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红岩游记——历史与现实的碰撞

火烧 2005-12-10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红岩游记记录作者在重庆探访文革墓群、革命烈士墓等地的所见所感,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引发对英烈牺牲意义的思考,以及对当下社会现象的反思。

红岩游记——历史与现实的碰撞

初冬时节,来到山城重庆,一连几日,阴沉沉,乌蒙蒙,看不见太阳,心情无法不沉重。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重庆,是在我二十八周岁当年。

今天,与友人相约,游历重庆风光。友人笑问去何处,答曰灵魂深处。于是,我们一同去了“文革墓群”、重庆革命烈士墓、白公馆、渣滓洞。

一、“文革墓群”中的遐想

走进重庆市沙坪公园,一片莺歌燕舞的景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非常热闹地聚集在一个舞台前,正赶上重庆市电视台的年轻记者在作现场直播,原来人们正忙着选秀。这种“秀”类似于前些日子出名的“超女”选秀。无心观看这种商业的炒作,我们寻找目的地。

曲径通幽,几经打探,我们终于走到了“文革墓群”门口。四周都是斑驳脱落的水泥围墙,显示着岁月的悠久。我们在门口旁边的墙壁上,还是清晰地看到了红色粉刷的“文革墓群”四个大字。看来,还不是全都遗忘了这个地方,这应该是重新粉刷过的字迹,不像是当年遗留至今的字样。

走进院门,看到一大片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墓碑,大多数墓碑也都跟围墙一样显得破旧不堪,水泥一片一片地掉落,使得一些字样无法辨认。在门口附近的几座墓碑前,我们看出来好像是当年“八一五”的革命烈士,他们绝大多数都非常年轻,二十多岁,风华正茂,大学生居多,年小的是十六岁中学生。这些年轻的生命,多么富有朝气活力,他们为了一个理想,为了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献出了生命。这是墓碑上记载的志向。与公园门口忙于选秀的同龄男女相比,我感到时代很难说有进步,难道英烈的牺牲真的是毫无价值吗?

往里面走,发现一些墓碑上的字迹清晰一些,经过辨认知道大概属于当时工人造反派的,我知道有一个“反到底”的松散组织,或许就是这个派别的吧。我知道这是一个更加革命的工人造反群众组织。我站在墓前默哀,内心里想,如果这些英烈们活到今天,看看今日中国社会的现实,也许他们不再分裂成为势不两立的两大派,而会从对手变成并肩战斗的同志,一起为中国劳动人民群众的命运而战斗。这个工作死去的英烈们无法去做了,只有靠活着的人,当年他们的战友或者现在继承他们遗志的年轻人。

凌乱不堪的墓群中,只有我们二人。思绪缭绕的世界里,我仿佛看到一个个持枪的英雄走出来,冲向那些正在吃工农阶级血肉的权贵们,他们的身后跟着觉醒的工农大众。

走出公园时,看到忙着“选秀”的人群,我想这是太平盛世还是麻木不仁?王斌余的悲剧就发生在不久前,要是英烈们还活着,谁能说王斌余们不会去追随他们?也许只有真的这样,王斌余才不会被这样杀掉。

二、革命烈士墓前的对话

我们准备要去白公馆和渣滓洞了,途中经过革命烈士墓,因误逗留一段时光,顺便看了一下广场上灯光纪念柱上的若干诗篇。

每个灯光纪念柱上都记载着一些革命烈士的事迹和他们狱中留下的诗篇。其中有谈到金钱和美色对有志青年的诱惑和毒害,有谈到当时中国社会的腐败和黑暗,有谈到对新中国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念及中国社会的现实,我心中一阵一阵地酸痛,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不让他们当年的鲜血白流,这是我们这辈青年应当思考和承担的责任。

正当我在看的时候,一个现役解放军士兵从“红岩魂陈列馆”走出来到了我近旁。我们顺便聊了起来。我问他,你们是部队组织来参观学习的还是您自己来看的,他回答是自己来看的。我又问他在部队是否还有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他说还是有的。我问如今中国社会也很腐败,人民群众苦不堪言,这如何对得起革命先烈?要是出现去年重庆万州和四川汉源那样的场面,如果有人命令你们向人民群众开枪,你们会开枪吗?他说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很好,腐败问题哪个社会都有,这不是问题。他说他不会把枪口对准老百姓的。我说要是上级说那是违法分子,要你们镇压,如何办?他说只要违法,当然要镇压。我又说,当年的这些革命英烈们在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看来也都是犯法的,他们为的就是要中国劳动人民群众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而变成国家的主人要当家作主的。他说,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比较好,不能光看社会的阴暗面,社会的进步都是要有代价的,现在总是要经历阵痛的。我说阵痛是否应该全国人民一起承担,您是否看到了官员领导跟群众一起承担阵痛的情况?他没有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临了只是说,看你是个知识分子,应该多为这个社会说好话,不能只看到黑暗面。看来我们谈得不投机,他快步离开了。

我不知道他这样的认识在部队里是否属于主流,但是我的确十分担忧,工农的武装、人民的子弟兵是否已经变成了权贵们镇压人民反抗的刽子手?

要离开革命烈士墓了,我还在想他说的最后一句话,知识分子到底应该为谁说话?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整体上已经十分堕落了,其中的主流经济学家已经堕落成为跨国垄断资本和权贵们的代言人,而工农阶级却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如果知识分子不能觉醒,继续漠视劳动人民群众的命运,那么他们会继续堕落成为反动权贵们的帮凶和走狗,最终恐怕他们的命运也会跟历史上任何反动派们的命运一样灰飞烟灭。我想,我决定不做这个士兵所说的知识分子。

三、白公馆前的尴尬

驱车赶到白公馆已经是下午两点左右了,匆匆吃了碗面就上去了。进入白公馆,了解了这个“香山别墅”的历史由来,我重点在看革命烈士们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们的年龄、文化程度、参加革命的经历和在监狱中的斗争情况以及所承受的各种磨难。在这个地方,我看到两个革命家庭全部遇难的事迹,其中不乏少儿和只有一两岁的婴儿。这,在那些今天高扬人道主义的亲美知识分子口中,不知道该怎样来讲。要知道,这个白公馆和渣滓洞都是所谓“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具体内容,所有这些酷刑都是所谓“中美合作”“中美友谊”的产物。

在诸多革命烈士中,陈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论气节》和《我的自白书》使我看到了一个真正自由知识分子的高大形象,而这是今天那些自封为“自由知识分子”的人们永远无法企及的。兹将这些内容抄录如下,让那些愿做“自由知识分子”的人士常常自我对照吧。

《论气节》

气节,是中国知识分子优良的传统精神。

什么是气节?

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这种磅礴天地的精神。

也就是《礼记》上所提出的“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的这种择善固执的精神。

中国知识分子凭着这种精神,在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尽了他所应尽、所能尽的责任。

文天祥在《正气歌》里这样地歌颂着:“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时穷节乃见,—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锥,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这一连串光辉的历史告诉我们:在我们的历史上,有许多先贤用头颅。热血、齿、舌,在是与非,黑与白,真理与狂妄,正义与罪恶,善良与暴戾之间,筑起一座崇高的界碑!

这界碑指引着历史走向进步的一边!

气节,是个人修养的最高一级,也是最后的考验。

许多人在平时尽管修身修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地步;尽管如何标榜“为圣人立言、为天地立心”的大志;尽管如何养性、敦品、慎行,守信……但一遇到‘官贵”就瘫痪了,只好闭起眼睛,昧着良心去升官发财了。

许多人在平时都是英雄、志士,谈道理口若悬河,爱国爱民,一片菩萨心肠。但到了“威武”面前,低头了,屈膝了,不惜出卖朋友,出卖人民以求个人的苟安;再不然做一个缩头乌龟“闭门读书”去了。

叛国事敌的汉奸和那些卖身投靠的政客们,不都是些“修养有素”的一时俊杰吗?到了是非黑白的斗争最尖锐的时候,到了生死存亡的决定关头,他们变了,他们抖着双手,厚着面皮,装着猫哭耗子的慈悲,向盛满血污的盆里去分一杯羹了,汪精卫就是这类“英雄”的一个典型代表。

他们也是知识分子。但,却是知识分子里的败类。

利欲熏心的曾国藩,替这些败类留下一条格言:“大丈夫能屈能伸”。是的,见利忘义,屈伸自如,正是这类士大夫们讲究修身养性的成就!

气节,有几种不同性质的说法:

诸葛亮对昏庸的阿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被称为气节的。然而这种气节只是为了某一个人,为了某一个家族而已,可说是一种“奴才主义”的气节。在今天,应该坚决地否定它!

……

只有那种“舍己为人”、“舍身取义”,为万民、为真理与正义的气节,才是值得我们宣扬和继承的。这种例子在古今中外太多了——像《正气歌》里面所歌颂的先贤们,像辛亥革命时慷慨就义的烈士们,像为科学真理而牺牲的哥伯尼、伽利略、白鲁纳;为“不自由勿宁死”而上断头台的罗曼夫人……我们试瞑目想想,一部社会斗争史有多少这类可歌可泣的光辉例子!

在灾难降临的时候,他们不妥协、不退缩、不苟免、不更其守!固执着真理去接受历史的考验!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学取的。

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之下能坚定信念,而不惊惶失措,以致于“临难毋苟免”,以身殉真理。

这种精神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它需要培养!然而这培养又不是“修身养性”,用主观的“毅力”、“决心”之类来驾驭自己的行为所能办到。因为气节并不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高度的理性上。

人总不免有个人的生活欲望、生存欲望。情感是倾向欲望的,当财色炫耀在你面前,刑刀架在你颈上,这时你的情感会变得脆弱无比,这时只有高度的理性,才能承担起考验的重担。

欧洲文艺复兴的前夕,罗马教皇把伽利略召到“宗教异端裁判所”严刑审讯,要伽利略承认“哥伯尼的地动说是错误的。地球是如《圣经》所说,不动的。”然而伽利略忍受了刑警和终身监禁,却始终坚持地说:“地球还动着呵!”

伽利略的倔强,并不由于他的性格使然。在他被审讯的时候,已是一位60多岁、心意平和、气力微弱的老头儿了。他那坚强而执拗的意志,是完全产生在高度理性的基础上的。

是什么高度的理性呢?——那就是对世界、对人生的一种正确、坚定而深彻的认识。不让自己的行为违悖自己这种认识,而且能坚持到最后,这就是值得崇尚的,一种真正伟大的气节。

《我的‘自白’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在白公馆遇到一个旅游团,全部是解放军军官,看军衔绝大多数是少校,带队的是上校。不经意间,我听到他们的议论,一个说:“看这些真没有意思。”另一个说:“是啊,都什么年代了。”听到这些,联想及革命烈士墓前我跟一个士兵的对话,我内心越发难受。

在白公馆里,我还看到让我永远无法忘记的“八条”建议: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五、切勿轻视敌人;六、注意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八、惩办叛徒、特务。这是烈士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鲜血写成的。他们在慷慨赴死之前,首先想到的是党,是党的前途和未来。烈士们互相叮嘱,谁能活着出去,谁就立即把这“八条”建议向党报告。由此可见,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百折不挠的革命斗志,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以及共产党人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

从白公馆出来,我们在下坡的台阶上看到一个老汉佝偻着腰,向过往的行人乞讨,而我发现几乎没有人给予施舍。我的内心极其酸楚,自己也没有给他一分钱,我感到这种事情无法靠个人的施舍来解决。在这个地方,我更感到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耻辱。想及前述的“八条”建议,我怀疑如若这些革命先烈死而复生,看到这种景象他们是否会认为现今的共产党高官已经成了叛徒,背叛了他们的志愿,背叛了党组织,背叛了人民。

四、渣滓洞里的忧思

我们赶到渣滓洞前,我看到赫然立着一个界牌——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监狱旧址,我在此留下了纪念。我要永远记住,这就是所谓“中美友谊”的象征,这就是所谓“中美合作”的证明。进入渣滓洞后,我看到了各种酷刑的刑具和有关介绍,不禁脱口而出,原来所谓“中美特种技术合作”的内容就是如何对付追求中国社会进步的政治犯的。

在渣滓洞里,我了解了革命先烈们当年在监狱中斗争的光辉事迹,他们如何策反,争取到看守人员的帮助;他们如何组织追悼会,纪念死去的难友,争取改善待遇;他们如何举办“春节联欢会”,以乐观的精神面貌同反动分子开展斗争。但是,一个细心的观察更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在渣滓洞里关押过的革命同志中,其中尤以《挺进报》事件和下川东地区武装起义事件被逮捕的最多,都达到一百多人,而这两次之所以这么多人遭受逮捕,都是因为有党组织的领导成为叛徒而向敌人告发所致。可见,党组织领导发生叛变对革命事业的危害是多么的大。面对中国社会的现状,任何一个严肃认真的共产党人怎么不会怀疑是否出现了领导人背叛革命事业的行为。

在渣滓洞刑讯室前,一群机关干部模样的游客在发表议论。其中一位游客说:“今天的共产党员根本不需要用这些东西他们就会说了。”另一个接着说:“只要糖衣炮弹就可以了”。第三个说:“什么都不用,他会主动说的”。我听着这些,看着墙壁上的国民党员守则,心想:“今天共产党对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教育是不是也如墙壁上的国民党员守则对当年国民党员的教育一样,今天的共产党到底是否能够摆脱当年国民党的命运?”我对这个问题无法作出肯定地回答,它将不断地折磨着我,我的忧虑和思考无法被现实说服。

带着这些疑虑,我们离开了渣滓洞。在大院出口处,看到迎风招展的横幅,上面书写着“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12周年”的字样,旁边的“红太阳陈列馆”里传出《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这首歌曲,我在想,也许还是有希望的,毕竟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