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李莲英的哲学

火烧 2010-04-14 00:00:00 文艺新生 1033
文章围绕李莲英独特的哲学思想展开,重点讲述其‘不会做人,要学做狗’的处世之道,结合历史掌故与权术谋略,揭示其如何通过察言观色、忠君孝国等手段达到权位巅峰。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清末权监李莲英》,记李莲英的一生,说得很详细,也有些许趣事。大家可以去看

看那本事,我就不说了。


    不过,李莲英之所以权倾天下,而且那么多王公大臣未能把他板倒,这是一本大学问。李莲英的胸怀“瑰

宝”是值得深思的。

    果然,李莲英有一本独特的哲学。

    他的哲学没有黑格尔、康德,乃至中国的冯友兰那么洋洋大观,之八个字:

   “不会做人,要学做狗。”


    这并不是李莲英的杜撰,是他根据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段掌故悟出来的。


   李莲英上私塾时,老师给讲了“狗有湿草之仁,马有垂缰之义”的两个掌故。第一个掌故出自《搜神记》,说是三国时吴李信纯养了一只狗,在


李信纯醉酒卧在草地时,遇到野火将要危及他的生命,他的狗跳到水里,浑身沾满了水,打湿了李信纯周围的草,救了他的命,故曰“狗有湿草之仁


”。另一个掌故出自《异苑》,说是秦符坚被慕容打败,落荒而逃,掉在一个山洞里,爬不上来,他的马跪在洞边,把缰绳垂下去,救出了符坚,故


曰“马有垂缰之义”

   李莲英从小侍奉慈禧太后,真到慈禧死后他才死。清制宦官爵位不能过四品,慈禧硬给了他二品爵位。慈禧还嫌不够,向把他弄成一品大员,因


为违制太过才没有做成。慈禧还是给了他一品的官服和补子。可见李莲英权位之高,也可见他讨好慈禧的无可比拟的本事。


   这就叫“学问”。


   李莲英家里小侄们也想学这本事,将来也像李莲英那样出人头地。李莲英便给他们讲忠君孝国的思想、方法和许多的细节,振振有辞。话说得多

了,和做文章一样,总要有个画龙点睛之句,警示听众。李莲英记得那两个掌故成语,一时又记不得原句的文字,顺嘴便说出了“不会做人,要学做


狗”。

   为了摆明这本哲学的妙用,不厌其烦地解释道:“你们看,狗见了主人就摇尾巴,主人给吃的,叫他打滚,它就打个滚。越是好狗,学得越精


不但会打滚,买菜会叼着蓝子,而且会察言观色,主人不高兴,就卧在旁边不动,主人一高兴,就跳脚舞动。你们以为你叔叔在太后身边当木头人,


那哪行。一时一刻那眼要不停地瞅着,心里不停地想,主子一长出气,就得知道她倦了?发愁了?闷得慌了?就要因情制宜,主动向前,一帮就准。


   主子在变化,你还愣着,或者上前帮了倒忙,你还想不吃耳光子?你叔叔才进宫时,任务是看小太子。太子在玩,我去解个小便,回来时,太子


在哭,惊动了太后,赶过了便扇了我十来个耳光。太后问:“明白了吧,以后小心”。我说:“是!你们说,我当时该哭着回话,还是应当笑着回话


?”

  “脸都打肿了,还笑得出来么?当然是哭丧着脸回话,侄子们说。


  李莲英笑了,伸出手指,挨个地在他们头门上点了一遍,说了一声:“一群笨蛋。”


  “那时,你再哭丧着脸,不更惹主子生气,我满脸堆笑地回了话。”


   “慈禧高兴了?”


  也难说,她是不是真高兴。她反问了我一句:“还笑,你笑什么?”


   “我笑。”李莲英说,“我笑,我是怕您打伤了手。奴才挨打固然应该,伤了您的手,我的罪可大了,这么一说,主子真笑了,用受爱抚地拍了


我一下,走了。”

   “嘿呀!叔叔你真有本事。”

    侄子们从心眼里佩服地说。


   “不会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清末权监李莲英》,记李莲英的一生,说得很详细,也有些许趣事。大家可以去看看那本事,我就不说了。


    不过,李莲英之所以权倾天下,而且那么多王公大臣未能把他板倒,这是一本大学问。李莲英的胸怀“瑰宝”是值得深思的。

    果然,李莲英有一本独特的哲学。

    他的哲学没有黑格尔、康德,乃至中国的冯友兰那么洋洋大观,之八个字:

   “不会做人,要学做狗。”


    这并不是李莲英的杜撰,是他根据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段掌故悟出来的。


   李莲英上私塾时,老师给讲了“狗有湿草之仁,马有垂缰之义”的两个掌故。第一个掌故出自《搜神记》,说是三国时吴李信纯养了一只狗,在


李信纯醉酒卧在草地时,遇到野火将要危及他的生命,他的狗跳到水里,浑身沾满了水,打湿了李信纯周围的草,救了他的命,故曰“狗有湿草之仁


”。另一个掌故出自《异苑》,说是秦符坚被慕容打败,落荒而逃,掉在一个山洞里,爬不上来,他的马跪在洞边,把缰绳垂下去,救出了符坚,故


曰“马有垂缰之义”

   李莲英从小侍奉慈禧太后,真到慈禧死后他才死。清制宦官爵位不能过四品,慈禧硬给了他二品爵位。慈禧还嫌不够,向把他弄成一品大员,因


为违制太过才没有做成。慈禧还是给了他一品的官服和补子。可见李莲英权位之高,也可见他讨好慈禧的无可比拟的本事。


   这就叫“学问”。


   李莲英家里小侄们也想学这本事,将来也像李莲英那样出人头地。李莲英便给他们讲忠君孝国的思想、方法和许多的细节,振振有辞。话说得多

了,和做文章一样,总要有个画龙点睛之句,警示听众。李莲英记得那两个掌故成语,一时又记不得原句的文字,顺嘴便说出了“不会做人,要学做


狗”。

   为了摆明这本哲学的妙用,不厌其烦地解释道:“你们看,狗见了主人就摇尾巴,主人给吃的,叫他打滚,它就打个滚。越是好狗,学得越精


不但会打滚,买菜会叼着蓝子,而且会察言观色,主人不高兴,就卧在旁边不动,主人一高兴,就跳脚舞动。你们以为你叔叔在太后身边当木头人,


那哪行。一时一刻那眼要不停地瞅着,心里不停地想,主子一长出气,就得知道她倦了?发愁了?闷得慌了?就要因情制宜,主动向前,一帮就准。


   主子在变化,你还愣着,或者上前帮了倒忙,你还想不吃耳光子?你叔叔才进宫时,任务是看小太子。太子在玩,我去解个小便,回来时,太子


在哭,惊动了太后,赶过了便扇了我十来个耳光。太后问:“明白了吧,以后小心”。我说:“是!你们说,我当时该哭着回话,还是应当笑着回话


?”

  “脸都打肿了,还笑得出来么?当然是哭丧着脸回话,侄子们说。


  李莲英笑了,伸出手指,挨个地在他们头门上点了一遍,说了一声:“一群笨蛋。”


  “那时,你再哭丧着脸,不更惹主子生气,我满脸堆笑地回了话。”


   “慈禧高兴了?”


  也难说,她是不是真高兴。她反问了我一句:“还笑,你笑什么?”


   “我笑。”李莲英说,“我笑,我是怕您打伤了手。奴才挨打固然应该,伤了您的手,我的罪可大了,这么一说,主子真笑了,用受爱抚地拍了


我一下,走了。”

   “嘿呀!叔叔你真有本事。”

    侄子们从心眼里佩服地说。


   “不会做人,要学做狗。”

   别当笑话,这是“学问”,一辈子也学不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