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晓渝:消费与人权的关系
[大军中心编者按:这是一篇向吴敬琏先生挑战的文章,作者认为当代经济社会决定性的因素是消费,生产和市场的作用已不重要,因此要好好研究消费。而搞好消费就必须关注分配和人权,没有均衡的社会发展便没有大众消费,这可以说是本文最重要的阐述或者说发现。在作者阐释和强调了了消费的作用后,我们还想对他的观点平衡一下,那就是在强调消费的同时还是要看到其他方面的重要性,譬如有些产品不取决于消费,而是取决于生产,你的研发和技术达不到那个程度,就是开发不出来,当前我国还有很多产品处于生产不出来的状态,因此,还要重视科研和生产制造。另外,说到消费就要看到分配,没有合理的分配就没有合理的消费,因此,比起消费,分配和社会政治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如果一环一环追下去,最终追溯的是人权、平等、正义、公平。这应该是作者的新发现。我们很高兴当前有这样一批学者敢于独立思考,向社会提供出与时俱进的好文章,这种文章只能产生于今天,而不是上世纪80或90年代。希望大家都来读一下这篇文章。]
消费与人权的关系
施晓渝
2006年3月17日
[email protected]
消费也是一种劳动
消费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是可控的,所以我把它叫“有形的手“,市场叫“无形的手”大家都知道。消费和市场不同,在市场里,你要操作时你没有把握会奏效,而消费你有绝对把握这是有用的。市场通过无序竟争而发展,而决定这种发展的最终是消费。为什么说消费能决定一切?因你要消费就要买单,买单就是给出售者利润,给利润就是一种投资。也就是说消费就是社会最大宗,最普遍,最直接,最人性化,最理性化效率最高的的投资方式,一个厂家它可以不欢迎你投资(钱)给它,但它绝对欢迎你买它的产品。消费是生产的终点但同时也是再生产的起点。消费选择的取向同时也是消费投资的取向。不消费生产就无意义,但更重要的是:不消费,再生产就不可能。
传统的经济学只看到消费的使用消耗属性,没进一步深思它的再生链结功能。消费也是一种劳动,因它要人挑选,比较,奔走,讨价还价,审度等,总之有体力和脑力的付出。所以消费不只是享受,也是劳动,某些消费如看病,受教育甚至是痛苦和磨炼。消费和生产也能结合起来,如好些潮流产品大都是消费者用自己的情趣设计出来的,如中山装。消费情趣和生产结合起来是高级阶段,软件业就是一个消费情趣和生产结合的典例。
精神消费需要发掘
精神心理消费与生产的结合更明显,它提升社会文化产品生产的发展。精神心理消费会在消费的发展中比例增大,而精神心理消费是随民主的程度发展的。换句话说,民主自由人权的发展能创造新的文化消费机会。
购物也有利润,同样的物品这家卖五元,那家卖六元,去年卖六元,今年卖五元,你就有一元的利润空间。购物利润和生产利润是相互促进的,因它促使生产的改善和规模效率的扩大。我们从这些例子也可看出,消费劳动是促进物化劳动的。更关健的是物品必需和消费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价值。就是说商品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预期价值,是虚拟价值)两种属性外更重要的是第三个实现价值的属性。物化劳动生产出来再多的产品,没人购买是无效的,所以说物化劳动不一定就必然是劳动。商品无用了,前两种属性也就等于零,前两种属性靠第三属性来激活。商品之所以是商品靠的是两种劳动的结合。我把这两种劳动称为物化劳动和善化劳动,善化劳动即实现价值的劳动。后消费发展阶段必须引进“实现价值”这个观念,因无序竟争产生太多的无效产品。
每个人都在消费,我要阐述就是每个人都在通过消费而决定经济,每个人都在通过购买而投资,每个人都是投资商。每个人在购买时都有理由说,“我要给你利润,让你赚钱,让你发达,我要让这里繁荣!”。每个消费者也是劳动者,他在改善产品的质量和成本。每个消费者也是决策者,他在决定生产的发展方向,经济消费结构的构成。既然承认了消费是一种投资和劳动,经济学革命性的理论就产生了,经济学的革命理论就在于消费能产生金钱而不仅是消耗金钱。反而积累则是在消耗金钱,把商品保持在虚拟价值阶段是荒费了生产力和生产资料。
初级消费阶段的特点
经济发展使人们的消费由简单的衣食住行,即吃饱,穿暖,有住的,为生计奔波转变为吃好,穿入时,住舒服,玩好。消费过程加入了品味等意识因素,由初级消费(即前消费阶段)转变为高级消费(后消费阶段),即由为生存的被动消费转变为有选择的主动消费。在初级的消费阶段,只要有物品就行,只要人投入市场生产,你就会赚钱,这个阶段资金和积累起决定作用。在前消费阶段,任何领导都可管理生产,因他只需叫人拼命干就行了,这时的领导也可装懂懂,内行,因这时就那么几件产品,官僚主义也有存在的空间,甚至还可来点集团组织攻坚等。这阶段生产的量和效率是最管用的,因而产生了市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比较经济学等,总之是研究扩大生产的量和提高生产的效率的。
要研究后消费阶段的特点
后消费阶段用选择性发展取代了只图增量地定向发展,在这一时代,就不可能有通吃的领导了,而只有职业化领导。后消费阶段还向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逼迫生产部门研发技术,生产出市场需求的消费产品。
后消费阶段的经济学还未诞生,但我想应是如,“消费经济学”,“审美经济学”,“选择经济学”等,总之是研究消费取向,消费心理,消费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等。肯定的说,随着后消费阶段的发展,选择性必然增多,遗弃的产品量也就必然随之增加,劳动中无效劳动的比例也就增大,这就只有靠增加善化劳动(消费劳动)的比例来改善这种状况,所以提升普遍人的收入也就成必然。
分配方式取决于人权
人权导致社会的发展模式:均衡还是非均衡?
消费通过购买来决定生产,而消费力又取决于分配方式,分配方式又取决于人权。譬如,民主国家都规定员工与企业之间具有讨价还价权,即谈判权,员工拥有结社权和罢工权,在这些人权被落实之后,劳动者与企业主才能在分配上达成协议,职工获得合理的分配。因此,追溯起来,消费取决于分配,分配取决于国家的政治制度。
分配方式有总量分配和具体分配两种,总量分配指分配政策取向,具体分配方式一般划分为:主动分配是分红提成,被动分配为领薪水。分配形式可划为开放式分配和封闭式分配,隐形收入高,封闭式分配为主就说明这个国家的专制程度高。这就可解释公务员的灰色收入大于工资时就是他社会提成高,社会分配不公正。
还有一种可称作共赢式分配,即分配主导者有意识让被分配者收入提高以期被分配者来购买自己的产品,如美国福特公司就提搞工人的收入促使工人们来买自己生产的汽车。隐形分配带来畸形消费,我国政府官员不到一千万,公车,招待,考察三项消费就达9000亿元。畸形消费高,大众产品受冷落,消费不平衡生产就不平衡,一是财物浪费大,二是导致社会矛盾。
因此,社会的民主与平等、减少收入分配差距对这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畸形消费导致生产升级换代太快
在生产能力充足的情况下,讲效率首先是宏观的。生产能力对消费的升级换代承受力有个度,消费的升级换代太快,生产能力就承受不了,畸形消费就导致消费升级换代太快。一个设备用一年赚了一万,另一个设备一年赚三千用了五年,当然后者效益高,同样规模大效益也高。如社会生产都在追求适应高收入消费,就可能是猴子扳包谷,拿一个丢一个,大众产品的生产能力在社会消费总量中能获得比例减小,而大众产品的生产能力是存在的,但被弱化,竟争加剧,部份被荒废,浪费,苟延残喘的加剧血汗工厂的制度,这是一种宏观上的浪费,不是微观上的提高效率能弥补的。(我注意到94-5年朱熔基要求砸过时设备,而不到两年订单来了,连烂设备都用上了还满足不了要求,这说明这是个消费整理问题,这些设备不是真正无用。)
商品涨价使血汗工厂里的工人受不了了,低收入者买不起消费品,就要求加工资,实际上他们是在要求一种消费结构的调整,必须承认这些微观抗争有其宏观经济意义的。
我国的产业结构要适应平民大众
所以说我国一定要重视公众消费,对消费主导方向要随时调整,你不去主动调整,经济承受力会迫使你调整。即使多给弱势群体一些钱,让他们去消化大众产品的生产能力,对社会良性循环有益无害。这里我们要区别消费的健康升级与畸形发展。
说到这儿,我们就可看出很多由市场理论解释不了的东西,消费论则很好解释。市场论导致经济单向性发展,所谓单向性发展就是只有扩大生产和积累以发展生产。一味强调市场却最终不能适应市场,因消费方向的变化总是超过生产能力的变化,市场就经常性的崩溃与调整。我们要学会通过控制消费来控制生产,学会搞共赢式分配。
控制消费的办法很多,一,尊重人权,给弱势群体多一点话语权,承认低收入者抗争的合理性,说去年全国有八万余起弱势群体的抗争,他们都是为了国家提高公众消费能力的,应分析研究,因势利导,以此为契机,搞活我国的公众经济。二,转移支付。三,让百姓透支等。总之要保障公众消费的主导地位。你不保障公众消费的主导地位,分配上的主导地位,分配益富化(朝着有利于富人发展),消费就会乱变化,生产适应不了,就只有崩溃。
消费取决于分配,分配取决于人权
消费决定论有两重意义,消费选择决定并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力取决于人权发展。如果消费畸形发展就是人权不对称,所谓消费畸形发展就是公众消费呈弱势,奢侈消费呈强势。如果主动分配,开放式分配在社会所占的人数比例高,这个社会的市场化程度和民主程度就高些,人权状况就好些,反之则反之。
市场理论是旧政治制度的产物,初级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
市场理论不具兼容性,它讲丛林原则,只接受资本主义和私有制,它已不能很好的解释现代资本主义。而消费理论把消费、市场、分配和生产结合起来,有很好的兼容性,它可接受各种制度,事实上各种制度已在相互渗透和融合。市场理论由于不能解释消费和分配问题,早已陈旧得不可用了。市场理论重视扩大生产和积累的无序竟争,强调社会的物质性,它否定利益分配博弈的积极作用,说到底它是旧政治制度的产物,初级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相反,消费决定论肯定利益分配博弈的积极作用,承认经济行为的社会性,个人的积极性,公众社会的开放性和服务性等。
消费体现的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总之,消费是集政治,文化,经济于一身的综合行为。消费是集人的生存发展、政治精神文化要求、人的义务责任于一身的综合人权。消费不是哪个救世主赐给我们的权力,是我们与身俱来的要求,并且每个人都在通过消费影响,促进,设计并决定社会发展。研究消费的意义在于:使人们认识他自己是社会的主人。
参考文献:蒙代尔:消费力经济研究是本世纪重大课题。
----------------------------------------------------------------------------------------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
电话:86-10-63071372,传真:66079391,信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温家街2号,邮编:100031,
网站网址www.dajun.com.cn
本人在此深深地感谢仲大军先生对我文的编集,,修改,整理,评论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