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对夏斌《中国金融战略2020》的商榷

火烧 2011-03-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夏斌《中国金融战略2020》展开,分析中国金融发展现状与未来十年战略机遇,强调金融开放与改革对实现经济强国目标的重要性。
 
摸着石头过河,却不能摸着石头过海,这是对国家未来金融战略的思考。
改革开放来到了深水去,石头急需桥梁和巨轮来适应深蓝色海洋改革发展惊涛骇浪。夏斌先生对此说道:“在世界经济分工中,中国还处于低端,扮演储蓄者和存款人的角色。完成角色转化,成为世界的投资者和银行家,做好做强金融,是实现从经济大国到强国转变的关键。”“要抓住未来10年的战略机遇期,必须做好金融发展这篇文章,决策部门‘必须要有一个金融发展的总体战略。”为此,夏斌先生的巨著《中国金融战略2020》出版。
夏斌先生的考虑基本基于以下四点:是基于以下四点考虑:

第一,基于最近七八年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中国金融发展形势不错。在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中,中国金融体系损失较小。在危机后世界金融格局重组中,中国整体的金融实力不是下降了,而是相对提高了。而且,中国政府和中国金融界从美国金融危机中悟到了不少东西。因此,与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这段较长的时间相比,相信今后中国可以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取得比这30多年更快、更具实质性的发展,即基于中国目前的经济、金融实力,再用10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应该有条件实现中国金融的更大开放。

第二,海内外专家普遍预测,到2030年左右,中国GDP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高盛公司专家在2003年预测是2041年,后预测是2027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预测:早在21世纪20年代中后期,晚则在40年代中期;日本内阁府有关报告预测在2030年。 美国这轮金融危机,加速了世界各国经济力量的重新组合,世界经济与金融格局已大不同于过去。危机后的时局,迫切要求中国金融的改革开放必须要有新的思维、新的行动。这意味着,在今后又一个30年中的前10年,中国经济必然是大踏步发展,这个10年是奠定21世纪中叶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基本地位的重要机遇期,是面临新的环境挑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市场经济制度基本完善的重大历史时期。因此,理应要特别看重前一个10年。中国只有进行特别的全面的谋略、精心的策划,对金融发展中的短期制度、长期制度以及长短期制度衔接的安排作出认真的部署,才能确保中国经济能在今后的30年特别是后20年中,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所以,特别有必要以此10年为界,进行全面的战略思考与布局。

第三,2009年,中国国务院宣布,到2020年,要把上海办成与人民币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这意味着,包括人民币全面自由兑换为主要内容的中国金融大开放的时限初定为2020年。既然以2020年为界,自然是有实质性的内容部署。

第四,我国的经济规划是以五年为一个规划期。选择2020年为界,约十年时间,正好是“十二五”、“十三五”两个五年规划时期,这可与政府金融战略部署,与国民经济发展中其他相关领域的重大改革与开放事宜一并考虑,并尽可能衔接配合,以期取得更大的效应。(以上摘自网上报道,《战略》文前言。)

 

从以上的逻辑来看夏斌先生作为一个学者对中国金融战略的思考思路是:“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怎么看?怎么解决?汇率改革、资本项下开放、国际收支失衡、国内金融各项改革、金融对外开放、谨防资产泡沫,以及巨额外汇储备运用、上海国际金融市场建设问题等,一个又一个问题,孤立地看,应怎么解决?放在一起看,解决的内在逻辑又是什么?孰前孰后,又应怎么解决(来源:同上)?”而从提出了相应的战略目标“夏斌说,“未来10年,将是我国金融大发展、大变化的10年,中国有望从‘发展中、转轨、非中心货币、大国经济体’特征的国家,变为‘发达、成熟、人民币国际化、全球经济的领导者’特征的国家。”

为此,具体实施措施是: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造一条战略航母,以实现上述目标的得以实现。

 

夏斌先生从逻辑出发,其逻辑链条的出发点在哪里呢,而逻辑链条的终点又在何方呢?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来说夏斌先生显然是个优秀的学者,但作为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经济战略来说,夏斌先生丢掉了国家的主语来谈经济与战略,显然是对政治经济学的一种偏科,在缺失国家社会战略的思考情况下,尤其是国家社会对经济的主导作用,如果夏斌先生的思考与研究真正成为了国家2020金融战略的既定方针,那么,这样一艘巨轮在全球政治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必定是新时代的“泰坦尼克号”沉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