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毛泽东的心路历程

火烧 2005-12-15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本文通过毛泽东诗词与生平经历,解析其心路历程,展现其情感世界与革命思想的形成,重点分析其成长经历与文学创作对思想的影响。

毛泽东的心路历程
 

“诗以言志 言为心声”。毛主席诗词流传甚广,结合他一生的作为,我们希望通过此文,管窥他的情感世界,重温这位伟人的心路历程。同时希望通过此文重新认识一个颇具感情色彩的凡人、一个魂魄毅兮为鬼雄的伟人,一个大雅归真英风长在的诗人——

1893年12月26日,中国最黑暗的时期,冬至一阳生之后,毛家属小龙的石三伢子出生在了湖南乡间。他也和一般的乡村儿童没多少区别,对好玩的、好吃的兴趣浓厚,甚至可能欢唱过这样的歌谣:

狮子眼鼓鼓 茶菇子炖豆腐 酒要热些烫 肉要烂些煮

上个世纪之交时,六岁的毛家大小子就开始下地干活;七岁时入村学,早晚务农、日读四书。期间大概读过些《神童诗》、《千家诗》之类,有下作传世:

天井四四方 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 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 永远养不长

据《毛泽东自传》,该“狡童”其实最爱读的是《西游记》、《三国演义》、《反唐》、《水浒传》、《岳飞传》这些“闲杂书等”。这些闲书无疑塑造了后来毛泽东的革命意志与济世雄心。十二三岁的年纪,他就写下了这首类似黄巢咏菊花诗的咏蛙七绝: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过早地进入了青春叛逆的时期,毛泽东在十三岁时就开始与父亲的种种辩论和公开抗争,还有了历时三天的第一次逃离旧学、家庭。这让他得到了“第一次胜利的‘罢工’”。显然他在村学所受的老式教育失败了,但这六年可能也正使少年毛泽东汲取到了传统文化滋养,而又没被其中糟粕所毒害夭亡……

之后的三年里,青春期的毛泽东没有上学,在家忙农活和计帐。但他绝没有放弃学习,更放眼全局,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前夕的汹涌暗潮中产生了最初的政治意识。《大学》里“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思想和超越了身家的救国信念,在这几年中酝酿发酵。十六岁时,部分可能也为了逃婚,毛泽东走向了外面的世界,离家先到邻县入新学。甚至受了日本海归“假洋鬼子”的影响,改西乡隆盛诗告父并自勉: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继而少年毛泽东更一发不可收,直奔省城长沙,伴着武昌起义前后的风云激荡,体验寻觅着自己的人生——做中学生,组织“剪发”,入革命军当了半年兵,尝试警校、制皂技校、法科学校、商业学校、正规的省立一中,图书馆自学……,直到近二十岁,才决定投身教育,入省立师范学校开始了又一个为期五年的学校生活。

这期间,毛泽东似乎没有一般青年谈情说爱的兴致和一切其他“低级趣味”,而是积极地在各方面塑造自己,体验社会。随着知识日增,诗作也多有传世:例如有受乐府影响的《五古·挽易昌陶》、《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及一些联句,还有杜诗影响的五律:

共泛朱张渡 层冰涨橘汀鸟啼枫径寂 木落翠微冥

攀险呼俦侣 盘空识健翎赫曦联韵在 千载德犹馨

骚体的《游泳启示》:

铁路之旁兮 水面汪洋 深浅合度兮生命无妨

凡我同志兮 携手同行 晚餐之后兮游泳一场

《诗经》等古体的《奋斗》:

与天奋斗 其乐无穷 与地奋斗其乐无穷 与人奋斗 其乐无穷

1918年春,将要毕业的毛泽东放眼天涯,可显然还不知道自己该去做些什么,这就有了《归国谣》:

今宵月 直把天涯都照彻清光不令青山失 清溪却向青滩泄 鸡声歇 马嘶人语长亭白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面对明月下的青山、清溪,彻夜不眠,这个青年才子还得继续去体验寻找他的人生方向……

这个文学青年无意回家耕读做个富家翁,可能也有过出国的念头,但最终毛泽东还是认为“在中国可以更有益地花去我的时间……”

北平的短暂生活,不仅让这位后来的英雄领袖把生活从一省拓展到了全国,也让当时这个二十五六岁的大龄青年感受到了北国的早春、堕入了爱河。在“五·四”前后的风雨中,辞家报国的意志与思念亡母、恋爱婚姻的感情纠结,催生了《祭母耒文》与《虞美人·赠杨开慧》: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 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凭一钩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远大理想与报负和亲情、爱情的激荡,定然让这个有志青年经历了痛苦的心理挣扎和斗争,而他最终还是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这期间不知是感情透支、具体革命工作的忙碌、还是遗失掉了,我们看不到毛泽东经天津、访曲阜、登泰山、过浦口、走上海的诗词作品……二次去上海、在长沙组织工人推广革命、二次到北平、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与杨开慧结婚,……、参与建党、组织各种革命活动、参加第一次国共合作……他把精神都溉注在了革命工作和一系列文章中,我们现在能读到的《民众的大联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都来自这一时期。

在这繁忙的革命生活中,青年毛泽东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谱写出了最辉煌的词作之一,抒发了一代伟人青春情怀、报国志向的《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桔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阔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上阕赋比兴“申大义于天下”的豪情,下阕号召同志摒弃个人功利、勇往直前。这也正是而立之年的毛泽东为自己确定下来的毕生追求。之后的《菩萨蛮·黄鹤楼》更透露出他意志的坚定深挚,与既从容又豪迈的英雄气度。

《西江月·秋收起义》、井冈山时期、直到长征期间,共有十多首诗词传世,无一不扬溢着无与伦比的英雄气盖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此之外有两个作品特别值得注意,即《清平乐·六盘山》与《念奴娇·昆仑》。长征后期将要抵达西北根据地时,也是红军最式微虚弱的时候。但毛主席敏锐地预见到了之后的战略形势发展,从“奔腾疾万马战犹酣”《山·十六字令》、“而今迈步从头跃”《忆秦娥·娄山关》的状态一下子看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必胜的希望,这才第一次发出“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的高歌,而不久后更有《沁园春·雪》的绝唱。同时,在瑞金独立自主奋斗和国际顾问误党误军之后、思考抗日策略的同时,毛主席也在主动思考着国际主义的问题,提出“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进一步发展了不久前《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国际援助》的思想。这简直就有了些是我们在六七十年后的今天所大讲的“全球化”的味道,而毛主席也开始把解放与共产主义事业,从当时的中国放大到了历史、世界,放大到了全人类的高度和范围进行思维!

《沁园春·雪》中更体现出了不同于武装斗争的文化味道,这在《祭黄帝陵》中有了充分的体现——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

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 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 敬派代表林祖涵

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

赫赫始祖 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 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 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 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 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 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 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 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 敌欲岂足 人执笞绳 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 命世之英 涿鹿奋战 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 不武如斯 泱泱大国 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 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 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 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 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 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 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 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 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 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 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 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 皇天后土

尚飨

——古语有云:“士者国之本”、“士者国之宝”。当时中国的“士”们如果能读到这两件作品,怎会不心潮澎湃、强烈共鸣,还有谁会不倾心仰慕毛主席、会不加入他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心、士心的凝聚就已经注定了中国与毛泽东本人的后来命运……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十余年间,毛主席在繁忙工作和大量文章写作之余,无暇多顾诗词一道,只有极少数篇传世。其中要以1942年秋《七律·忆重庆谈判》中“无非一念救苍生”一句,最能传神地体现他当时的心境情感!再就是1949年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天翻地覆慨而慷”啦——这里不由得想到往夕在长江边上的曹操也曾横槊赋诗,有“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句!这两位文武全才的英雄人物也真可谓是千古神交的诗友,后来毛主席还专门在《浪淘沙·北戴河》中称道“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这显然是在文化层面给了曹操还高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评价,甚至可以说是两人“青梅煮酒”又论了一回富有“文采风骚”的英雄!——不过显然在“武功”上,毛主席要高很多啦 :)

功业初成,毛主席在解放后的一段时期,有几篇唱和升平、抒发情致之作。在紧接着的抗美援朝,历经战事转折又遭丧子之痛,我们很奇怪为什么没有诗词流传?——或许情绪过于激烈,不便发表吧……?

不过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毛主席先后的两首《咏贾谊》,一方面表达了百战之余,对国家建设人才和青年才俊的殷切期望;另一方面,也似乎流露着对岸英曾经的期许与无边的伤悼——

李商隐曾有诗曰: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十几年来,夜半时分思念英年早逝的长子,一个老人或许真希望能有“鬼神”之事——情何以堪!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哪!

其一:

少年倜傥廊庙才 斗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 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 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异长沙傅 空白汩罗步尘埃

其二:

贾生才调世无伦 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 何用哀伤付一生

直到1964,这个年届古稀的父亲才算节哀。但没有比大悲更伤神的了,毛主席的思维在逐渐脱离伤子之痛后,在当时形势变化(国内大灾、中苏反目、西方铁幕)的压力下,开始转向了后来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这里还要补充,在整个五十年代,毛主席潜心于国家各方面建设的思考和努力地学习之中,其视野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而涵括着全世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1958年《七绝》:

人类而今上太空 但悲不见五洲同 愚公尽扫饕蚊日 公祭毋忘告马翁

这在大跃进当中提到“愚公”,也流露出主席对现实与理想差距的苦苦思辩。1963年“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又代表诗人向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与英雄主义的回归。

其间55年《七律·和周世钊同志》和57年《蝶恋花·答李淑一》,是诗人对青春、爱情与革命事业这三项最爱的真情表白;而我们今天用三峡工程,告慰了主席56年《水调歌头·游泳》中一惊“神女”的夙愿……

1958年《七绝·刘蕡》

千载长天起大云 中唐俊伟有刘蕡 孤鸿铩羽悲鸣镝 万马齐喑叫一声

1959年庐山会议前夕的一首《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隐隐透出的杀气与调侃,好象预示着新的斗争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至1962年,国内形势、国际风云和主席本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时期,毛主席有一系列的读报诗、多首即事和抒情的诗词。其间1961年《七绝·为李进同志题庐山仙人洞照》流露出一种新的思维——这在1966年发动文革时,《七绝·有所思》一诗中得到印证: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 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 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阑静听潇潇雨 故国人民有所思

“神都”一词最盛名是在武则天时代。她入唐太宗宫帏受过圣主熏陶,再代唐高宗理政,后独揽大权,采取了很多改革措施。其中文化改革相当多,包括改洛阳东都称谓为神都。把唐王朝又推向一个鼎盛的高峰,也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再说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封建王朝中,汉有吕太后、唐有武则天、清还有孝庄——

传统政治一向是以男性思维为主导的。毛主席在这个特殊时期,可能认为男性思维在革命战争时期的成功并不能证明就一定适合于社会建设时期,于是考虑尝试一下偏向女性思维主导的治国之策——江青这才逐渐登上了中国政治的中心舞台。说这个时期特殊,是苏联内部与对华关系的突变,以及连年饥荒,使我国步维艰、国事大难;古巴导弹危机和我国64年原子弹成功爆炸的“风雷”,又预示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极度危险与爆发可能性的极度缩小。同时在国内慢慢“走资”演变的“潇潇雨”声中,毛主席“伸大义于天下”的思路从武装革命转向了文化革命。“凭阑静听潇潇雨”一句显然又是从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 潇潇雨歇”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中化来——这两位都是精忠报国的悲剧英雄——而毛主席虽一心报国兴邦,却也走上了悲剧的英雄路,希望用“无限风光在险峰”险招来“一阵风雷惊世界”,亲手酿成自己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段复杂经历……从历史的角度讲,这种“用奇”的思维在军事上是天才手段,但恐怕实在不能算是“老诚谋国”!武装革命中,有多少工农大众与知识分子都积极追随了他;而在文化革命中,真正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们并没有多少被发动起来,从而注定了一败涂地的命运……

八年文革之后的1974年,毛主席填了一首词《诉衷情》:

父母忠贞为国酬 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 江山靠谁守

业未竟 身躯倦 鬓已秋 你我之辈 忍将夙愿付东流

另据传,毛主席垂暮时,自己讲了一段话:“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这些话里的文化意味与感情因素都非常深挚,作者浅薄,冒然试着来进行自己的铨释。首先台湾问题没有武力解决,而寄希望于和平统一,是真正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重要体现。战国时乐毅五年内下齐七十余城,而独留即墨与苔不赶尽杀绝,是不唯穷兵黩武,也要以文化力量收服齐人民心。不过肖小之辈不能理解乐毅,卒使他功败垂成。汉高祖立国后,礼葬项羽、召降了同样割剧海岛的田横。虽然田横与五百义士最终激于义气而自杀,但汉高不赶尽杀绝,能宽大容人的文化风度,也是中国传统文明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国民党、蒋介石也的确对中华民族有过巨大供献。对一个奉行“三民主义”的政党,实在灭之不祥也不能。这样不如先行共存,再以文明的力量来融合与统一,如此实在是数千年文明传承之下,中华民族的上上之选。毛主席是否在耽心后人急功近利,冒然用武?!

与“武功”不同,毛主席明显不看好自已的“文治”。文革所发动的核心力量,实际上恐怕并不能“代表先进的思想文化”;基至是否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存在问题。近年来所讲的“三个代表”,在现实中又有多少呢?这个集体应该是中国的脊梁,但恐怕人少力薄,不能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与战斗力。“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缺少这样的一支文化大军,恐怕只能先坚持做“井冈山的斗争”——至于还要经历多少文化上、文明中的“血雨腥风”,他老人家已经无力预言啦……

1976年,八十三岁的毛泽东老人在他生命里最后一个春天中呤咏的是“今我来兮 杨柳依依”。这是从《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中截取来的句子。而《世说新语》中有个故事:谢安有一次和众子侄聚会谈天,谈到了《诗经》,谢安问:“你们以为《诗经》中哪一句最好?”谢玄说:“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谢安说:“我最喜欢‘讦谟定命 远猷辰告’这一句,含有高雅而深远的意义。”谢安引的这两句诗,意思是说:朝廷中筹划方针政策,定下了确定的施政方向,深思熟虑而规划长期路线,但要时时刻刻使得众所周知。谢安是宰相,老诚谋国,于此句最有心灵共鸣。但作为历史上最著名战役之一的“淝水之战”主将的谢玄所引四句,除了韵味醇美之外就另有深意了——是说军人长期出征而后归家的感想——一个军人当年离家出征,亲友折柳相送,依依惜别;长期浴血作战、九死余生之后回家,风雪满途,他不知道现在家中是个什么样子,亲朋会如何看待他——是感情如故?早已忘怀?甚或还是诋毁讥笑!?原诗后面的几句是“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杜甫说“摇落深知宋玉悲”,请大家以诗人的情感来体会诗人的哀痛吧……

毛主席他老人家终于要休息了——提议华国锋接班——自己已无力谋国,怀着一个老兵的无限伤痛,要从共和国的统帅回去做个凄凉回归的退伍战士和诗人……然而更残酷的现实是他老人家的遗体都未能入土为安,而最后做成标本,奉献给人民去瞻仰、去思索——谁能继他哲学家的思维?!继他革命家的事业?!继他老兵的奋斗?!继他诗人的情怀?!

毛主席的诗词作品有百余首流传,博大精深。作者限于能力精力,难以一一串联凭吊。这里只就诗词脉络,揣测了毛主席的心路历程,大体归结如下:毛泽东生非异也;十岁向学而不泥学;二十岁苦苦求索;三十岁确立报国志向;四十岁在井冈山奋斗、思索;五十岁在陕北运筹决胜;六十岁功业初成又重新向学;七十岁考虑把革命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塑造“新人”;八十岁感到力不从心、后事维艰……。最后,愿献上近一年来的几首唱和,祈能聊以告他老人家的在天诗魂:

《浣溪沙》 柳亚子

白鸽连翩奋舞前 工农大众力无边 推翻原子更金圆

战贩集团仇美帝 和平堡垒拥苏联 天安门上万红妍

毛主席

颜斶齐王各命前 多年矛盾廓无边 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 正和前线捷音联 妙香山上战旗妍

今和

国宾连翩妙舞前 共产大国利无边 怀柔竖子撒美圆

战贩迷心不称帝 和谐圣制倡欢联 人民脸上笑容妍

《浣溪沙》 柳亚子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姐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 那容百族共骈阗 良宵胜会喜空前

毛主席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会兴更无前

今和

雄鸡爱唱奈何天 六十万万舞翩跹 联合国庆球儿圆

不是中华有大道 哪来群季共骈阗 纽约胜会望空前

《卜算子·咏梅》 陆放翁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做泥碾作尘 唯有香如故

毛主席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今和

山麓水湄边 欢然开自主 已是残冬罢闲愁 待绿风和雨

无意苦占春 怕惹群芳妒 零落归根掩香尘 为有颦卿故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桔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阔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唯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誓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今和《沁园春·睡》

高卧层楼 辰宿列张 星汉灿烂 梦日出宗山 海云尽染长空霞蔚 大野民欢

舟飞神宇 龙腾雪岸几多英雄肯登攀 惊神女 望奥运世博 赤府明天

睡意一向阑珊 也辗转不得总鼾然笑苏兄曾霸 而今安在 倭奴新狂 有谁嗣焉

当世大顽 阿美利坚机关算尽来演变 奋呓言 要重振文明 在我青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