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秋石客:读《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导言》的思考

火烧 2005-12-08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文章围绕《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导言》展开,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不足与扬弃,分析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强调辩证看待物质与意识层面,提出发展派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创新。

读《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导言》的思考

中央政治局政治学习表明,马克思主义将被高度重视,刘国光风暴正逢其时。因此,重新学习和认识马克思主义,评估中央马克思主义工程计划的意义非常重要,舍此不能完成理论整合和出新。本文就是一种尝试。

首先谈一下我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一面,如对资本主义经济分析批判,剩余价值的发现,劳动价值论的提出,以及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层面的分析和社会主义主要经济特征公有制等的描述等,不是本文的重点,因以有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者歌功颂德,用不着我去锦上添花。正因为很少有人讲其不足,所以我重点讲一些不足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存在三种态度: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还是认真分析、积极扬弃,我是持最后一种态度。并坚定地认为,马克思经济学同资产阶级经济学联系密切,不加以扬弃出新是不能成为当代社会主义锐利武器的。

马克思主义总体来说分教条派、经济派、意识派、发展派等。

教条派也有称原旨派、科学派。其主要特征是一切围绕马克思主义书本转,实际上是唯心主义的派别。

经济派的特征是侧重阶段论、物质决定论、生产力决定论,根本不提或很少提精神层面的东西,实际上是资产阶级范畴的派别。

意识派是侧重反作用,强调意识层面,根本不提或少提物质层面的东西,说到底也是唯心主义。

发展派很多,最重要的一支是我主张的彻底辩证地看物质与意识层面,应该是最正确的,发展派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主要是立场、价值层面。

上述各派都信誓旦旦的坚称自已是马克思主义的正宗,但究竞哪一派是正宗呢?回答此问题,必须看马克思本人是怎么说的。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最难掌握的部分,要想进行分析和扬弃是非常令人头痛的事,我们不妨就个别专题进行探讨。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最核心部分应该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这段话,而问题最多的也是这段话:

“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按:马克思在这里有两个不足,其一是生产关系实际上从产生到消灭,始终受人的意志影响、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正确,实际上,人类社会各方面,没有任何东西不可以为意志所转移,都是和意识相连系的产物;其二,生产关系,不止是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也包括与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按:经济基础和法律、政治、上层建筑不一定相适应,他们始终有着适应和不适应两重性。)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按:应该是相互制约,不是单向制约,社会、政治、精神生活也制约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按:人们的意识也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人们的社会存在基本上能摆脱纯自然物为劳动物,说到底主要是人的意识发展的产物,其他物种社会层次低下主要是因为意识欠发达。)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按:把社会革命的原因完全归结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忽略了上层建筑、文化意识层面的原因是片面的。)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按:恰恰相反,不止如此。历史往往是先解决上层建筑变更后再变更经济基础。)

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

(按:事实上意识也是判断的根据之一。)

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按:这是典型的物质决定论和唯生产力论,完全排除了意识层面的决定性或反作用,是修正主义的好宝贝。)

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按:又一个物质决定论。)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按:马克思在这里把社会形态的演进看作是经济的阶段论,苏联教科书派的阶段论恰恰帮助了马克思,并没有背离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

(按:否认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性、对抗性,有的左派不承认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创造性分析是错误的。)

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按:生产力决定论的又一注脚。)”

从以上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考茨基主义有足够的理由认定他们才是马克恩主义的正宗,因为有马克思教条可以作证。我认为,修正主义者并没有修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可能有人会说《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才是。但我们可以认真看一下《资本论》,你会发现两本书并无本质差别,都符合马克思主义侧重唯物主义的思维。我从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提出质疑是有根据的,源于我对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深刻了解。我认为马克思过份夸大了物质对意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等层面的决定作用,既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人类为推翻私有制为基础的旧社会,建立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实际斗争需要。

严格来说,从量上分析,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主要研究、论述的是资本主义经济,他对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价值、价格、利润等,对资本的形成和特点,对价值规律与剩余价值的发现,对资本的发展趋势,对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特点,对市场、货币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的前期的毫不保留的赞美等论述颇丰,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出色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反之,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替代物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经济学,只作出了原则性的论述,如公有制、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计划性等。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有一个从适应性到不适应的两个阶段,实际上他没有更深层的看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始终存在矛盾,始终存在适应性与不适应性,差别在于,适应性在资本主义前半期是主要矛盾方面,后半期不适应性成了矛盾的主导方面。适应性与不适应性矛盾转化这一原理,不但适合资本主义,而且适合任何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也包括在内。适应性理论反映在阶级关系中,等于承认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剥削、压迫是合理的,压制了无产阶级的反抗。

马克思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也存在矛盾,是他不能彻底运用对立统一矛盾规律看待一切事物的缘故,他的许多学术缺陷都源于此。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是很不完善的,他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缺乏实际了解,自然也存在一些空想的成份。

在我看来,马克思最大的经济学贡献,是表述了剩余价值论,是看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可克服的矛盾性,看到了隐藏在经济当中的人与人的阶级关系,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灭亡趋势与替代物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

也可能会有另外派别从马克思书本中找到根据来证明自已的马克思主义,这样会出现神话的破灭,因为会出现以马克思之矛攻马克思之盾情况,科学论的根基发生了动摇。许多号称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们,至死都不会明白,马克思为什么会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因为马克思从来不把自已当成神,顺理成章,他为了和神派马克思主义者划清界线,只好说他自已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上述引用的完整的马克思经典的经济学论述究竟是否十分正确、不需要发展呢?答案是否定的。许多言必称保卫马克思主义的人,在面对马克思历史局限和失误的时候,不许动马克思一根毫毛,我很怀疑,他们是在保卫谁,说穿了是在保卫自已的话语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缺陷,假如马克思活着的话,他一定会第一个去修改,因为马克思要的肯定是真理而不是面子,他一定会无情批判教条主义者。

社会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政治经济学不能独立研究,研究经济不能不联系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内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片面的、非整体性的,而毛泽东是整体性经济学,在这方面马克思比毛泽东的确差远了,无论怎样扬马抑毛,终究改变不了事实。由于毛泽东是政治家等原因,日理万机,没来得及系统总结他的整体经济学理论,是很遗憾的事。因此,毛泽东经济学被严重低估了,以至于在许多左派心目中认为毛泽东搞经济学是弱项,是完全错误的。可以这样说,毛泽东整体经济学是当今世界上水平最高的经济学,整理、发展、传播毛泽东经济学思想,是左翼理论工作者的非常重要的任务。

其次,谈一点对中央重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中央重视马克思主义问题不是偶然的,是在改革开放出了许多问题,人民群众很不满意,加上若干年来新自由主义泛滥成灾,各种颜色革命威胁,如果不采取措施,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而面对党内外的认识程度,只能重拾马克思主义逐步解决问题。

但是,怎样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还是个问题。在当前中国的经济学理论非自由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思路很成问题,我认为,重提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结合毛泽东整体性经济学和中国国情的任何经济学都是无前途的。坦白地讲,我非常担心中国与世界摆脱新自由主义泥潭,又掉入马克思主义教条的陷阱。

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工程的高度重视说明,一方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进行理论出新,把马克思主义工程当做一次教条主义的新舞台的想法是有背中央意图的,是错误的。

更重要的是,胡锦涛在政治局的讲话表明,中国目前尚无成熟的新理论,因此要向马克思主义取经。巧妙地表达了新信息,靠邓江那一套是不解决问题的,单靠马克思主义能解决问题吗?我很怀疑,所以特别呼吁重视毛泽东思想。

二零零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修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