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风华正茂

吴敬琏否定"贱卖论",驳者多和者少

火烧 2005-12-09 00:00:00 风华正茂 1025
吴敬琏驳斥‘贱卖论’,强调市场已对国有银行上市作出评价,认为不存在贱卖情况。他指出应关注公司治理,同时呼吁对内外资本开放,推动银行改革。

吴敬琏:别再忽悠"贱卖论"

  针对日前甚嚣尘上的"国有银行被贱卖"的论调,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切莫再"忽悠"这个问题。"在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不要煽动起情绪化思维","同时要警惕那些鼓噪‘贱卖论’的人"。

  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国有银行被贱卖"的说法流传甚广。在新近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的"贱卖论"给出最直接的否定:"国有银行上市并不存在贱卖的情况"。而德高望重的吴敬琏昨天在参加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会议的间歇,对这个问题的评价更是一针见血:"不要再忽悠了"。

  吴敬琏分析说,境外战略投资者,需要通过投资来获利,参股到国有银行,必须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他们取得股权的成本是跟风险成正比的。贱卖不贱卖,市场早有评价,建行的上市,已经充分表明了"贱卖论"的不成立。

  谈到为什么"贱卖论"还有一定的市场,吴敬琏说,也许这跟我国半殖民地的经历有关,所以在涉及这个问题时,很容易煽动起情绪化。"不过,这是要不得的",吴老告诫说。他同时也强调,要分析是哪些人造成国有银行资本质量下降,让国有资产打水漂。对鼓噪"贱卖论"的人,要警惕。

  在回答国有银行改革引进资金来源的问题时,吴敬琏说,最重要的是面向国外资本开放的同时,也对国内的资本开放。"尤其是要给民间资本以同样的机会"。

  吴敬琏指出,对国有银行投资的关键是能否真正进入银行的公司治理。"只有真正参与到公司治理,命运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后续改革能不能稳步跟进,银行能不能脱胎换骨,这是个关键问题"。吴敬琏面对记者提出的对国有银行改革未来发展的疑问,作出了这样的总结。
 
  第1条回复:  
 作者:一壶浊酒喜相逢888 于 2005-12-09 09:06:15.0 发表 
 
吴老先生已75了,!!!
 
 
 第2条回复:  
 作者:草上飞奔 于 2005-12-09 09:06:15.0 发表 
 
吴敬琏老混混一个
 
 第3条回复:  
 作者:gu828 于 2005-12-09 09:13:49.0 发表 
 
吴敬琏只关心外资投资是需要利润的,为什么他就不关心一下国内股民的投资也是需要利润的呢?
这样的经济学家,怎么让我越来越看不起了....想当年我还是很尊重这位吴市场的...
 
 
 第4条回复:  
 作者:割肉快跑 于 2005-12-09 09:18:47.0 发表 
 
吴老应该好好治一治老年痴呆症了!
 
 第5条回复:  
 作者:割肉快跑 于 2005-12-09 09:21:35.0 发表 
 
中国的股民难道就是应该来股市贡献血汗钱的傻瓜呆货?
 
 
 第6条回复:  
 作者:yddd 于 2005-12-09 09:24:46.0 发表 
 
吴骗子的主子受触动了,奴才能不急吗,越描越黑,面对无数国民财富被掠夺屁话都没有,洋奴的嘴脸越来越清晰了,
 
 第7条回复:  
 作者:yddd 于 2005-12-09 09:36:02.0 发表 
 
主子的阴谋要露陷了,奴才能不急吗,洋奴的嘴脸越来越清晰了
 
 
 第8条回复:  
 作者:大约在秋季 于 2005-12-09 09:37:26.0 发表 
 
秋季:为什么75岁的吴老先生每次讲话都引起不小的振动?

  
  为什么75岁的吴老先生每次讲话都引起不小的振动?是因为他名气大吗?有可能,但远不止这个原因。因为吴老先生敢讲真话,敢讲实话。

  吴老先生就记者提问,回答了自己对"贱卖论"的看法,虽然回答简单,但是意思已经表达的非常清楚了,主要有三点:

  第一、吴敬琏分析说,"境外战略投资者,需要通过投资来获利,参股到国有银行,必须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他们取得股权的成本是跟风险成正比的。贱卖不贱卖,市场早有评价,建行的上市,已经充分表明了"贱卖论"的不成立。"

这里面有些话,吴老先生没有展开谈,也不方便展开谈,国有银行到底值不值这些钱?这里面的因素很多,首先,国有银行大多被掏空,部分被掏空的窟窿,已经被财政弥补,仅建行一家,国家前后注资4300亿元,可是国有银行仍然存在数目惊人的窟窿,而且,谁也不敢保证,这个窟窿不会继续扩大,就从这一点看,国有银行似乎没有被贱卖。其次,由于我国的国有银行多年以来享受国家担保,在中国老百姓中,树立了国家级的绝对信誉,即使存款利率很低的情况下,国有银行仍然是中国老百姓投资的最佳去处,就这一点看,国有银行似乎被贱卖了。

国有银行到底是不是被贱卖了?被吴老先生说,"贱卖不贱卖,市场早有评价,建行的上市,已经充分表明了"贱卖论"的不成立。" 吴老的这一最后结论,给了大家无可辩驳的理由,市场说了算,建行想去美国股市贱卖,人家不同意,为什么?道理非常明显,人家认为你不是贱卖。最后,才不得以在香港上市,如果没有做市商托住股价,是不是会跌破发行价呢?所以,市场明白无误地解答了国有银行没有被贱卖。

  待续。。。。。。。。。。。。。
 
 
 第9条回复:  
 作者:大约在秋季 于 2005-12-09 09:40:34.0 发表 
 
我的贴子为什么贴不上?
 
 
 第10条回复:  
 作者:小响马 于 2005-12-09 09:41:59.0 发表 
 
吴敬琏现在把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当成了自己家庭里的盆景自由修剪 !!!.
 
 
 第12条回复:  
 作者:大约在秋季 于 2005-12-09 09:58:04.0 发表 
 
  第二、吴敬琏继续分析说,为什么"贱卖论"还有一定的市场?吴敬琏说,也许这跟我国半殖民地的经历有关,所以在涉及这个问题时,很容易煽动起情绪化。"不过,这是要不得的",吴老告诫说。他同时也强调,要分析是哪些人造成国有银行资本质量下降,让国有资产打水漂。对鼓噪"贱卖论"的人,要警惕。

  既然市场告诉我们国有银行没有被贱卖,那么,为什么"贱卖论"还有一定的市场?吴老的回答一针见血,这跟我国半殖民地的经历有关,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百年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一直都是被老外欺负,这使得中国人的内心有一种戒备心理。举例说,建行如果在国内上市,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国企圈钱,但是,换成在香港上市,大多数人又会认为是国企贱卖,深究起来,问题不在于是不是上市,而在于中国人对于资本市场认识的模糊。

  什么是资本?什么是资本市场?这个问题非常大,绝非数数几十字可以说明白的,简单说,资本是一种资源,它用货币来计量。资本市场是一个提供融资、投资、和市场自主定价的资源配置场所。在这个市场里,所有的参与者既是市场的缔造者,也是市场的臣民,所以,抱怨市场的人,也同样在抱怨自己。吴老告诫说。对鼓噪"贱卖论"的人,要警惕。

待续。。。。。。。。。。。。。


 
 第13条回复:  
 作者:大约在秋季 于 2005-12-09 10:23:10.0 发表 
 
  第三、吴老告诫说。他同时也强调,要分析是哪些人造成国有银行资本质量下降,让国有资产打水漂。对国有银行投资的关键是能否真正进入银行的公司治理。"只有真正参与到公司治理,命运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后续改革能不能稳步跟进,银行能不能脱胎换骨,这是个关键问题"。

  吴老理想化地说出了他的愿望,要查是哪些人造成国有银行资本质量下降, 投资者要进入银行的公司治理。我们先不说吴老的建议可不可能实现,单单分析一下这么做的后果,如果真要查是哪些人造成国有银行资本质量下降的话,中国的国有银行就没有处级以上的干部了,再者说了,中国的监狱也容纳不下这么多的犯人;如果真要投资者进入银行的公司治理,等于是给中国金融安装了一个起搏器,这个起搏器决定了中国金融的生死,而这个起搏器的按钮却掌握在别人手里。

  理想终究是理想,当吴老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也许我们就不那么崇拜他了。

  祝愿吴老先生思想永远常青!


  全文完
 
 
 第14条回复:  
 作者:网.net 于 2005-12-09 10:44:02.0 发表 
 
吴老理想化地说出了他的愿望,要查是哪些人造成国有银行资本质量下降, 投资者要进入银行的公司治理。我们先不说吴老的建议可不可能实现,单单分析一下这么做的后果,如果真要查是哪些人造成国有银行资本质量下降的话,中国的国有银行就没有处级以上的干部了,再者说了,中国的监狱也容纳不下这么多的犯人;如果真要投资者进入银行的公司治理,等于是给中国金融安装了一个起搏器,这个起搏器决定了中国金融的生死,而这个起搏器的按钮却掌握在别人手里。
=====================
什么话嘛,实际上就是把风险转嫁到了投资者身上,有了起搏器就不该追究责任了吗?
 
 
 第15条回复:  
 作者:大约在秋季 于 2005-12-09 11:27:16.0 发表 
 
作者:网.net 于 2005-12-09 10:44:02.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吴老理想化地说出了他的愿望,要查是哪些人造成国有银行资本质量下降, 投资者要进入银行的公司治理。我们先不说吴老的建议可不可能实现,单单分析一下这么做的后果,如果真要查是哪些人造成国有银行资本质量下降的话,中国的国有银行就没有处级以上的干部了,再者说了,中国的监狱也容纳不下这么多的犯人;如果真要投资者进入银行的公司治理,等于是给中国金融安装了一个起搏器,这个起搏器决定了中国金融的生死,而这个起搏器的按钮却掌握在别人手里。
=====================
什么话嘛,实际上就是把风险转嫁到了投资者身上,有了起搏器就不该追究责任了吗?

---------------------
问题是这样的,中国的银行就像一个心里烂掉的苹果,尽管它的外表非常完好。

银行的风险已经产生,现在的问题是这个风险由谁来买单?
 
 
 第16条回复:  
 作者:书话人僧 于 2005-12-09 11:31:03.0 发表 
 
吴敬琏确实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国有银行存在的问题.没有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参与.国有银行存在的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第17条回复:  
 作者:柳冬青 于 2005-12-09 11:36:07.0 发表 
 
这位老先生看来也是越老越糊涂,晚节难保啊。我认识一个老专家,到了年龄还赖着不走,又抓权又捞钱,结果前两天涉嫌偷漏税被抓进去了。

不久前,香港大学丁学良教授接受记者访谈时说,中国的媒体比主流经济学家更没良心。让主流们胡说八道的是他们,帮助其鸣怨叫屈的也是他们。他们就是不肯给老百姓一块说话的地方。否则主流们绝不敢那样目中无人、信口开河。比如新华论坛上一些反思改革的文章,只要在大报上发表一篇,就会剥光那些主流经济学家的画皮,让他们成为过街老鼠、无地自容!
 
 
 
 第18条回复:  
 作者:小响马 于 2005-12-09 11:40:30.0 发表 
 
不久前,香港大学丁学良教授接受记者访谈时说,中国的媒体比主流经济学家更没良心。让主流们胡说八道的是他们,帮助其鸣怨叫屈的也是他们。他们就是不肯给老百姓一块说话的地方。否则主流们绝不敢那样目中无人、信口开河。比如新华论坛上一些反思改革的文章,只要在大报上发表一篇,就会剥光那些主流经济学家的画皮,让他们成为过街老鼠、无地自容!-----------------------说的好!!!
 
 
 第19条回复:  
 作者:大约在秋季 于 2005-12-09 11:49:32.0 发表 
 
秋季:银行风险由谁来买单?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国有银行一直以来,都是由国家信誉来担保的,而且,国家鼓励居民储蓄,希望能够利用社会闲散资金来支持国家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存款占银行负债的比利大大提高,已经成为银行的最大债主。

  老百姓最信任的就是国家银行了,只要生活有结余,就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里,从来不去考虑把钱存银行有没有风险。如果国有银行不上市的话,居民储蓄的确是没有风险,即使银行把老百姓的钱亏掉了,国家也会赔偿给储蓄客户的,当然,这种赔付是由全体国民来买单。

  但是,现在银行上市了,就拿建行来讲,通过上市,建行成为一家在境外上市的股份制的上市公司了,显然,建行的损失不可能再由全体国民来买单了,那由谁来买单呢?当然是由投资者和储蓄客户来买单。

  这样一来,建行的信用评级就不是国家级的了,居民把自己的养老钱借给建行,必须要有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可是他们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吗?国家的监管部门有没有对老百姓提示过风险呢?
 
 
 第20条回复:  
 作者:股林一树 于 2005-12-09 11:57:19.0 发表 
 
股市就是第二个银行!真是吃完银行吃股市!唉!
 
 
 第21条回复:  
 作者:wenbiao119 于 2005-12-09 12:00:13.0 发表 
 
别出来害人了,都老糊涂了!!呆家里吧!
 
 
 第22条回复:  
 作者:distat 于 2005-12-09 12:14:02.0 发表 
 
我觉得吴先生算是很不错的人了,是个耿直人,在体制内,有时也只好沉默,很多时候又配合政府说些真话,大部分老百姓还是喜欢他的。
 
 
 第23条回复:  
 作者:distat 于 2005-12-09 12:24:10.0 发表 
 
他至少比厉,肖他们好得多,没帮资金巨鳄来吞噬股市老百姓的血肉和生命,还不时善意地让老百姓赶快撤出,从这点上看,他就是个积福行善的人。
 
 
 第24条回复:  
 作者:股民要说法 于 2005-12-09 12:29:46.0 发表 
 
老年痴呆症
 
 
 第25条回复:  
 作者:一壶浊酒喜相逢888 于 2005-12-09 12:42:56.0 发表 
 
70多岁的老人,大家对他应宽容一些,这么老了,还那么关心老百姓,也不容易了,不要太计较对还是错了!!
 
 
 第26条回复:  
 作者:人溪 于 2005-12-09 12:47:43.0 发表 
 
呵呵
 
 
 第27条回复:  
 作者:名江云 于 2005-12-09 12:48:06.0 发表 
 
保险公司对吴进敛是三不保,天灾不保、人祸不保、晚节不保。
 
 
 第28条回复:  
 作者:school 于 2005-12-09 12:49:00.0 发表 
 
说的不错,但贱卖论恐怕不是空穴来风,是否有必要从另外的角度思考一下呢?是不是银行不是被贱卖了,而是自身贬值了,过于内幕的原因大众不可能知晓,但从公开的媒体信息也能做出一些判断。比如国有资产的流失,银行的坏账,贪官们的携款外逃,地下金融的兴盛.......这些恐怕都是对国家银行的损害,造成其贬值。但这些损害是不是不可逆转的呢,与高速发展的国家经济相比是不是可以忽略的呢?还需要专家们作出最终的判断!需要国家的执行力的配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