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盐的小说、故事和文献(文锋)
盐,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人人不可缺少。
俗话说:走遍天下离不了钱,山珍海味离不了盐;走遍天下娘好,吃尽滋味盐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无论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盐既是民生之必需,也是国家财政赋税收入的重要来源,甚至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中国古人称盐为国之大宝。
最近的一两天里,盐突然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内中原因,耐人寻味,现在把几篇关于盐的小说、故事和文献汇集奉献给大家,相信看了以后会有所收获的。
一、小说:白菜汤 作者:俄罗斯 屠格涅夫
一个农家的寡妇死掉了她的独子,这个二十岁的青年是全村庄里最好的工人。
农妇的不幸遭遇被地主太太知道了。太太便在那儿子下葬的那一天去探问他的母亲。
那母亲在家里。
她站在小屋的中央,在一张桌子前面,伸着右手,不慌不忙地从一只漆黑的锅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汤来,一调羹一调羹地吞下肚里去,她的左手无力地垂在腰间。
她的脸颊很消瘦,颜色也阴暗,眼睛红肿着。……然而她的身子却挺得笔直,像在教堂里一样。“呵,天呀!”太太想道,“她在这种时候还能够吃东西!……她们这种人真是心肠硬,全都是一样!”这 时候 太太记起来了:几年前她死掉了九岁的小女儿之后,她很悲痛,不肯住到彼得堡郊外美丽的别墅去,她宁愿在城里度过整个夏天。然而这个女人却还继续在喝她的白菜汤。
太太到底忍不住了。“达地安娜,”她说,“啊呀,你真叫我吃惊!难道你真的不喜欢你儿子吗?你怎么还有这样好的胃口?你怎么还能够喝这白菜汤?”“我的瓦西亚死了,”妇人安静地说,悲哀的眼泪又沿着她憔悴的脸颊流下来,“自然我的日子也完了,我活活地给人把心挖了去。然而汤是不应该糟蹋的,里面放得有盐呢。”
太太只是耸了耸肩,就走开了。在她看来,盐是不值钱的东西。
二、革命纪实故事:张师长献盐
红军师长张子清在一次战斗中,大腿负了重伤,住在井冈山小井医院期间,医务人员每天发给他一小包食盐洗伤口,可张师长每天只是用茶水洗一洗伤口,而把那包盐都藏在铺底下。当1928年底,根据地食盐已完全断绝,伤员们已没有一点食盐用的时候,他把所藏的那一小包食盐都捐给那些急需食盐洗伤口的重伤员使用,而他自己的伤口因没有很好消炎而感染溃烂,最后在井冈山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张师长献盐的动人事迹,至今还在井冈山人民中传颂。
三、新闻报道:人民淡食
新华社延安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四日电:目前中国自己每年食盐不足十七八万吨,但蒋政府却继续以巨量食盐供给日本,作为化学工业原料。据大公报上月二十七日及三十一日讯中透露:此举系经麦克阿瑟的“斡旋”。蒋政府财政部已发表本年将以一千万石食盐输日。自抗战胜利迄今,青岛区已运去十二万余吨,连同台湾,长芦、福建三区之数,共达廿万吨弱,此种输日食盐,使日本制碱工业得到原料接济制碱将在中国大部倾销,我国化学工业家咸谓此举将置“我国制碱工业于死地”。
四、毛主席关于食盐工作的光辉教导
1、“我郑重地向大会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长冈乡的群众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模范的长冈乡工作人员,可尊敬的长冈乡工作人员!他们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真心实意的爱戴,他们的战争动员的号召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2、“我们有计划地组织人民的对外贸易,并且由国家直接经营若干项必要的商品流通。例如食盐和布匹的输入,粮食和钨砂的输出。”毛主席指出:“从出入口贸易的数量看,我们第一个大宗出口的是粮食。每年大约三百万担谷子出口。这笔生意是什么人做的?全是商人在做。商人在中间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去年万安、泰和两县的农民以五角钱一担谷卖给商人,而商人运到赣州四块钱一担,赚了七倍。又看三百万群众每年要吃差不多九百万块钱的盐,要穿差不多六百万块钱的布。这一千五百万元的盐、布的进口,过去不消说都是商人在那里做的,我们没有去看过。商人在这中间的剥削真是大得很。比如商人到梅县买盐,一块钱七斤,运到我区,一块钱买十二两。这不是吓人的剥削吗?像这样的事情,我们不能不管了,今后一定要管起来。我们的对外贸易局在这方面要尽很大的努力。”——《我们的经济政策》
3、对江西找到大盐矿报告的批语〔1〕
(一九七○年九月二日)
一
江西找到了大盐矿,储量十九亿吨,可能还不止此数。
印发全会各同志。
毛 泽 东
九月二日
二
即纯盐,盐是由这两种元素化合的。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文件刊印
注 释
〔1〕本篇一是对江西省革委会的一份报告的批语。报告中说,江西老革命根据地人民和九○九地质队职工,按照毛主席的教导,报矿、找矿、探矿,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今年三月三十日在会昌县周田公社找到了一个大盐矿,地质储量初步计算为十九亿吨。化验结果,质量较好,氯化纳百分之九十七点七。从见矿到出盐,只用了四十七天,结束了江西无盐的历史。目前已形成年产一点五万吨的制盐能力,并生产出食盐近千吨。在报告中“氯化钠”一词后面,毛主席加括号写了一个批注,即本篇二。一九七○年九月二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将毛主席的批语和江西省革委会的报
告一起印发给在庐山参加中共九届二中全会的同志。
4、对红线女关于降低山区农村食盐价格来信〔1〕的批语
(一九七五年八月十三日)
印发政治局在京各同志,并议一下。
毛 泽 东
一九七五年八十三日
根据中共中央会议文件刊印
注 释
〔1〕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一九七五年八月五日给毛主席写信说,最近我到延安、大寨、红旗渠参观学习,发现那里的食盐卖得太贵了。太原食盐是一角一分一斤,林县卖一角三分,昔阳县臬落大队卖一角六分,其他有的地方还卖到了一角八分。山区的盐比城市贵那么多,我觉得这是对待山区,特别是老解放区的态度问题。 像食盐、布匹这类人人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必须照主席历来关心群众生活的教导去办。因此,僻野山区的盐价,就是要比城市低廉才对。这封来信和毛主席的批语,曾作为中共中央一九七五年九月二十三日至十月二十
一日召开的农村工作座谈会会议文件印发。
五、革命纪实故事:周总理关心盐价为什么涨了一分钱
周总理操劳国事,日理万机,没功夫管自己的家事,每月去会计处领取他们夫妇俩工资和保管他们家现金与存款的人是周总理的汽车司机杨金铭,他每月底向邓颖超同志报一次账,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天,周总理突然要杨金铭细报一下他家近两个月的收支情况。杨金铭拿着记账的笔记本念道:“3月1日买大葱,5分钱,厨房用;3月2日买盐一斤,l毛5分钱,厨房用。”“停。”周总理一声叫停后,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杨金铭说:“你们买盐多花了我一分钱。”杨金铭一阵紧张,连忙放下笔记本,很快找出了买盐的那张原始收据,上边清楚地写着:“大盐一斤,壹角伍分”。周总理查看了那张买盐的发票后,示意他们退去,然后向北京市有关部门打了电话,询问民用食盐为什么每斤要涨一分钱。当弄清是因为北京市卫生局为了预防市民患大脖子病而对食用盐加碘,才致使食用盐价格提高之后,周总理这才放心。
第二天,周总理在外出时对杨金铭和卫士高振普说:“我不是在意多开支的那一分钱,而是因为食盐是千家万户都要使用的消费品,不能随意涨价。”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周总理是借查问他的家庭开支来掌握了解市场物价的情况。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