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奇瑞:要把其当作一种动态和谐的文化打造

火烧 2008-11-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强调奇瑞应以文化为核心,打造动态和谐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出文化比技术更重要,通过思想渗透和文化渗透,实现品牌国际化。

奇瑞:要把其当作一种动态和谐的文化打造

------兼与尹同耀先生书

田忠国

读了尹同耀先生“我们能做出与世界同步的世界车”一文,很受感动,以为民族产业的发展,还是有潜力、有希望的,故以此文为贺。但是,贺过之后,我想谈谈“奇瑞”存在的不足。当然,我说的不足,是读尹先生文章的感觉,并非实地考察得出的结论,不当之处,还请尹先生海量。  

第一,“奇瑞”的技术意识很强,但文化意识较弱。  

我个人认为,创品牌的关键,科技含量、技术水平固然重要,可以说是先决条件。但是,这仅仅是个先决条件,并非是决定性的条件。而起决定性条件的是文化。也就是说,创品牌也就是打造文化。打造“奇瑞”文化是关键的一着。  

比如,英特尔同AMD两家公司相比,从使用感觉上,也就是CPU的速度上,AMD公司的CPU频率比英特尔公司的CPU,频率低一半,但在速度上却比英特尔公司的CPU快得多。虽然如此,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英特尔的产品就是好。  

由此可知,造文化,就是造观念。  

第二,造文化就是建构思想的雕像。  

文化是思想的产物,但思想不等同于文化。因为,思想只有转化为人、物的行为,才算文化。但这需要渗透。而渗透的途径只有一条:把思想放大!在消费者的印象上,打下深深的铬印,使之产生既便不买,也要念念不忘的效果。当然,这是我策划广告的基本原则,并认为是创造品牌唯一正确的原则。  

第三,我不赞同贴牌。  

因为,贴牌固然可以获得暂时的利益,但从长远看,贴牌反而堵死了国外市场,把自己困在国内了。如果是我(当然,我是个穷工人,广告策划也早不干了,没有文凭,所以也没有拥有自己一片天空的机会),我是假如,我会到美国搞文化渗透(不是广告),通过文化渗透,起到了预期效果后,我才把“奇瑞”放出去。这样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打进美国市场,但是,只要打进去,“奇瑞”就在美国获得了生存的天空。  

综上所言,我以为“奇瑞”应该当作一项文化事业来做,而不是产业。  

因为,我认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是文化经济。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国产业一直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如何在文化经济到来之前,打造产业文化,是值得所有关怀民族产业的人士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2008年11月26日星期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