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驳“以开放促改革”之论

火烧 2011-05-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驳斥以开放促改革论,强调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探讨公平与效率、共同富裕与贫富分化等矛盾,揭示真假马克思主义的区分标准。

驳“以开放促改革”之论  

——盘点那些符合和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一)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辩证法的思维特质,是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立场的坚定选择,是对世界格局和时代趋势的深刻洞察,是不断追求公平和正义的社会理想。  

因此,不懂得辩证法,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那种将马克思主义当成红色标签而到处乱贴以显示自己是马克思主义的做法,其实是伪马克思主义,是权力者的话语霸权,是自认为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粗暴践踏和思想强奸!  

而只有认清人类社会走过工业文明进入信息时代进而向着智慧文明前进的这一时代趋势之后;只有认清互联网的普及推广使得物质生产方式向着精神生产方式这一伟大转变之后;只有认清人类的劳动正在从体力劳动向着脑力劳动转移过度之后;我们才能辨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指导思想中的真伪之争。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重点应该放在社会主义上,用社会主义驾驭市场经济,而非用市场经济反对社会主义。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辩证看待市场经济,既要看到市场经济之利,又要看到市场经济之害,并本着扬利抑害的政策原则对待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之利,在于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在于这个“利”字能够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但市场经济之害,则是对于公平的偏离,在于它能够使得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加大,因为市场经济是以资为本,资本在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使得有钱者越有钱、贫穷者越贫穷。  

面对这样的问题,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应该重视并发挥社会主义政权的控制力,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发挥其约束、引导和控制的作用,趋利避害、化害为利、扬利避害。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也是一对矛盾,在这对矛盾中,社会主义是主要矛盾,而市场经济是次要矛盾,因此,在处理这一重大矛盾的过程中,不能光一味用社会主义去适应市场经济,更要尊重社会主义这一主要矛盾的地位,使之对市场经济发挥驾驭、引导和控制作用,否则,就会使得市场经济反攻社会主义,从而威胁到社会主义政权。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矛盾,即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政治和经济的矛盾,是改革和开放的矛盾、是公平和效率的矛盾、是共同富裕和贫富分化的矛盾,因而也是新时期真马克思主义和假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因此,能否正确看待并对待这一矛盾,也是鉴别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一把思想标尺。  

3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尤其是新世纪党政换届之后,本是一个盘点和总结改革开放经验教训的大好时机,本是一个全国上下思考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逆得失的历史机遇,本是一个寻找和直面问题并探索未来发展道路的转折点。  

但遗憾的是,举国上下都似乎被注入了利益的兴奋剂,申办奥运、加入WTO等等一些肤浅的喧嚣掩盖了深沉的思考,看看这个时代的报纸就知道,我们是怎样在成绩面前而喜形于色,我们是怎样面对国际舆论的盛赞而沾沾自喜——当肤浅的兴奋代替了深沉的忧思,当居安思危被抛诸脑后,那么真正的危险,也就为期不远。  

改革的大旗仍在高举着,但却没有多少深入到主要矛盾上的改革举措,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变成了开放反过来主导改革、变成了市场经济反攻社会主义,但直到现在,我们还能听到商务部部长以及其他政客名流在公开场合大唱什么“以开放促改革”的论调,而有多少人知道,如果再以开放促改革的话,发生的恐怕将是被动的变革了。  

改革和开放是一个内与外的辩证关系,必须循环往复,相互为用,辩证兼顾,不可偏于任何一方,才是健康的改革开放。改革是内圣,是练内功、增实力,是修炼自我,是为了更好的开放;开放是走出去和引进来,是适应国际环境,再反过来壮大自我,促进改革。  

但遗憾的是,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被简单化成了“以开放促改革”,而却没有了“以改革驭开放”,于是到头来我们却惊讶的发现,当初引进的外资变成了社会主义的外敌、而一群口是心非的家奴们也纷纷变成了“外人”。  

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却鲜有人直面这一宏大主题自身蕴藏的矛盾,一群不懂辩证法却口口声声想把自己打扮成马克思主义的政客,在这一重大课题面前,还有何面目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   

   

  《智本论》作者相晓冬2011年5月23日于重庆万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