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产业化的辩思和辨思
今早在上班路上,忽然想起了鼓噪中的媒体产业化,一路感慨,不妨议议。
我理解的媒体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息本身,二是指传播平台。前者的信息本身涵盖了人类历史上和当今人们共同的思想成果,可以分类为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类。后者是指一个物化的平台,表现为报刊、网站、影视、会场等等一切信息场所。
因此从源头的角度说,媒体的产业化,无非就是信息的产业化和平台的产业化两大类。
先说信息的产业化。从信息的三大分类来看:
政治信息的产业化。何为政治,孙中山说的最为通情达理。他说,政治就是众人的事。马克思说得比较学术化,他说,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这两位大师,一位是从民本出发,一位是从观念出发,可谓是异曲同工,互为表里。
政治信息能够产业化么?按照产业化思维,首先得问众人是否有需求。这是废话!哪个人没有需求?即使是植物人!
产业化的本质之一是买卖关系,众人有需求,但是得拿钱来买。比如说,中央最近有什么政治,登在《人民日报》上了,但是得拿钱来买啊,否则人们看不到。但是人们收入不一,有的钱多,能够买得起(当然也可能买得起也不买更不看),但是更多的人是买不起,怎么办呢?
实际上只能求之不得了,于是就出现了信息鸿沟和信息不对称。这种情形显然不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现实愿望。
有什么解决办法么?
无非有两个办法:一是免费提供信息,二是提高人们收入和信息需求,让人们买得起。
先说后者,提高人们收入和信息需求。前面说了,人们有这个需求,这只是个理论说法。实际上人们的需求多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说。那得从物质、安全、环境到政治,挨个来,顺序一般不会颠倒。君不见,每一天,绝大多数人都在为了自己和家人的肚皮而奔波,有时想想,想政治一把,也没时间和精力啊!
所以说,一代又一代的人,每一日都在为生计而劳作着,正所谓经济基础不稳,老百姓们哪有那么多的闲心来关心自己的政治,只能牢骚罢了,只能漠然罢了,只能任其摆布罢了...真是可悲!
所以说,第二个条件,涉及面广,操作起来真是难!但是第一个条件应该说还是希望很大的。政府提供免费信息。政府是众人的机构,政府把大家伙的信息收集、研究之后,在发布给大家伙,说起来是应有之义啊。现在中国的财政收入每年以两位数在增长,老百姓没钱大家都心里明呢,政府说财政没钱,谁信呢?那钱都上哪了?再说,人民币还在升值。
从常理上说,政府应该是“明镜高悬”的明智政府,而民众不免有些盲从和盲目。正需要政府的宏观指导呢!如果政府这事不作为,那么天下真是难得糊涂了!倘板桥大人在,不知作何感想呢?!
产业化的本质之二,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念,就是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理念套用在政治信息产业化上会是什么结果呢?那无非就是谁钱多,谁占有的政治信息就多,说白了就是官商一体,钱权交易,或者是美国大选中的政治贡金。最后就成了有钱人的政治,不是大众的政治了。
所以说,政治信息产业化于理于情于世皆不通,非正道。
经济信息能否产业化呢?这个大多数人很好理解,经济毕竟是经济,在商言商。如果说钱权不能交换,钱钱交换当然可以了。所以说,经济信息可以产业化,必须产业化,可以追求适当的利润(本人绝不同意西方经济学中所谓的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个理论上的黑洞和现实生活中的恶魔)
从基本理论上讲,追求绝对的道理本身就是个悖论。在经济上也不例外。钱越多越好么?钱,只是人众多需求中的一种,有很多的需求不是用钱可以代替的。想想看,这也是个常识。
从基本理论上讲,追求绝对的道理本身就是个悖论。在经济上也不例外。钱越多越好么?钱,只是人众多需求中的一种,有很多的需求不是钱可以代替的。想想看,这也是个常识。
物质与精神是个矛盾统一体,二者需要和谐,需要有个比例,至少1:1吧。钱多了,对精神是个冲击。
文化信息产品能否产业化。分两方面来说,一是国家、民族、历史、人类基本文化方面的、公民共享的文化类信息,不能产业化。如国宝级文物、出土文物及相关资料、博物馆、传统文化资料整理出版、基础学科研究等等。上述方面不能产业化,从理论上允许国人无偿共享。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领域虽然不能产业化,但是在管理上却要采取科学地、对历史对子孙负责的方式方法。仅举一例,比如说国家级博物馆的管理,取消门票制,那么经费从何而出,可以适当采取市场化的手段。如国家出大头,同时提倡企业和个人多种形式地捐赠,同时严格控制行政性支出,杜绝官僚化,在具体的管理上,坚持专业化、科学化等。国家级博物馆免费参观,但是一切文化衍生品,如研究类书籍,却要采取产业化的方式。
这就意味着,基础文化类、共享类文化不能产业化,但是其衍生文化却可以产业化。
再比如,基础类研究教育不能产业化,但是职业教育却可以产业化。
基础类研究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教育的传承精华。需要以国家经费为主,养一批有志于此、在经济上不追求超额利润的人士,以此为事业。当然,在管理上、人才选拔等环节上不妨采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进行人才管理和事业运营。这是产业化之大与小的辩证关系。
职业教育却可以产业化,或者说必须产业化,形成竞争态势。因为职业教育主要是为经济、社会的某一个环节服务的。正如上述所言,基础类研究不可产业化,但是其人才选拔、管理、运营等环节却可以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而这些手段的来源,却要依赖于职业教育的产业化。这就是此非产业化与彼产业化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