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灾民对未来充满迷茫等6则
日本大地震确认10102人遇难
日本震后第14天 菅直人首相再次呼吁国民共度时艰
日本灾民对未来充满迷茫
日本自卫队救灾行动“不给力”
辐射恐慌让东京居民疯狂“抢水”
菅直人震后表现受质疑
日本大地震确认10102人遇难
新华网 2011年03月25日22:15
日本警察厅25日说,截至当地时间当天21时,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0102人死亡、17053人失踪。
日本警察厅说,在地震灾情严重的宫城县有6097人遇难,在岩手县有3092人遇难。目前在各避难所避难人数仍有约25万。
另据日本气象厅监测,当地时间25日20时36分,日本宫城县附近海域发生里氏6.2级余震,地震重灾区的宫城县、岩手县多数地方有强烈震感,青森县一部分地区有较强震感。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定此次地震为里氏6.4级。
(责任编辑:张彩峰)
日本震后第14天菅直人首相再次呼吁国民共度时艰
人民网 2011年03月25日21:06
人民网东京3月25日电(记者于青)时值日本特大地震海啸发生两周之际,许多地区和灾区避难所在灾害发生的下午2时46分为遇难者举行哀悼仪式。据日本警察厅截至25日18时的统计,此次地震遇难者10066人,失踪者17425人,在约2000处避难所生活者约24万5600人。统计数字中的失踪者是亲属向警方报告的人数,警方认为实际失踪者可能更多。
菅直人首相在灾害发生两周之际向国民发表讲话,他强调日本现在面临战后最大危机,他呼吁全体国民团结一致共度时艰。他表示,发生核泄漏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状况还不容乐观,对于受到极大损失的农畜业农户将给予切实的补偿和支援。他还表示希望社会和国家共同努力实现灾后重建。
据日本外务省截止24日下午的统计,表示愿意向日本提供援助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32个,此外还有34个国际组织。1995年阪神大地震过后1个月,有意援助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共计71个。此次为阪神大地震时的2倍多。据东京入国管理局成田机场支局24日透露,自地震发生的11日至22日,经由成田机场入境日本的外国人约6.7万,较去年同期的约17万人减少了约6成。这一期间外国人出境人数约19万,同比增加了约2万人。日本政府3月12日把疏散范围扩大至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20公里的地区。13日即出现了出境高峰,约4万外国人在当天离开日本。
24日在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进行修复作业的3名员工遭严重辐射并造成其中2人皮肤被β射线灼伤的事故,东京电力公司25日公布现场涡轮厂房地下积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浓度高达普通反应堆内水的1万倍左右。这些物质通常被封存在燃料棒中,积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能是反应堆或相关管道受损后的核燃料泄漏出来的。因作业员工遭辐射事故,预定进行的供电和冷却系统的修复和测试作业被迫推迟。
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在25日记者会上表示,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20至30公里圈内被要求室内躲避的居民面临物资匮乏等生活困难,政府将敦促居民主动疏散并尽可能提供支援。枝野表示主动疏散的居民正在增多,“希望他们能够主动疏散”,政府将在交通手段、安排接纳设施等方面提供支援。
东京都水道局25日宣布,当天早上东京都供水局金町净水厂对自来水进行的检测结果显示,放射性碘浓度数值低于婴儿摄取标准,将继续解除摄取限制。但25日当天茨城县和千叶县则宣布部分地区自来水中放射性碘浓度数值高于婴儿摄取标准。
日本灾民对未来充满迷茫
参考家园 2011-3-25 17:12:34
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地震及海啸灾害已过去了近两周时间。本报记者在灾区采访中看到,在相当多的地方,灾难的影响仍未过去,民众的基本生活仍未完全恢复。由于此次灾害的特殊性,灾后重建尚难实质开始。
一些灾区仍在“休克”
大槌町是岩手县受灾最严重的地点之一,全町1.4万人口中,目前能够在避难所找到的只有6000余人。海啸发生后,燃气爆炸在町里引发火灾,大火整整烧了两天,全町几乎已成平地,町长的遗体也刚刚被发现。21日,记者走入大槌町废墟时,这里空气中仍然混杂着残留海水的腥味和过火废墟的焦煳气味。地上的污泥,道旁红黑交杂的建筑框架和汽车残骸,是那场水火浩劫留下来的痕迹。
在废墟间,间或有回来寻找自家物品的居民。记者看到一位居民在距离自己家原址数百米的位置,找到了自家房屋的残骸,正在请救援的自卫队人员帮助翻找其中的物品,并由在场警察登记自己找出的首饰等财物。
由于海啸冲毁了大槌町连接南北主要城市的沿海道路,救援物资只能经一条盘山公路自内地运来,其间还有冰冻路段,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的物资供应。在这里,灾民们在震后头几天,几乎未能领到救灾物资;自灾后三四天起,可以每天领到一份配给食品;自灾后约7天起,可以每天领到两份。每份配给食品包括1个面包和1瓶饮料。
由于这里救援进入较晚,很多废墟都是海啸后的原始状态,略微留心,就能在污泥之中发现各种财物,这甚至引来了个别的不法之徒。
部分灾民生活好转
与大槌这样尚未走出灾后“休克”状态的地方相比,也有个别灾区的灾民生活已经有较大好转。志津川综合体育馆是南三陆町最大的一个避难所,收容了1500多名灾民。町政府因办公楼遭海啸摧垮,也临时转移至体育馆内。
在体育馆外,停满各种用途的车辆,如消防车、救护车、运送大型机械的平板车、发电用车、电视转播车以及各地自卫队派出的运输车辆。馆内基本生活设施和服务一应俱全,包括医疗、洗澡、理发等。为防止寒气侵体,馆内地面铺有金属箔的防潮垫。馆外设有手机充电器、公共电话、临时厕所、取水处等,甚至还有供灾民收看最新信息的车载电视大屏幕。据避难者介绍,为防止久坐久卧影响健康,每天早上6时30分还有集体早操。
在邻近的志津川中学避难所,町民山内富美子正在用从海啸废墟中拣出的木柴等烤制鱼块,为300名避难者准备早餐。山内富美子介绍说,能有烤鱼块纯属幸运。平日,这里的渔民一天两次竞标售卖海鲜,11日下午地震发生时,正好有一批水产品尚未售罄,成了在此避难灾民的“珍馐佳肴”。帐篷搭出来的临时“厨房”内还有鸡蛋等食品。山内富美子说,比起头几天,现在食物供应基本没问题,一天三顿有了保障。她感慨地说,从五六年前开始,町里就不定期开展灾难应急训练,主要是培养自救互救能力,想不到今日派上了用场。
灾后重建尚未开始
此次灾害中,海啸带来的损害远远大于地震。在宫城县以北,海岸山脉绵延数百公里,其间散布着诸多“一面向海、三面环山”的沿海小盆地。在这些小盆地上,逐渐形成了沿海的主要城镇,同时也是此次海啸的主要受灾区。记者走过的南三陆町、大槌町、女川町、大船渡等地方均是如此。特殊的地形和此次灾害的严重性,给灾后重建带来了一个特殊问题:是否原地重建?
23日,南三陆町町长佐藤仁对本报记者介绍说,即使在整个宫城县,南三陆町的防灾工作也称得上数一数二的。町里每年开展防灾训练,町民的防灾意识非常强, 但大自然的威力确实是人力所不可及的。佐藤说,1960年智利海啸时,这里的过水高度为 2米多,大家认为这已经是有生之年经历的最大海啸,此后的防灾机制和标准也是对比那次海啸而制定的,不料想这次海啸的威力远超上次,过水高度已经超过了20米。
记者问,如果原地重建,即使今后该町根据此次海啸制定新的抵抗标准,是否足够应对今后的可能情况?佐藤坦言,他也没有信心。这场灾难让他和町民体味到十足的无力感和沮丧感。而且修建20米高的防波堤,将需要一笔庞大的预算。
异地重建也存在问题。这些海边城镇的背后就是纵深数十公里的山地,可用空间有限。要迁址重建,就要内迁到沿海山脉以西的地方。在日本的行政体制下,这将面临土地、预算等很多现实困难。
佐藤说,现阶段他倾向于在原址重建家园。但是接受采访的町民们却各有想法。62岁的山内正文震前在南三陆町海岸边的鲜鱼店工作。他对记者说,家园被毁成这副模样,要想在废墟上重建,至少需要一两年,而重建以后,大多数人的居住方式应该也会发生改变。他认为,从安全计,生还町民以后应该从低洼的港口和海湾移居到半山腰以上,而最佳选择或许是全町外迁。总之,今后必须有一个详细的论证过程,确定大方向,才能谈得上灾后重建。
而在宫城县的气仙沼市,受灾渔民吉田对记者说,渔民以海为家,当地渔港很大程度上并无深厚的文化根基。现在“港”和“人”都没了,剩余的渔民很可能会转移到方便谋生的地方去,要恢复当地的城镇恐怕很难。
更多的灾民对未来充满迷茫和矛盾。“将来会怎样,没有任何说法,政府现在疲于寻找失踪人员、核实死者、调拨救援物资,还不到跟我们讨论家园重建的时候,” 在体育馆避难的小野寺幸江说,“现在虽然吃喝不愁,但这种生活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我们眼下没钱没油,只能待在这里,而且未来的工作还不知如何。如果可以, 真想立刻离开,到别处安家。”
山内正文告诉记者,现在有一些外地县提出愿意接纳他们集体避难,但不知道对方是愿意短期收容还是长期接纳,町里现在没人敢下决心迁过去。山内的妻子富美子则另有看法。她说,老人们还是希望能留在原址,十多天的避难生活中,不断有老人唠叨着该把他们接回家了。可是,家在哪里?富美子说,她至今觉得那是一场梦,只是还没有醒过来。
日本自卫队救灾行动“不给力”
参考家园 2011-3-25 17:10:23
重大自然灾害,是对一国武装力量的“大考”。武装力量通常拥有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及各类特殊装备,所以常在重大灾害的救灾活动中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此次日本东北部发生的地震及海啸灾害,也成为对日本自卫队的一次检验。
震后10多天以来,记者在宫城县与岩手县多处灾区采访,多次碰到并采访自卫队救灾行动。据记者观察,日本自卫队这次救灾“大考”的成绩并不理想。
第一时间反应迟缓
从震后初期几天的情况来看,自卫队的第一反应存在问题,部队出动的规模有限,时机也略显迟缓。
在震后22小时,记者一行即进入灾区。在接近灾区时,记者和同事都感到非常奇怪:虽然车载广播中不断报道自卫队出动的消息,但在当地道路上却看不到什么自卫队的车辆。
此后几天,在宫城县首府仙台及周边重灾区采访时,记者每到一地,只要遇到自卫队部队,就会确认其番号。当时在宫城县的各处灾区, 主要部队仍是驻扎在本地的部队,这些部队加在一起尚不足2万人,而宫城县遇难及失踪人数即接近2万人,沿海十几处万人以上城镇严重受灾甚至全毁。当时的自卫队数量显然不敷使用。
这一情况造成的结果是,在灾后初期,记者在多处灾区现场都几乎看不到明显的援救队伍。在南三陆町、女川町和荒浜海岸等重灾区, 大片废墟空空荡荡,只有少量自卫队和消防队人员活动,缺乏大规模、有组织的救援。记者行走在废墟中时,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残垣断壁间死一般的寂静。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日本东北部沿海地区虽然受灾严重,沿岸道路遭到破坏,但从内地通向每个沿海中心城镇的辐射道路并无问题。事实证明,记者采用“主要路段驾车、末段徒步”的方式,能够进入已知的各处重灾区。因此,当时自卫队救援队伍较少的原因并非因为是交通困难。
根据现有信息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
其一,由于海啸极为猛烈,多个重灾区的小城镇几乎被全毁,基层政府或是遭到严重的人员损失,或是失去与外界的联系。在灾后最初两天时间,日本中央政府未能把握灾害的严重程度,特别是未能恢复与诸多沿海孤立居民点的联系,这使得政府对于灾害的严重程度判断不足。
其二,此次海啸灾害影响面积广大,涉及岩手等4个县,约300公里的海岸线,沿岸几乎所有城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多个万人以上城镇全毁或大部分被毁。而陆上自卫队总兵力不足15万,其中能够保持较高战备水平、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出动的兵力应不足一半,其余部队要投入救灾行动,必须有一个动员、准备的时间。
救援还靠“肩扛手抬”
自卫队进入灾区后,开展了人员搜救、物资运送、民生支援等工作,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的救援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是救援手段。日本是多地震、台风和海啸国家,一向以重视防灾著称,给人留下了救灾中重视使用高科技手段的印象。但是,记者在灾区现场看到,自卫队基层部队普遍还是靠手工劳动开展搜救。在南三陆町和大槌町,记者曾分别跟随过一组自卫队搜救人员在废墟中搜寻生还者。他们的工具主要是木棒、铁锹和电声喇叭,并没有携带生命探测仪等装备或救生犬,也未携带工程机械,“肩扛手抬大声喊”仍是自卫队基层部队的主要搜救方式。
记者第一次到南三陆町采访时,地震过去尚不足72小时,理论上仍属于震后救援的黄金时期,但当时活动在这里的自卫队人员却缺乏大型灯光照明设备,救援活动入夜后就基本结束。在原本救援人员数量就已不足的情况下,相对简单的救援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次灾后初期救援工作的效果。
救援手段的问题还体现在装备使用方面。例如,自卫队的给水、炊事、发电、通讯和医疗等车辆装备,原本应在灾后初期发挥宝贵的“救急”和“保底”作用。但记者在灾后初期的各地灾区却很少见到自卫队将此类车辆用于救援。
另外,此次海啸造成沿海地区严重受灾,港口设施普遍受损,海上自卫队的登陆舰、气垫船等两栖舰艇原本应有很大用武之地,但在灾后初期,海上自卫队在这方面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仅在宫城县沿岸出动过几次气垫船运送物资。
灾后初期,许多城镇遍地废墟,工程车辆难以进入,空运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自卫队的重型直升机在这方面也未能发挥作用。在大槌町等地,直至震后一周,当地才通过“由外到内”的方式逐步清出几条道路。
后期行动有所改观
在灾后初期的救援行动中,自卫队不仅未能充分动员,而且似乎缺乏总体协调,特别是未能解决好以下问题:何处需要施救?需要何种施救,搜救幸存者抑或是援助灾民?需要何种类型和规模的部队及装备?这其中,可能既有日本政府与自卫队之间在信息沟通和动员协调方面存在的障碍,也有自卫队内部在指挥控制、信息和后勤等方面的问题。
不过,自灾后10天开始,自卫队的救灾工作已有一定改观。记者23日在南三陆町看到,与10天前相比,这里自卫队人员数量明显增多,而且医疗、给水、炊事和工程机械等装备俱全,并在当地主要避难所旁边开设了机降场。当天下午,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直升机利用这一机降场,为当地送来了矿泉水、大米、可乐和婴儿纸尿裤等物资。此前一天,常驻冲绳的第15旅团部分步兵及后勤分队经过长途机动,也已到达当地,更替此前部队,加入救援工作。
21日,记者在岩手县的大槌町和山田町等地看到,这里当时已经有来自北海道的第7师团和第5、11旅团部队,并携带了部分推土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这些部队的后勤车辆也已开始为民众提供饮用水和少量冷食。
辐射恐慌让东京居民疯狂“抢水”
2011-3-25 17:21:18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23日报道】题:日本辐射恐慌对东京饮水造成打击(记者
在美国禁止输入受灾的福岛核电站附近地区出产的奶制品、水果以及蔬菜后,对辐射污染日本食品供应的担忧,今天已经波及东京的自来水。
日本当局称,在东京自来水中发现的放射性碘的水平已经是婴幼儿建议承受限度的两倍,并且建议不要用自来水冲调奶粉。
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警告,放射性碘的水平可能会对婴儿造成伤害,这引发该市部分超市发生瓶装水抢购现象。
然而,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称,饮用自来水不会对儿童及成年人构成危害,只有在长期饮用的情况下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但枝野幸男还说:“不幸的是,毫无疑问,放射性物质正在从福岛核电站泄漏至大气中。因为下雨,这有可能对多个地区构成影响。”
东京一名官员称,东京自来水中的碘131水平已于今晨升至每公斤210贝克勒尔。成年人的建议限值是300贝克勒尔,婴幼儿为100贝克勒尔。
对受污染水质的担忧在首都引发抢购瓶装水,在电视播出新闻后的几小时内,一些商店的瓶装水就被抢购一空。
对东京供水提出健康警告后,东京市中心超市的瓶装水在几小时内就已售罄。
东京市中心3家最大的超市称,他们的进货也已经售空。这些超市已经在空荡荡的货架上摆上指示牌,要求顾客最多只能购买3大瓶。
一名超市人员称:“卖完了,全卖光了,这么快就都卖没了……人们看上去很害怕。”
这名员工说:“我们不清楚什么时候会进更多的货……所有地方的超市都在订购更多的货。”
虽然针对饮用自来水的警告只适用于1岁以下的婴儿,但日本民众普遍对食品安全保持谨慎,很多人可能不再会打开自来水管——这对有限的瓶装水供应带来更大压力。
在超市排队购买瓶装水未果的一名日本中年家庭主妇说:“我知道警告是针对婴幼儿的,但我曾看到过放射性污染会在体内积累的说法——因此,目前饮用受污染的自来水可能没关系,但我不想冒这个险。”
家住东京西部郊区的一名上年纪的日本妇女说:“我将要87岁了,但我还是担心这会毒害我的身体。”
东京大学医院的一名医生称:“这一水平对成年人来说不是很危险,更高的含量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无论哪种情况,都可能有人反应过度。”
听到新闻后前往当地超市的一名美国年轻母亲说:“我有两个孩子,年龄分别是2岁和5岁。这可能是致命的打击。我知道政府称警告仅针对1岁以下婴儿,但我还是不打算对1岁、2岁或5岁加以区分。”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称,“根据目前的信息”,从日本进口的食品暂不对美国构成威胁。然而,该机构表示,从受灾地区进口的所有的食物及饲料,都将接受检测。
菅直人震后表现受质疑
参考家园 2011-3-25 17: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