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大辩论无益论告诉我们些什么

火烧 2006-03-19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大辩论无益论对改革的影响,分析主流学者对民众意见的排斥,揭示话语权转移与精英意识的关联,强调民主与舆论自由的重要性。
  “以互联网为代表,出现了大辩论、大批判形式的讨论。这种讨论实际上历来对改革帮不了忙,反而起了负面的作用。”2月24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2006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上作了题为“回归基本共识,以发展为目标推动改革在发展中追求和谐”的演讲,批判了将利益群体矛盾公开化的做法。(《南方周末》2月25日)

  当看到李稻葵教授此番高论的时候,我几乎是立刻便联想到了之前另一位理论界的大腕、被中国经济学界的“泰山北斗”茅于轼老先生许为“中国微观经济学第一人”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张维迎张院长于日前发表的一番“科学无须投票表决”之高论。

  两相对比之后我竟然发现,张院长与李主任的观点真如他们所在的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一样,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一个讲的是:大辩论、大批判对于改革没有任何好处,我们不应允许民众在网络或者其他平台上发起这样的大辩论大批判。另外一个则说:我们主流学者们提出的观点是科学的,而科学是根本不需要你们这些平头百姓们去投票或举手表决的。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民众不应该、或者没有资格和任何权利对改革说三道四,民众们对于改革的意见非但无益于改革,而且还会影响主流学者们“科学的决策”,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

  回顾起几年前,我们同样可以发现,正是这些学者们大声疾呼,要求政府放宽舆论的管理,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并指出言论的自由是中国建设民主社会的最基本条件和要求之一。这样一来,我们老百姓就要疑惑了,为什么同样是这些人,在几年后的今天,从他们的口里竟然蹦出了完全相反的话语呢?

  其实这个疑问很容易便能找到答案,在几年前,这些个主流经济学家们还远未如今天这样主流和风光,他们的言论仅仅限于证券金融市场和经济领域,那个时候,他们并没有掌握到他们所渴望的话语权,所以自然要拉来这张“人民群众呼声”的民主大旗作为虎皮,竭力地争取主导话语权。

  然而几年后的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了,根据主流经济学家们“赢者通吃”的理论,他们已经将自己在经济学界的强势话语权转变成了主导整个社会的话语权,他们的言论触脚从经济学界延伸到了法学界、哲学界、政治学界……各大报章、杂志、电视甚至于新兴的网络媒体都已被他们全然把持。

  这种话语权上的主导优势极大滋长了深藏在各位主流经济学家骨子里的傲慢与精英意识。原本他们就只是以民主和自由舆论为借口,并无意于践行民主之主张,一朝得令之后,他们自然要摆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架势,大肆宣扬民众言论无益论、民众表决无用论。原本被他们用过的“民主外衣”现在反而成了维持其强势话语霸权的累赘和障碍,自然要弃之如敝履,彻底扔到爪哇国里去了。

  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大辩论真的如李教授所说的那样:“历来对改革帮不了忙,反而起了负面的作用”吗?

  我们提到改革开放,有一个历史事件不容忽略,那就是由小平同志发起的,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真正由全民参与,各界人民群众畅所欲言、观点交锋的大辩论、大批评活动。真理标准大讨论,廓清了我们前进方向中的一些疑问与迷惑,使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干部明确了改革的方向、明确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与方向。改革能得以顺利地进行,能够取得当今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真理标准大讨论居功至伟。

  然而时至今日,高喊改革、并大有自诩为改革鼓吹手之势的李稻葵教授,竟好似得了失忆症似的,全然将这个历史事件抛到脑后,并兜出了他那锅“大辩论无益于改革”的汤汤水水来。真不知李教授居心作何!

  李教授在自己的发言中提到了“回归改革共识”的问题,他的意思是,我们以前已经达成改革的共识了,所以现在根本无须争论,只要回归共识就可以了。改革的共识是什么?不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从中受益,能够富足康健起来。我们现在的改革辩论,其实本身就是在审视和检验目前的改革有没有偏离和背离改革的初衷和共识,有没有成为既得利益阶层狂欢的圣宴、普通老百姓和弱势群体呻吟的炼狱。李教授以回归共识为借口粗暴阻断民众回归共识的辩论,他的这种回归方法无疑是背谬的。

  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我们衡量改革政策的标准就是“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江泽民同志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刻,提出了三个代表理论,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总书记和温总理也提出了“执政为民”的理念。而李教授和张院长居然公开鼓吹改革不需要也不许人民群众的参与、讨论,这样的行为,已经不能称之为“精英霸权”了,这简直就是“精英独裁”!以主流经济学家为代表的精英们打着科学无须讨论和辩论无益的幌子鼓吹精英独裁专断,由精英把握改革的前进方向。这种反民主反人民的方式完全是在开历史的倒车,是主流精英们封建权贵意识抬头的集中体现。

  改革,是全中国人民的改革,需要全体民众共同参与决策。使人民群众拥有改革的话语权,能够参与到改革发展的辩论与讨论中来,这是民主权利的最起码体现,也是改革的基本要求。没有全体民众参与的,由少数利益集团极其代言人主导的改革必然不能得到全体民众的支持,也不可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目前的大辩论中,的确有部分群众因为在改革中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因而伤痛、甚至于愤激,这都是可以理解的。至于象某些主流精英们所指责的“已经上升到民粹地步”,那绝对是危言耸听。如果因为少数的愤激言论的出现,便拒绝倾听甚至粗暴扼杀全体民众参与改革讨论的民主权利,这非但达不到利益博弈的目的,反倒会更加激化民众对于自身利益受损的不满情绪。这种“因噎废食”的可笑逻辑是完全讲不通的。

  改革,不能没有民众的参与,因为改革关系到的是我们每一个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要让民众参与到改革中来,首先就要给民众建言改革、批判改革、指点改革的权利,这种权利根本不应为一小撮所谓精英分子把持。只有倾听民意,使改革符合民意,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改革的执行成本,才能使改革做到“让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受益”这一目标,才能使改革不会背离最初的共识与方向。才能使改革真正成为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实现富裕幸福的根本动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