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学而优则仕”的正解

火烧 2010-04-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深入解析‘学而优则仕’的真正含义,指出其并非单纯读书做官,而是强调通过学习获得仕途。对比朱熹与郑玄的不同解释,强调郑玄更贴近历史原意。

有人搬出朱熹来试图证明儒家的“学而优则仕”不是“读书做官”的意思。这才是真正的“断章取义”。因为同样在《论语》中,也有这样的话: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第十五)

“禄”的什么意思?《周礼·天官大宰》“四曰禄位,以驭其士”,“注:禄,若今月奉也。”也就相当于今天的薪水。在孔子的时代,“禄”的来源显然就是“仕”。因为孔子说得明白,“耕也,馁在其中矣”。靠种地是要饿肚子的。孔子的所谓“谋道”不过是“曲线谋食”。孔子的这段话与子夏的“学而优则仕”实在是一个意思。因为中国有尊孔的悠久历史,又有“为尊者讳”的传统,人们包括一些学者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美化孔子。有人断章取义,摘出孔子的“忧道不忧贫”来证明孔子把道德看得高于物质生活。其实把整段话联系起来看,孔子轻视劳动人民的立场是很清楚的,为了做官而读书的意思也是很明白的。

又,“学而优则仕”郑玄的《正义》解为:“古者大夫士,年七十致事,则设教于其乡,大夫为大师,士为少师,是仕而优则学也。学至大成乃仕,是学而优则仕也”,而朱子的《集注》注的是:“优,有余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

温按:郑玄解“学而优”为“学至大成”,“大成”显然是“优秀”而不是“饶也”的意思。朱熹讲“优,有余力也”,那么“学而优则仕”可以解释为“学习有余力就做官”,“做官”倒成为学习的“业余活动”了。但质之历史和现实,有谁是用学习之外的余力去做官的呢?再说,郑玄比朱熹离孔子的时代近得多。一般说来,时代离得越近,对语言的了解越多。单从这一点,也可以估计出,郑玄的解释应该比朱熹的可靠。

尊孔和反孔是复杂的历史现象。尊孔和反孔的都有政治的和学术的两种。政治的尊孔者如历代帝王及近代的袁世凯,他们尊孔是取孔子学术中利于统治的部分。学术的尊孔者中有郭沫若、梁漱冥等,他们治学是认真的,人格是高尚的。反孔派也是一样。著名学者张岱年提出,尊孔的时代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过去了。张岱年主张柝古,这是十分正确的。

温晋根2006年5月12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