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刘玉梅:对拍卖杂交水稻新品种的疑虑

火烧 2008-09-17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探讨杂交水稻新品种拍卖引发的疑虑,指出其推广受制于种子价格、水土不服及农民认知问题,强调拍卖模式可能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与杂交水稻推广效果。

对拍卖杂交水稻新品种的疑虑

来源:资源网 作者:刘玉梅

发布时间:2008.09.17


9月15日在湖南省举办的杂交水稻科技成果展示与拍卖会上,共展示推介了早、中、晚及超级杂交稻新品种200多个,并对其中23个品种进行了拍卖。拍卖总成交额近3000万元,其中中稻品种“两优1128”,在海南三亚试种亩产775公斤,在隆回试种理论产量1134.9公斤,穗大粒多,高度抗倒,拍卖底价600万元,经过8轮竞拍,隆平种业最终以1180万元拍下其专属使用权。(9月16日《广州日报》)

虽然袁隆平院士在拍卖会正式开始前说,举行这次推介展示与拍卖会,是水稻新品转让的一种新的尝试与模式,这种模式更有利于做到互利、互惠、双赢,有利于水稻新品种快速转让,还有利于将水稻品种的市场需求及时反馈到育种专家,有利于杂交水稻良种的研究与推广。但笔者认为杂交水稻新品种不是一般的水稻品种,杂交水稻新品种不仅包含了袁隆平院士的毕生心血,更离不开我国相关部门的支持,而且杂交水稻新品种本身就肩负着解决我国13亿人吃饭问题的重任,因此,笔者对拍卖杂交水稻新品种有深有疑虑。

众所周知。在1970年杂交水稻试验还处于低谷时候,周恩来总理很关心杂交水稻的试验及推广工作,但直到1976年才在全国仅仅大面积推广二百来万亩。而随着后来农民们对杂交水稻新品种的信任及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广,到1991年全国种植杂交水稻的面积才达到2亿6千万亩,占全国稻田面积的5 4%。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因有人误传吃杂交水稻不利于身体健康等说法,我国种植杂交水稻的面积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减少的趋势。

一个由国家相关部门及周恩来等在内的高级领导人甚至于全世界都在推广的杂交水稻,为什么在我国难以推广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农民早些时候对杂交水稻的认知力度不够,其次是因为杂交水稻种子的价格太高所至。

事实上,杂交水稻自上个世纪在我国推广以来,其种子的价格就相当高。虽然我国这两年给予农民购买优良种子的补贴费在一年年地提高,但由于杂交水稻也有认“土质、气候”的禀性,高价买来的杂交水稻种子因气候、水土不服的影响,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再由于世界各国对杂交水稻有一个宣传误区,我国农民对杂交水稻是种的不吃,吃的不种。而由于我国政府部门及“杂交水稻之父”都知道杂交水稻有不服水土的属性,所以没有强制要求农民要种植杂交水稻,所以杂交水稻在我国一直没有推广开来。倘若杂交水稻新品种的专属权卖给个人,为了赚钱,出高价钱的个人不会计较那水稻有什么不服水土的属性,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诱导农民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并抬高杂交水稻种子的价格。而一旦杂交水稻种子的价格抬高了,再要是遇上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年份,并不能让种植杂交水稻的农民达到理想的预期,农民种植杂交水稻的积极性自然被削减,甚至于还会打灭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撇开研究杂交水稻新品种离不开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不谈,单就“杂交水稻之父”袁院士而言,袁院士花费多年的心血来研究杂交水稻,并非只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研究出一种高产量的种子并让这种子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出来的粮食来养活更多吃饭的人群。事实上,袁院士研究出来的高产量的杂交水稻确实达到了理想的预期。而倘若这种高产量的种子被有钱人所购买所控制,则违背了拍卖杂交水稻是更好地促进良种研究与推广的初衷,更难解决全世界人民吃饭难的问题。

因此,笔者建议我国相关部门对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拍卖问题要引起重视,千万莫为了收取几个研究经费而拍卖花费了我国众多人力财力物力才研究出来的新杂交水稻品种,更不能让好不容易研究出来的新杂交水稻品种的专属权落入有钱人的手中,以免因新品种种子的价格高而打消了农民种植杂交水稻的积极性。


 

相关文章

  • 温铁军等:粮食金融化挑战
  • 蒋高明:中国粮食危机严重 转基因不是出路!
  •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手握种子主权
  •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 白益民:中国粮食安全与隐忧
  • 印度和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根源
  • 李昌平:未来粮食危机并非因粮食不够人吃
  • 郑风田:入世十年农业挑战巨大,后十年能否保住难讲
  • 中国玉米保卫战:美国“先玉335”侵占东北种子过半市场份额
  • 警惕中国未来粮荒
  • 郭生祥:美国用粮食危机拯救美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