经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和人类共同文化和文明的一致,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走向和谐一致的精神条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引擎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走向和谐一致的根本要素,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发展现代经济与发展现代科学文化教育同时并举;要把改造和升华中国传统文化、改造和升华学校教育、改造和升华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复兴和统一的根本战略任务。精神与物质相比,物质是第一的,但精神是决定的。  

(三)历史和实践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依据  

(1)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实践并随其发展变化的,而不是任何教条和不变的模式  

改革开放前,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这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以苏联为首的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是模糊的,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表现在:错误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个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唯物辩证法的性质和世界整体基础;其次,是对自由与统一和特殊与一般这两个对立统一矛盾的漠视。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和灵魂,除了唯物辩证法即矛盾分析的方法,包括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和形式都是随着社会和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极“左”错误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和包括苏联在内的计划经济,都是僵化、经验主义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与人民群众利益、社会进步和时代特征,它们实际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极“左”错误把前者看成是主要的、根本的,而把后者看成是次要的和服从的,颠倒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位置,把手段和条件当成了唯一和目的,这实质上就取消了矛盾和发展。计划经济代替市场经济,集中无视自由,就是取缔了自由与统一的对立统一,而且也就不可避免地无视特殊与一般的唯物辩证法。自由与统一的对立统一是人类社会有序运转的基本法则;而特殊与一般的对立统一则是世界上一切生命和运动的原动力,是真理和发展的干细胞。  

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不成熟是背离唯物辩证法、导致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直接原因;而无产阶级武装夺权斗争时期的中央集权和残酷的阶级斗争,则是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直至背离唯物辩证法、滑向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造成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混乱和挫难的历史原因。  

其实,马克思主义的宗旨就是为人民和社会进步的,阶级斗争、革命和建设都是这样,只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形式不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个基本点”,是适应于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进行阶级斗争的适宜的新形式。阶级斗争不是根本的和唯一的手段,为人民和社会进步、以人为本和和谐世界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和宗旨。历史严正地告诉我们: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是靠不住的,学习和创新才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和根本。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与科学人生的一致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机制和生命特征。马克思主义与科学人生的核心都是主观与客观和公与私的对立统一,而且这两个矛盾对立统一体是互为机制的,但公与私的对立统一是第一位的,这也是科学人生的首要问题。这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与科学人生相比,科学人生是第一位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极“左”错误及其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根源就是没有彻底解决科学人生的问题,也即狭隘的集团既得利益使然。    

科学人生和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根本特征。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为人民和社会进步、以人为本和和谐世界、学习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变的本质和原则,其余都是发展变化的。  

(2)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与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同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同样都是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和捍卫  

我们应当怎样理解:从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到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阵营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前途何在?这是困扰人们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是思想理论混乱和信仰危机的现实根源。这正是极“左”错误和社会主义阵营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僵化和教条的后果,是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造成的思想理论混乱。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阶级斗争不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它是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和社会矛盾反映;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存需要,马克思主义就是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提高而发展的。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是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都是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捍卫和继续。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与帝国主义和反动资产阶级进行民族解放和夺取政权的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今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与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进行合作和竞赛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不是发展和需要服从理论和观念;而是理论和观念服从发展和需要。发展也不是只有正面经验;也需要而且也必然存在反面经验,马克思主义是由正面经验和反面经验共同组成的,不承认失误和反面经验不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是好心办了错事,是当代历史条件下不可多得的反面经验。  

历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我们不能再搞僵化的阶级和阶级斗争了,不能偏重统一而漠视自由了,不能偏重一般而漠视特殊了,不能偏重革命和政治而忽视建设和经济了,不能只搞斗争和消灭而不讲共事和合作了。我们要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共事和合作,取长补短、比速度、比优劣,共同建设和谐世界和人类大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不是绝对对立的,它们也是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我们不能用矛盾的一方消灭另一方的办法来解决矛盾,而是创造条件,促使矛盾转化。  

历史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的真实反映,只存在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错误与重新学习的问题,而不存在社会主义前途渺茫和马克思主义灵不灵的问题。  

(3)科学人生和科学人生人才的涌现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素  

马克思主义为人民和与历史和社会实践相一致的本质,及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双重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观与客观相一致和公与私相一致的本质特点。这两个相一致又是互为机制和条件的,而公与私的一致是第一位的。这就决定:马克思主义就是包括自我生命在内的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学习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学习就是认识历史,总结经验,改变自己,开辟未来,而且,学习与创新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保守的、虚伪的、欺骗的、为少数人私利的资产阶级及其一切剥削阶级,特别是与我国几千年封建阶级关于学习的区别,对于建设学习型政党是非常重要的。  

不言而喻:建设学习型政党关键在学习,而学习的关键在自觉。自觉学习是人生的最佳状态,是嗜学习为生命,生命就是学习,以致竟不知“老之将至”那样一种状态;或者说是完全将自己融入客观世界并与其一起运行,直至通晓客观规律那样一种状态。这在中国古代就有的,孔子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和“从心欲”就是表述了这样的过程和状态。今天,我们有了马克思主义,通晓了主观与客观和公与私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就使对这种自觉学习状态的追求成为科学,而这种自觉学习的状态就是科学人生。科学人生就是马克思主义,其核心都是主观与客观和公与私的对立统一,只是科学人生是以个体状态表现出来的。可以说,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使我们共产党的队伍中有越来越多的共产党员实现科学人生;有了越来越多的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实现科学人生,就会使我们的党成为学习型政党。  

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及其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学习和创新事业,从来都是从少数人到多数人、从特殊到一般的。毛泽东讲过:“如果我们党有一百到二百共产党员,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教条地学习马克思主义,那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准就很高了(大意,待查)。”历史就是差别和矛盾,没有完善和终点。我们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就是建立在这种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和发展观的基础之上的,而且是更深刻、更具体地反映了学习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本质;因为这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是社会历史发展最活跃的因素的直接体现。科学人生和科学人生人才的涌现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素,是社会历史前进的星星之火。  

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抓住了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关于学习和创新的根本共同点,以通过学习和创新,培养和涌现愈来愈多的科学人生的高层次人才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统一大业。  

(4)把学校教育改造和提升为培养第一生产力和科学人生人才的双重摇篮,应当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根本战略目标和任务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环节在学校教育。所以,建设学习型政党应当把改造和提升学校教育作为根本战略目标和任务,使学校教育摆脱封建的和资产阶级的脱离实际和个人至上的影响,而成为生产第一生产力和科学人生人才的双重摇篮。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校教育,使受教育者不只懂科学、会生产,还要学会科学人生;特别不能是复印机和传声筒式的教育模式,而是创新型人才。这是为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人民和社会进步的本质所决定的。事实上,真正科学的学校教育,不存在没有科学人生的高尖科学人才;也不存在不懂高尖科学的科学人生,是融科学生产和科学人生于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校教育,就是把这种融双重职能于一体的学校教育作为纲领和原则加以明确和贯彻。这是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完全相一致的。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后继无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就会断送自己。  

要贯彻和实施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纲领,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发展和自我选择应当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而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学校教学特别首先与自然科学的教学结合起来,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训练和培养作为学校教学的中心,应当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根本指导方针。根据青少年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特点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及从简单到复杂、从自然到社会、从具体到一般、从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用唯物辩证法统帅他们的所学知识和社会感受,而不是使他们的所学和感受处于互不相关的支离状态,更不是使他们的所学知识和对他们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相分离。要使思想道德的培养寓于科学意识的培养之中,这才是管用的和双赢的。与此相适应,就是要贯彻和实施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发展和自我选择的原则,不能把学生过早地限制在某一学校和某一专业;入学门槛要灵活多样,不能千篇一律一次考试定乾坤。一个是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一个是贯彻和实施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发展和自我选择的原则,这应当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改造和提升学校教育的两个中心问题。  

人的生命分为接受前人经验、积累知识的青少年时代,与独立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年阶段。学校教育的青少年阶段是独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之成年阶段的前期准备;而独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年阶段是学校教育之青少年阶段的继续。在后一个阶段,教育几乎完全被个人学习所取代。所以,能否有效地实现由学校教育到个人自觉学习的阶段转变,应当是检验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在学校教育中,自然科学与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的结合对于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认识规律是非常适宜的,这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的第一环节和早期训练,是培养自觉学习和科学人生的基本功,是生产第一生产力和科学人生人才摇篮的奠基工程。  

(四)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使命与它的生命和与科学人生的一致,是马克思主义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共同本质,是我们时代的突出特点  

历史发展表明:人类的历史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生存活动就是物质变精神与精神变物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使命与它的生命的一致和与科学人生的一致,正是与这一客观事实相一致的科学反映。否则,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就不会与社会和客观世界相一致,人们也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客观真理。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复兴统一,作为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交融和整合,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使命与它的生命和与科学人生空前一致的特点,自然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活跃环节,就像当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是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一样,都是世界整体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时代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复兴统一是一个完全崭新的历史时代和历史使命  

试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复兴统一,如果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是实行它的使命与生命、特别是与科学人生的一致,那就不会再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就分不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便不能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复兴统一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就要吃败仗。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使命与它的生命和与科学人生的一致,即行使使命也就是在保持和发展自己;要保持和发展自己就必须行使使命,而其根本的是与科学人生的一致。因为科学人生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表现,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和历史使命,没有科学人生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切。现在是到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使命与它的生命和与科学人生空前一致的时代了。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本来就是为人民和社会进步、以人为本和和谐世界的,以及学习和创新和与科学人生相一致的;阶级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分野不过是人类社会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它们的消亡同它们的产生同样都是必然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就是这种社会历史客观发展规律的反映。所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使命与它的生命和与科学人生的一致,是马克思主义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共同本质,是今天我们时代的突出特点,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的时代表现。不认识和遵循这一点,便不会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因为这就会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也即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自身生存和发展相背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使命与它的生命和与科学人生的一致,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真理性和生命力的根据,是共产主义社会必然性的根据,是我们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复兴统一之历史使命的根据。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科学,但必须弄懂它,而且,不是一劳永逸的,是需要随着社会和文明的发展不断深化的。这是建设学习型政党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