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为毛泽东辩护
数学 : 为毛泽东辩护
作者:数学 2004/08/06
我是经历过文革的人,文革开始时我是小学生,但已经懂事,已经看过不少书,对当时的社会有详细的观察。在文革后期我曾经当过兵,当过工人。经过改革发放后的二十年,我眼见到毛泽东在青年人的心目中由峰顶跌到谷底。那么我试图以自己的观点重新评价一下毛泽东。
因为我认为,现在的青年人已经不了解历史。我承认文革是一场大灾难,反右也是。问题在于,一旦认定是灾难之后,省事的办法就是任意地将灾难扩大,任意地将那些时代描黑,以至于全盘否定。所有的作家一想到要写文革或者反右时期的小说,心中就开始构思苦难,不是女知青遭强奸,就是作家受虐待,总之就是一无是处。因此我认为,必须实事求是地准确地评价这一段历史,在大家都知道真实情况下再对毛泽东本人进行评价。记得在前几年,我偶而和一位北邮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大约二十七八岁吧,在聊天。当时的对话如下:
我:告诉你一段话,“现在的世界潮流,民主是主流,反民主的反动是一股逆流,目前反动的逆流要压倒民主的主流,但民主的主流定能战胜反动的逆流。”你猜这段话是谁讲的?
研究生:是谁讲的?(心中想着,恐怕是哪个民运人士吧?)
我: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一文中讲的。
研究生(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完全不相信似地):真的?!!!他,他为什么要说这段话?(潜台词:毛不是专制的暴君吗?怎么宣传起民主来了?他有什么阴谋?说这段话的居心何在?)
我:你知道吗?在文化大革命中,愚公移山和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这三篇文章同被称为老三篇,八亿人民所有人都必须背下来,包括边远山区的大字不识的老农都背得滚瓜烂熟。如果谁背不下来,恐怕他要有难了,照不上像,吃不上饭。你记得有一个相声叫照相吗,就是说的这个。
研究生:(万分惊奇)哦?!!!
好,这段话就录到这里。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只要是现在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没有人对毛泽东有过深入研究,就连老三篇都没有看过,但对毛泽东的印象却很坏,而这印象却是由他成长环境的舆论氛围造成的,并非他对毛泽东研究的结果。那么这种舆论氛围是谁造成的呢?是社会上层,包括当权者和知识分子。
在中国谁能够写书?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是不会写书的,社会下层人士是不会写书的。即使写了书,那语文水平一定是很低的,而作为知识分子的编辑是一定不会通过的。在中国什么人能够把持舆论导向?当权者。
好了,当权者和知识分子有可能对毛泽东有好感吗?基本上没有。知识分子怨恨毛泽东把他们打成右派,当权者怨恨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夺了他们的权,让他们名誉扫地。因此毛泽东被越描越黑。
我们来看毛泽东的政绩如何。毛泽东1949年接手中国社会的管理,一直到1976年去世为止,共27年时间。
在1949年时中国社会是什么样?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汽车制造不了,螺丝钉需要进口,国内性病流行,存在着几十万妓女,盗匪和黑社会到处都是,绑票吸毒赌博等也到处都是,国家水利年久失修,农村旱洪蝗等自然灾害严重,通货膨胀严重,一角二分钱只能卖一粒米。在这二十七年中的国际环境怎么样?受到全世界各国的敌视,受到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包围和严密军事封锁,在联合国没有席位,与大多数国家没有建交。印度在西藏边境频频挑起冲突,蒋介石不断叫嚣反攻大陆并不断派小股部队进袭骚扰,苏联在边境陈兵百万,随时准备入侵中国。
在1976年毛泽东去世时中国是什么样子呢?中国已经能够制造汽车,坦克,战机,导弹,军舰,核弹,火箭,卫星,核潜艇,每一个零件都是自己生产的。中国已经石油自给。中国当时没有卖淫嫖娼现象,性病绝迹,没有土匪,没有黑社会,没有绑票勒索,没有车匪路霸,没有拐卖妇女儿童,没有吸毒贩毒,小学生不用学钢琴参加各种班,中学生不必为高考没日没夜复习,老百姓对当官的不满意可以贴他的大字报,很生气时可以造当官的反,夺当官的权。
生产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由于计划经济的错误生产上不去,由于当官的不敢管理(怕群众造反)生产纪律松懈,怠工者日见增多。
外交方面,号召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报纸上每天都在登要准备同帝国主义早打,大打,打核战争,最后是美国总统低三下四地抛弃了台湾的盟友秘密溜到北京同毛泽东讲和。美国掀起中国热,美国人觉得什么都是中国的好,美国人来到中国感觉象来到了世外桃源。中国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文化方面,百叶凋零,除了一些样板戏和战地新歌,一两部小说外,就是一些内部电影,或者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知识分子被压得抬不起头来。
政治方面,没有新闻自由,但有大字报自由,不能反对毛泽东,不能反党反社会主义,死硬的“反革命”要被处决。中学生毕业后除家里留一个外或者有病外统统下乡,但在一定时候招工回城。上大学不用考试,由各级组织推荐表现好的青年上大学,但走后门大行其道。姑娘们都想嫁一个根红苗正的工人农民,大家都鄙视专家教授知识分子。当时的中国人虽然贫穷,但都有一种自豪感(“阶级敌人”除外),有一种信心,这种自豪感与夜郎自大并存。
纠正一些错误的宣传:
1,说当时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我认为这是夺取四人帮权时的一种宣传手法,通常在上层权力变动时都要否定前任的,要把前任的政绩尽量地描黑。其实,文革中并没有饿死人现象,虽然大家吃得很不好,甚至有时饿肚子。那么,三年饥荒时都没有崩溃,文革中怎么就能崩溃?中国社会皮实着呢!但经济情况很糟是真的。
2,到处都有生产队长强奸女知青。这些资料主要是为了现在好卖,因为不加点黄色的书现在不好卖。强奸的事情是有的,但是极罕见。一生产建设兵团的领导强奸多名女知青,被枪决,这是当时中央文件传达到全国的。我为什么说极罕见呢?是从概率统计的原理。因为我当时就处在那个社会。如果一件事情很常见,那么我一定遇到过,或者我的亲友们遇到过,比方说现在自行车丢很常见,因为我就丢过三辆。比方说现在抢劫很常见,因为我的一个朋友遭过抢。但是我的中学同学,我的许多知青朋友,没有遭强奸的。小道消息听说过谁遭强奸的事,那都隔得比较远,并非我直接的朋友,而是流传的消息。而且,如果强奸很普遍,乱搞很普遍,那么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性病是绝迹的。当然反共人士又可以骂禁欲主义怎样怎样违背人性啦,反正要骂总有得骂。请问在网上的各位年青朋友不少父母都是知青,有听说过谁的妈妈当知青时遭强奸的事儿吗?
我认为我是把当时亲身感受到的情况尽量实事求是地说出来,好的就是好的,不好的就是不好的,但是不要夸大。我认为,这二十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成功的,但是因为这二十年的成功而过于描黑新中国的前三十年是有负作用的,应当有一个事实求是的评价。
当时的中国社会是不是一个专制社会?那你要看对谁,对“阶级敌人”,对当权者,对知识分子,那确实是。但对一般老百姓则不是。我的初浅想法,专制社会就是生活在其中的人有做奴隶的感觉,就是有人成天拿着皮鞭逼着你干活,就是象日本鬼子那样抓你当劳工,在严密监视下饥寒交迫,冻饿而死。但一般老百姓在文革中,当干部的是不敢随便管的,比如工厂里的干部要让工人卖力干活,工人不理睬,或者反过来警告:“当心下次文化大革命我造你的反!”而毛泽东确实是说过文化大革命要隔七八年来一次的。当然普通民众不敢反对毛泽东,但是县官不如现管,毛泽东远在北京城,不可能每天来给每个工人农民下指示,而身边的干部不敢管自己,你能管这叫残暴的专制社会?对于当时被打成阶级敌人的人,那确实算是残暴的专制社会了,这一点共产党并不否认,当时就叫做无产阶级专政嘛,按共产党的理论,对上层阶级的专政,就是对广大人民的民主,而上层阶级得意了,下层老百姓就开始受制了。
还有一个宣传,就是毛泽东干任何坏事是成心的,把当时的许多坏事都看成是毛泽东有意为之。而我认为,许多下面干的坏事毛泽东是不知道的,如果知道了情况反而好得多。许多老干部受革命群众组织的虐待这件事毛泽东就不知道。
毛泽东为什么搞反右?他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他的目的是要整一整知识分子阶层。一开始共产党确实是想听意见的,但一放开让大家提意见,就发现不对头了。比方说这个论坛,如果一放开,肯定不会有良好的学术争论,一定是台独民运什么的占着优势。因此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文人脱离中国的下层社会,不了解民间的疾苦,就知道高谈阔论。为了纠正这一点,他要用一种家长制的态度强迫知识分子去过一过工人农民的生活,怎样才能强迫知识分子去呢?办法就是把他们都打成右派,强行送到基层去劳动。有些文章说一些知识分子仅因说了两句话就打成右派,其实毛的本意是所有知识分子统统都去体验一下下层人民的生活。其实,这个本意并无什么恶意,正如一个家长强迫自己的小孩做家务,强迫他早早的起来锻炼身体,强迫他星期天到野外去远足,目的是为了他好。当然,现在看来这种家长制违反民主精神。但也不过如此。
其实,右派的实际生活水平还是比当时的农民要好,还是当宝贝供起来的,一些右派也还是受到重用的,尤其是理工科的右派。1976年我正在天津一个厂子工作,我的顶头上司就是一个右派,而且也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平的反,可当时他就是领导我工作,而且他的薪水比我高,国家给他分配了住房,记得当时天津地震,许多人不敢呆在家里,纷纷在街边搭零时建筑,我和另一个工人还在业余时间到他家帮他盖零建,当时真累了个臭死。一些右派如张贤亮,丛维熙等人后来成了大作家,他们写的右派的生活基本是真实的,从那些小说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右派也没有挨皮鞭抽,坐老虎凳灌辣椒水什么的,至于大饥荒年代并不是有意饿他们,是由于经济上的失误,而更主要的是帝国主义的全面经济封锁,使中央领导干部的子女照样饿得嗷嗷叫,(参见老鬼今年推出的小说“铁与血”)。而且即使这样中央还是尽量让右派活下来而让农民去饿死。到现在没有听说过被处决的右派。
毛泽东为什么要搞文革?他是想整一整当官的。他想推翻刘少奇的统治。刘少奇是一个治国专家,他有一整套的想法。但他在争权夺利玩弄权术方面也还是一个普通人。历史上是谁首先推出对毛泽东的造神运动的?是刘少奇。在刘少奇之前,埃德加斯诺曾经访问过陕北革命根据地,当时埃德加斯诺对共产党的一个非常正面的评价就是共产党不搞个人崇拜,埃在西行漫记中说他在采访中得出一个印象,那就是“谁要是说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那真是胡说八道。”当时搞个人崇拜的是国民党。但刘少奇在七大首开个人崇拜之风,首先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首先提出“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就走向失败,有了毛泽东,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就走向胜利。”当然任何人都有弱点,任何人都喜欢别人吹捧,在这一点上毛泽东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现在的歌星影星们不也很喜欢别人吹捧?因此刘少奇当上了共产党的二把手。
在解放后刘少奇逐渐建立自己的势力,在彭德怀向毛泽东发难时,他不打算发难,因为当时中国已经被断绝了石油供应,自己也还没有生产出石油,而这才是大饥荒的最根本的原因。为什么文革那么乱仍然没有饿死人?因为那时已经有了石油。一个没有石油的国家经济神仙难救。而在1962年大庆出油了,刘少奇见时机成熟了,就在七千人大会上发难夺了毛泽东的权。但夺了他的权仍然给他虚名,也就是把他架空。毛泽东当时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的基本人权都没有,要发表文章要秘密派人到上海去。
现在请网友们设想一下,假如你自己是当时的毛泽东,如果想要打倒刘少奇,用什么办法呢?再来一次庐山会议?这是不行的了,因为刘少奇羽翼已满,地方文官全是他的人,尤其是他这个人说话小心,很难找到漏洞,没有理由总不能无端将他打倒。我认为当时毛泽东有的政治力量只有一种,就是他的虚名,就是人民对他的个人崇拜,其它的实权一概没有,发表文章的权利都没有。表示不满只能在中南海院子里贴大字报。如果不利用虚名,而重新起家再开一次革命,又折腾几十年才再夺取政权,代价太大。因此毛泽东要利用这个虚名。你刘少奇不是搞个人崇拜么?那么好,我就利用利用这个个人崇拜。
此外毛泽东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民主问题。西方的民主是资产阶级民主,是有钱人的民主,没有钱是不可能竞选上总统的,这个道理到现在都对,穷人只能给富人玩弄于股掌之中。那么毛泽东希望能找到一种办法来使没有钱的穷人真正地也有民主,现在看来当然是没有找到办法,或者说这个办法是错误的。毛泽东想到的办法仍然是革命,用革命来推翻刘少奇的统治,推翻整个官僚制度。也就是说,让没有钱的人直接到国家主席的办公室去造国家主席的反,这可就是真正的穷人的民主了吧?但很奇怪的是许多反共人士在攻击中共专制的同时,也在攻击人民可以直接到国家主席的办公室造国家主席的反的行为,我认为这是矛盾的,既然能够这么造反,怎么能和专制挂得上边呢?但是毛泽东希望这个革命是非暴力的,也就是说非“武化”的而是“文化”的,这里的文化不能翻译成英文的culture,这是错误的翻译,正确的翻译应当是no vilence revolution,而不是culture revolution.
但历史就一直这么错误着。文化大革命其实正确的叫法应当是非暴力大革命。革命是由虽有虚名却无实权的毛泽东向有实权也有虚名的刘少奇的整套官僚体制开战。毛泽东以为,一个社会每隔七八年来一次非暴力大革命才是真正的人民民主形式。大选是民主的欺骗形式,而革命才是民主的真正形式。苏哈托和马科斯都不是被选举推翻的,而是被革命推翻的。一个统治者违背人民利益,人民会用革命来推翻他,无须花很多经费来进行竞选。而竞选反而欺骗了人民,有效地防止了革命。
但是毛泽东正是在这一点上犯了大错误,造成了灾难。毛泽东的一个错误,是误以为,既然大家这么崇拜他,那么他的话一句顶一万句,如果大家都能严格执行他说的话,就有可能建立一个理想社会。他的错误在于没有估计到人们其实并不准备严格遵守他的指示,没有预计到人们在对他个人进行崇拜的同时对他的指示进行歪曲,违反,阳奉阴违的态度。人们其实并没有把他的话一句顶一万句。比如要文斗不要武斗,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厉害冲突,没有理由分成势不两立的两大派组织,对反革命要一个不杀,大部不抓,严禁逼供信,要给出路。这些毛主席语录当时传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每个人都会背诵,但仍然到处是武斗和暴力事件,到处存在着迫害行为。毛泽东已经尽量把话说得很通俗,争取让最不识字的人也能听懂。要文斗不要武斗在语法上决无任何歧义,但人民不是不懂他的话,而是没有打算照他的话去做。
再谈到“迫害致死”这个词,我认为是很模糊的,什么叫迫害致死?人总要有一个具体的死法,是极度气愤悲伤而死,还是被人活活打死,或者是饿死,或者是病死,或者是自杀。一些老干部在文革中被打倒,而这时他们的年纪也大了,七十多岁了,完全可能是老死了。比如说彭德怀是被迫害致死,可是彭德怀死在三零一医院的病床上,中国人民中能有这种待遇的人有多少?即使一个厅级干部,有没有机会死在三零一医院的病床上?
其实,毛泽东原来也没有想把刘少奇怎么样,事情的关键是下面的造反组织呈送上来的“确凿证据”(现在当然知道一点也不“确凿”)证明刘少奇在狱中叛变,是个叛徒,当时毛泽东还感到不相信,感到很意外,还非常遗憾地地问“是真的吗?”。那么,假如你是毛泽东,你会怎么办?自己亲自去出差调查一遍?即使这样就不会被蒙骗了吗?如果不是认为刘是叛徒,毛本来也还是至少会给刘象彭德怀一样的待遇的,适当的时候还是会给他工作做的。凡是没有“叛徒”证据的人,如***,毛泽东都会力保。因为叛徒这件事和其它事情不一样。当时中国随时准备打仗,战争的危险并不是瞎编出来的,而是确实存在,美国正在越南狂轰滥炸,屠杀越南人民,蒋介石也还在积极准备反攻大陆,如果在打仗时共产党内有一个叛徒,将会是个什么后果?实际上在林彪死了之后中央也已经对一些所谓的“叛徒”证据进行重新调查,也开始怀疑“证据”的确凿性,贺龙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间被平反的,是毛泽东给予平反的,之所以平反,也是因为推翻了贺龙是叛徒的“证据”。
现在来谈文化,文化大革命期间确实是文艺凋零,教育不行,书店里难得买到好书。那么比较一下毛时代的文艺和现在的文艺。以及海外的文艺,我们知道海外华人的文艺是没有受到什么“摧残”的。毛泽东的文艺观点很简单,就是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文艺工作者应当深入到人民中间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中国二十世纪中,最好的大合唱是什么?我认为是黄河大合唱。当然也许是我老土,不知怎么的我一听到前面的开场白“朋友,你到过黄河吗”,就禁不住心潮激荡,不能自己,真是气势磅礴。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在延安窑洞中创作的。在台湾,在香港,在海外的华人作曲家有没有超过黄河大合唱的合唱作品?我认为没有。最好听的乐曲是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海外以及在改革开放之后,有没有一部作品超过它?我认为没有。而这部作品产生于大跃进年代。
按理说一个自由创作的环境应当出的好作品远胜于一个受到压制的环境。可是为什么在有创作自由的海外,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编写不出超过黄河大合唱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作品?再说小说,改革开放之后,一批优秀小说家涌现,贾平凹,陈忠实,丛维熙,张贤亮,王朔等等。但是这些作家的基础教育是在文化大革命时代,是在知青时代。那么,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年,新成长的文革后培养的一代人已经二十五六或者二十七八岁,他们中间是否会涌现出比这些作家更强的?现在的小说是更有看头了呢?还是每况愈下?台港澳等海外没有受到文革危害的华人的小说是否更加有水平更加有看头?文革的基础教育真的失败了吗?让学生们少读书,多接触社会,去学工学农学军,考试可以抄袭,上课可以打瞌睡,下到农村去接触农民,真的失败了吗?从幼儿园就开始练琴,上各种班,从小学到中学一直为上大学而拼命努力,直到大学毕业面对一个竞争更加残酷的社会,现在的大学生真的比文革的知青更加才华横溢一些吗?
文革中的青年人崇拜的是毛泽东,以及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喜欢唱崇拜毛泽东的歌曲,这当然是很愚蠢的。任举一例吧。比如说当时青年人很爱唱一首个人崇拜歌曲叫做“红太阳照边疆”,我在海南岛服役时听海边的渔家姑娘在渔船上没事时就唱这首歌。歌词是:
红太阳照边疆,千山万岭披霞光,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香。劈开高山,大地献宝藏,拦河筑坝,引水上山岗,延边人民斗志昂扬,军民团结建设边疆,毛主席领导我们,胜利向前方。
而现在的年青人不象我们那么老土和愚蠢,他们崇拜的是机器猫,小燕子,NBA,成龙和金庸,及琼瑶。现在的年青人爱唱的歌曲比我们那时要强得多,比如“心太软”,歌词如下: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总一个人流泪到天明,你总该替自己想想。
歌词激发人们联想,曲调优美动听,可以认为,现在的年青人比文革时期的年青人要成熟多了,聪明多了。
文革时期如果美国要向中国发动地面进攻,中国的青年一定会前扑后继,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因为,平时崇拜的就是黄继光董存瑞,而现在自己就有机会做,是一定不放过的。现在美国要向中国发动军事进攻,一想到要同美国打仗,心里面就会嘀咕,人家那么强大,我们根本不够人家打,还是我的命要紧,于是个个贪生怕死。这当然是正确的,因为人命关天,人的生命最可贵,既然实力不行,还是老实一些的好,别象文革时期的年青人那样大????。
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把中国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这种预言是正确的。克林顿在去年到中国访问后来到香港,在香港反共义士面前的讲话表达了这样的意思,那就是我们当然应当最终搞垮共产党,搞垮中国的共产主义,但要搞垮他们,就必须和他们保持接触,保持友好,这才有机会把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等“至高无上”观念传给他们。这是美国政府对华的一贯政策。我认为这个政策是正确的,并正在取得成效。
再过三十年,中国的现在的这些崇拜NBA,小燕子,喜欢唱心太软的年轻人已经五六十岁,正是在他们中间将出现共产党那时的领导人,那时的总理和国家主席。
让我们迎接和欢呼那个时候的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