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中青报》乃是人民公器而非李大同之私属

火烧 2006-01-27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质疑《中青报》是否为人民公器,批评李大同的办报立场偏向精英阶级,同时讨论教育私有化问题,呼吁维护公共教育制度。

驳斥李大同的《与报社同事谈谈心——《冰点》与中国青年报》李大同在《与报社同事谈谈心——“冰点”与中国青年报》一文中声称: “报纸的每一个版面在设置、生产上,应尽量满足读者的期望值、提高读者的满意度是没有错的,将此作为我们的一个奋斗目标是没有错的”。 ——这样的办报宗旨和奋斗目标,到底是错还是对呢?单就这些笼统空洞的、并不道明关键要满足哪一类中国读者的模糊表述看,似乎甚难辨别之。但如果结合“冰点”精心编造的、以诋毁精英阶级所切齿痛恨的、广大底层工农所怀念的毛泽东时代为要害的《寻找林昭》来推测,这类“期待值”和“满意度”的政治指向和阶级利益追求,则是不言而喻的。

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宪法所强调的“四项基本原则”,这种好象是不证自明的办报宗旨和“奋斗目标”,显然带有公开“违宪”的性质。

如果根据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根本政治经济目标来衡量,我不得不同意:“将此作为我们的一个奋斗目标是没有错的”。

如果李大同至今同意作为全民所有制经营实体的《中青报》,乃是全国人民的公器,其办报方针必须代表绝大多数中国工农大众而非少数政治经济文化精英们的根本利益,而且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批评建议,不是你们想怎么干就可以怎么干,要迎合满足哪个阶层的特殊利益和政治诉求,就可以“提高阅读量”的名义充分迎合满足之,烦请李大同把本人上述意见也转贴到贵报的“公共留言簿”上,或其它容易引起注意和争论的合适地方,可不可以?并请在多维博克给个正式回复,好吗?

如果不同意我对《中青报》的上述期待和利益立场定位,也请解释你的理由,好不好?

针对鄙人《中青报》乃是人民公器而非李大同之私属之评论的谩骂者,可是李大同本人?还是自己不好意思“用谩骂来代替战斗”,因此出动职业网络打手代办之?

如果李大同敢于确认:鄙人“无缘拜读(的)这篇大作”并没有为私人资本大举进军中国公共教育领域造舆论,唱赞歌,我就确实不能对其下一个“极右”的结论;反之,即使按西方国家主流思想界的左右标准来衡量,这个结论也下定了!雷打不动,一万年也推翻不了。《中青报》的李大同之辈,外加其国内外所有不乏起码思想自信和胆量的极右同伙,哪怕一齐上阵前来理性地、或情绪化地开争论,我看也不管用;不信者不妨一试。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几乎一直位居世界发展中国家之末,楼上一听不同意见就起奇异生理感觉者,不能为给私人资本抢占中国公共教育领域找借口,就公然不顾事实地地编造似乎中国政府对教育投入非常之多的弥天大谎。至于“那么多贫苦家庭因为接到儿女的入取通知书二家破人亡”,乃是《中青报》反毛右派人士这些年来不遗余力为中国“走资”进程摇旗呐喊的必然结果,如果归罪于教育公有制度,不仅文不对题,如今基本由西方国家实际操纵控制的、绝无胆量打出西方各国极右派旗号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决计不会认同!

试想,如果教育私有化可以解决中国毛泽东时代从不存在的上述尖锐矛盾,那么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穷人读书,理应全由私立学校来统包解决;为何西方国会中经常要为增加公共教育投资、限制私人教育侵略扩张经常吵翻天呢?这么极其简单的问题,《中青报》的右翼媒介精英们既然想借为“著名企业家任靖玺投巨资进入教育领域,经过长达12年的含辛茹苦,终于被迫退出”之长文,混淆视听,搞乱读者的思想,不管《中青报》主管部门在这些年中做过哪些错误决定,但是断然删除这篇为中国新兴暴富阶级染指国家教育公器的歌功颂德、鸣冤叫屈文章,却删得好!一切盼望恢复毛时代廉价甚至免费之公共教育而无力无意满足中国私营老板疯狂追逐资本增值贪婪本性的亿万工农子弟,理应为此拍手叫好!

另外,希望开设这一博客栏目的“楚狂 ”先生,认真负起应有的责任来,不要因为隐名埋姓,就听任痰沫横飞、淹没真正的原则分歧和争论要点。做到有理说理,对无理捣乱、以骂代言者格删勿论,很难吗?不难。不要因为做不到设立个人“博客”所应遵守的起码自律规则,而让多维网众多旁观者和本人从此就根本看不起你和你的《中青报》同道们。

最后,谢谢胜寒提供的相关资料和评论。“任先生开出的药方是乌托邦式的解决方案。除了给进入教育领域的民营资本开路之外,我很难相信这种美式教育的模板能够实际解决中国教育的难题”的判断,相当清醒和中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