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尊重孔子中国社会才能赢得世界尊重
理性尊重孔子中国社会才能赢得世界尊重
罗 宁
不论是在孔子生前,还是在孔子去世之后的两千多年间,也不论人们对孔子及其思想、学说,持有怎样的看法与立场,孔子及其思想、学说,作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产生、发展、成熟起来的人类智慧、理性的结晶;作为代代相继的生存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类,在维持生存发展的过程中所创立、所积累、所延续、所运用、所提升的意识、认知精髓,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社会文化传统的主体、主脉、主流;无可置疑的成为了中国社会文化传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任何企图回避或者抹杀孔子及其思想、学说所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努力,都只能会无法自圆其说的致使中国社会文化传统陷入面目全非,残缺不全的困境。
孔子所创立的思想、学说,因为具有超群的智慧属性与理性品质,并籍此自然形成、产生了广泛、持久、强劲的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因为能够普适的满足无数人类在维持生存的过程中,必须得到满足的学习、运用生存知识、生存经验的需要,孔子及其思想、学说,才得以在能够普遍启迪、助益人类生存发展的持续过程中,持久、深刻、广泛的被无数人类所自发、本能的予以认可、接受、信服与尊崇。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存发展的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在使用被后人称之为是汉字、汉语的人类当中出现的,并在经历了漫长的人类生存发展实践检验、考验之后,仍然能够得到世界公认的,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学者、思想家,无出于孔子其右者,应该仍然是真实的中国社会现实。
因此,安全的,没有理由的无理、粗暴对待孔子,人们应该问心有愧。国家历史博物馆树立孔子的塑象,尊重中国社会的先哲,亦无可非议。人们不应该先入为主的依循当今的惯性思维,泛化的对国家历史博物馆所树立的孔子塑象进行政治解读。如果政治解读不可避免,也不应该粗暴的对待为中国社会的文明、文化发展做出过无与伦比贡献的孔子。
理性的尊重以孔子及其思想、学说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就是中国社会对于以往历史及对自己的尊重,并且,只有在能够自我尊重的自信基础上、前提下,中国社会才能赢得世界上其他人类的尊重。一个连自己的前人、先贤、先哲都可以公然肆无忌惮、妄自菲薄的进行攻击、辱骂,而且得不到官方及社会主流意识强烈批判的社会,无疑是不会得到世界上其他人类真诚尊重的。
我们中国社会对“敝帚尚且能够自珍”,对于曾经在两千五百年间启迪、助益过中国社会的生存发展,并已经在世界上得到了人类广泛尊重的孔子及其思想、学说,为什么就不能理直气壮、自豪自信的予以理性尊重呢?为什么就不能通过深刻的忏悔,以走出曾经疯狂、惨重的自我毁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而造成的沉重自虐、自残、自贱、自卑、自贬的心理阴影与创伤的折磨呢?为什么就不能对那些现在仍然在无知无畏、妄自菲薄、肆无忌惮的通过反孔,来宣泄各种不满情绪的反孔者们进行引导、批评、教育、转化呢?为什么就不能从当代中国社会的持续生存发展需要出发,在理性尊重的基础上,继续得益于已经被普遍的人类活动证实可以有效启迪、助益人类生存发展的,包括孔子思想、学说在内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文化成果呢?难道只有西方人类的智慧,包括基督教、马克思主义、斯大林主义、资本主义等,才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吗?难道只有盲从于西方人类的智慧,中国社会才能够持续的生存发展吗?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冷静、清醒的想一想?
所以,理性的尊重孔子,应该是当代中国社会应有智慧的之所在;应该是中国社会自信、从容、大气的理性之所在;应该是后人对待前人、先贤、先哲的平和、体恤、理解的正确态度之所在;应该是中国社会能够从扭曲、变态、易怒的精神困境中得以释放的希望之所在;应该是中国社会能够基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明的成长、文化的繁荣,不断走向对内、对外均高度负责的新起点、新开端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