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南马庄的10吨无公害大米怎样才能卖出去?

火烧 2006-01-06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南马庄合作社生产的10吨无公害大米因缺乏销售渠道难以售出,面临资金周转压力。文章探讨了农村合作社在市场推广中的困境,并呼吁社会关注,寻求多方合作解决大米滞销问题。
南马庄的10吨无公害大米怎样才能卖出去?

2006年1月2日下午, 北大资源宾馆3层乌有之乡书社。河南省兰考县挂职副县长、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北大社会学博士何慧丽,带领着兰考县南马庄(http://www.lknmz.org/)的两个农民——张砚斌和付玉平,向在场的四五十位专家学者推介他们的无公害大米。


何慧丽的脸上带着焦虑和疲惫,但还是微笑着认真回答每一个听众的提问。她感谢在元旦假期牺牲休息时间来到现场的每个人,然而,更多的是自我批评和反思: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写了许多如何进行农村变革、社会改良的大文章,可是一遇到现实的问题,那些理论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有时我真的感到自己心里交瘁,区区10吨大米已经让我束手无策。“今天请专家来,是想让大家给我们出谋划策,想想办法。”

她所说的10吨大米,是兰考县三义寨乡南马庄69户农民以农村合作社形式共同生产的无公害大米。 ——元旦不是她的主要担忧,如果今年的大米无法售出,农民过春节怎么办?辛辛苦苦建起的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无公害大米协会还能不能顺利发展下去?在北京只有10吨,可在兰考还有700吨的稻粒库存!


兰考县被我们所认知是因为焦裕禄,如今,这里贫苦的农民,在何慧丽的带领下这在实践着另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深刻变革。

2004年9月1日上午,兰考县城东21公里,一个叫贺村的村庄,成立了贺村经济发展合作社,在何慧丽、“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和大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农民第一次因为市场而自发地走到了一起。2004年9月16日,另一个农村合作社组织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成立,虽然合作社成立一年内遇到很多困难,但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出现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新的探索。


南马庄的无公害大米是合作社试验的重要产品之一。一年时间,69户农民采取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管理方式,进行着他们充满了希望的创举式试验。前几个环节进行的都很顺利,产品通过了农业部的无公害认证、在何慧丽努力下申请了“鑫合”牌商标,但是,由于没有销售渠道,这批获得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大米却卖不出去。

首先他们要面对众多的假冒伪劣无公害大米的低价驱逐,还要忍受超市等终端零售商的压价和长期资金拖欠。面对严酷的市场环境,他们受过骗、被人歧视,但是经过几个农村带头人的努力,大米销售有了小小的进展:中原油田一次性购买了30吨,在郑州的商品市场上也零售了几吨。然而,当他们满怀希望的带着10吨大米进入北京时,却又遇到了重大挫折。

如果在超市出售,就必须忍受长期的资金滞压,可农民来年的春耕靠的就是这有限的回转资金。但他们拿出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食品证书时发现,所有的大米都可以弄到相关证书,同一种大米有不同的包装就可以弄到相应的认证证明,在这里根本体现不出他们的优势。“没想到北京的市场和河南一样,我们花了那么大的工夫才得到这个认证,可他们怎么随便就可以做到呢?”南马庄村支书张砚斌对此既失望又无奈。

据张砚斌介绍,由于第一年进行无公害种植,经验不足,水稻减产17%,再加上生物农药比普通农药贵,同时还要承担1400多元的检测费用,大米的成本实际上上升了。他们根据市场调查,把米价定在了每公斤5元(每袋5公斤),虽然在无公害大米中只是中等价位,但是由于没有品牌知名度,价格本身也影响了销售。

目前,这10吨大米无偿存放在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由一些高校志愿者帮着推销、保管。

众多的学者们从宏观的历史和政治意义上分析了兰考农村合作社的巨大意义之后,又战略性的为南马庄无公害大米的经营进行了规划。很高屋建瓴,给人启发。 可是,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先解决这10吨大米的问题。家里的700吨由于还没有加工,存放不是问题,但这些加工包装好的成米,必须尽快销售出去。何况,这些米还有振奋农民信心的作用。

一位兰考培养出来的中科院在读博士生首先做出了表率。几天前,他通过向研究所工会推荐,得到认可,工会员工买走了1000多斤。随后,农科院、中央教研室的两位教授也表示,自己买几袋回去,并向身边的人推介,争取多买一些。 在众多方法讨论后,大家选出了3种方案:

1、 北京高校的几个志愿者组织拿出人力帮助零售;

2、 现场的与会人员,自愿购买,并尽量向周围熟人推介,最好销售出5份以上。

3、 寻找有可能团购推销客户,争取大的组织性订购。

何慧丽说,她并非不能争取到一点组织上的关怀和帮助,但她不想这样做,她觉得,这样的小事怎好去麻烦一些领导和朋友,可现在,她也不得不考虑这个方法了。

中国加入世贸,农业受到了首当其冲的冲击,农民必须走出小农的圈子,探索出一条通往外界市场、乃至世界的通道才有活路。中国经济二十多年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个瓶颈,那就是三农问题不解决,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必须打破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结构,构建起一个稳固和谐的社会结构才行。

兰考的农村合作社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不管成功与否,它的重要意义却不容置疑。南马庄合作社的无公害大米今年获得了丰收,但对于合作社来说,农民入会就是要赚钱、有利润,而现实的问题是,耕作经验丰富的农民无法快速地完善市场经验。这批大米能否最终卖掉并获得好的利润,成了考验合作社的“生死结”。

在此,我呼吁大家能关注兰考,关注南马庄的无公害大米,至少在目前的状况下,群策群力,首先解决这10吨大米的销售问题。如果需要,我可以联络何慧丽县长与您面谈。

周廷军

电子油箱:[email protected]

QQ:278534992

MSN:[email protected]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