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我对“人”和“人性”的理解

火烧 2023-12-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8
文章探讨人与人性的社会关系,强调人性是社会属性,随社会关系变化而变化,反对人性本善或本恶的唯心论,提出研究人性应从社会关系和历史阶段出发。

  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黑格尔说的“绝对精神”的绝对,是指:这个精神,是自在自为的,不与他者联系。但是,这种“绝对精神”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不与他者发生联系。所以,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可以理解了。因为不顾及社会关系抽离出的原初个人是根本没有、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有也只能是个空洞。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这句话里说的“人”,是“社会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医生眼中的“生理意义”上的人。既然是“社会意义上的人”,那就必然与他人发生关系,否则也就谈不上什么“社会意义上的人”了。

  二、人性就是指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变化后,人性也要跟着变

  “人性”中所指的人是“社会意义上的人”,而不是“生物学”、“生理意义”上的人。因为“生物学”、“生理意义”上的人,无所谓人性,也就是社会属性,而只有物性,也就是自然属性。所以,人性就是指人的社会属性。

  为了理解社会关系、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的意思,这里举个例子。

  一幢建筑物,如果是人用于住宿,人称之为住房;如果是人用于制造机器,人称之为车间。住房、车间,这些称呼的不同,是因为建筑物与人的关系的不一样,不同的称呼体现的是建筑物的不同的社会属性、社会关系,而不是自然属性的不一样。如果不需要体现建筑物与人的关系,只需要体现其自然属性,那就只需要笼统地称其为“建筑物”就够了。

  人的社会属性是永远不变的吗?是什么东西在左右和决定着人的社会属性呢?就是社会关系。所以,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是:人性是可以改变的,是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性。

  一个自然意义上的人,如果他在社会关系上的位置是一个奴隶主、地主、资本家,那他大概率会拥有剥削阶级的人性。如果他在社会关系上的位置是一个奴隶、佃农、打工人,那他大概率会拥有被剥削阶级的人性。

  三、总结

  总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就是指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变化后,人性也要跟着变;所谓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的人性不变论,只是唯心主义的主管臆断,是逻辑混乱的判断。

  人的本质属性主要不是人的自然属性(劳动),而是人的社会属性(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从来不是孤立于这个世上的,人性本恶亦或是人性本善,都是彻彻底底的唯心论。在社会中,“人性”是根据社会环境和人的实践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关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占有主导的地位,没有超阶级的人性。

  补充:研究人性的方法是,首先研究他所处社会的历史阶段、他的社会关系;然后,根据这些客观的东西,来推断他大致该有的社会属性;最后,将推断的结果与事实对照,发现差异,寻找造成差异的原因。

  2023年12月15日星期五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