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上海工人阶级的特殊地位是什么:《红旗颂》原版里有《东方红》那震撼人心的优美旋律

火烧 2023-11-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红旗颂》原版中《东方红》旋律的震撼力,结合上海工人阶级的特殊地位,分析其在新中国工业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东方红》的创作背景与上海之春的历史意义。

  李克勤(jixuie)题记:管弦乐《红旗颂》原版里是《东方红》的旋律,这旋律优美动听,中国各族人民最熟悉,那是震撼人心的。上海工人阶级的特殊性,他们道器变通的共性,不得不研究。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上,《红旗颂》作为第一个节目登场,其中《东方红》旋律,意义非同一般......

  01

  在上海的工人阶级有着非凡的创作激情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主席亲自领导部署下,在陈毅、柯庆施等这样的杰出的高级干部的具体组织下,上海工人阶级不仅在工业建设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把旧社会那个“冒险家的乐园”改造成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兴大都市,上海牌工业品享誉全国,而且上海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走在全国的前头,“上海之春”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舞台艺术纪录片1965年上海之春

  第六届“上海之春”之前,还要提一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

  这幅照片应该是柯庆施同志和周总理一起陪同毛主席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总理和主席身后是杨勇上将,这是1964年10月6日拍下的

  我们知道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道器变通之基来自1961年空政文工团集体创作并演出的《革命历史歌曲演唱》和1964年第五届“上海之春”音乐会演出的大型歌舞《在毛泽东旗帜下高歌猛进》。第五届“上海之春”音乐会的宗旨是“努力促进音乐舞蹈革命化、民族化”,由3000人演出的《在毛泽东旗帜下高歌猛进》更被《人民日报》誉为“充满着革命激情和具有伟大时代气魄的大型歌舞,以磅礴的气势反映了40多年来(从1921年算起),中国人民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1964年7月13日晚,周恩来总理应 和陈毅副总理一起在上海考察观看了《在毛泽东旗帜下高歌猛进》,并连夜召集上海市文化局局长孟波,副局长、大歌舞艺术指导许平,表示计划由北京与上海合作,在国庆前编创一部大型歌舞。由此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开始了创作排演。

  这里要注意的是,1964年陈毅元帅工作地点在北京,他主要是担任外交部长工作,这个工作无小事,一年到头,一天到晚是没有多少空闲时间的。那上海那边的事情当然就是由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柯庆施同志负责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上海在新中国的文化事业里举足轻重的地位。

  柯庆施领导的上海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在经济工作和文化工作等各方面是卓有成效的。

  还有一件事情不能不提及。

  八个样板戏中的三部作品来自上海:京剧《智取威虎山》、芭蕾舞剧《白毛女》、京剧《海港》。

  02

  这里面《东方红》旋律的演奏,类似于钢琴协奏曲《黄河》,那精气神,无与伦比。

  李克勤(jixuie)后记:毛主席为何那么重视上海?这是一个真问题,首先得从在上海的工人阶级的特殊地位分析起,由器而道来悟道,然后再由道而器看毛主席的思想指引,对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影响之深——这就不得不从文化上来感悟,文化里的文艺在上海有那么大的成就,因为有工人阶级的领导和大众化的参与,也就成自然而然的道器变通了。

  新中国在上海的工人阶级政治觉悟与知识化水平,从整体上是相匹配的,这里面有毛主席一些列想法说法做法在潜移默化发挥文化影响,并且在那里特别能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道器变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