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背后:毛泽东酷爱《楚辞》一辈子
经典背后:毛泽东酷爱《楚辞》一辈子
今日仁寿 2011-03-10
来源:重庆日报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节选自《楚辞九歌湘夫人》
其大意是:湘夫人降临啊到北沙洲,望不见她啊使我发愁。万物不住摇啊秋风吹拂,洞庭湖波涌啊落叶纷飞。
这里的“眇”,古同“渺”;“嫋嫋”即“袅袅”。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雾都山城,进行了43天的“重庆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10月7日,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回赠,随后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一时洛阳纸贵。词中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句,“风骚”本指《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诗经》和《楚辞》是毛泽东从小就喜欢的古典文学作品。在延安时,《楚辞》又是他常读的作品之一。建国之后,毛泽东阅读和谈论《楚辞》的次数就更多了。
1957年12月,毛泽东要求把各种版本的《楚辞》,以及有关《楚辞》和屈原的著作尽量收集给他。逄先知专门请何其芳列了一个目录,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共收集了50余种。之后,毛泽东比较集中地阅读了这些图书。
1958年1月18日夜,正是在南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期间,空军雷达部队发现国民党飞机向南宁飞来,全城立即实行了灯火管制。卫士让毛泽东进防空洞,他坚持不去,而是让卫士把蜡烛点燃,继续阅读《楚辞》。9月,张治中陪同毛泽东到南方视察。到达合肥后,毛泽东向省里借来朱熹的《楚辞集注》,并建议张治中好好读读。
毛主席为什么喜欢《楚辞》呢?
他在1959年8月16日《关于枚乘(七发)》一文中说得很明确:“骚体是有民主色彩的,属于浪漫主义流派,对腐败的统治者投以批判的匕首。”
在1959年夏天的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还让秘书林克,抓紧时间编一本含几十种评价和研究《楚辞》的书目,经他审定后,印发给与会代表。10月23日,毛泽东要外出视察工作,在他指定带走的书目中,又有《楚辞》。1961年6月16日,毛泽东特别指名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的宋版《楚辞集注》。
从《沁园春雪》一词中,可以发现毛泽东对古典诗词的涉猎是广博的。他阅读了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也阅读了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及以屈原为主要作者的辞赋总集《楚辞》。
毛泽东创作于1961年的《七律答友人》,其“洞庭波涌连天雪”一句中的“洞庭波”,也取自《楚辞》中屈原的《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
毛泽东一生酷爱屈原的作品,《楚辞》则是他晚年外出所带书籍中的常备品。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初次访华时,从毛泽东手中得到的礼物,就是精印的线装《楚辞集注》。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