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新志:拈馍
文章通过《聊斋新志:拈馍》讲述赵博士在林县饭店目睹老者节约行为,引发对中华美德的思考。同时反思文人无行与奴性,展现文化批判与传统美德的双重主题。
拈馍
陈更.聊斋
七四春,美籍华人赵号生博士三探故土,视察风物人情,拟写《富庶的中国》。道过林县,入一饭店。甫入坐,一皓首老者扶杖蹒跚至,坐于赵博士侧,菜色盈面,形销骨立。陪侍众员大愕,欲轰撵老者。声形未发,则老者奋拳震击桌木,案上杯物为之上跃。赵博士骇惧,莫知老者意何;众员自知失职,即欲雷霆大作。老者木然未察环周之情,贪婪细审桌面,陈年馍渣,近日碎米,跃然已出,散散乎布于木缝侧左,腌脏四指蘸唾,拈以入口。赵博士惊消入愕,众员大尴尬,雷霆之怒遏而难发。肃肃中,菜色老者起而赴它,木声橐橐(橐橐:用拳头砸桌子,敲出木缝中藏着的碎米的声音),旋厅皆闻,惨烈激心。一女员以雅语化解凝冰:“‘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赵先生可从此谚觑知中华美德也。”他员亦随而附庸风雅,吟以解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赵博士综乎上情,以原题撰文于《洛杉矶时报》,文尾曰:“吾尝见中国农民于高盘大肉下唾拈案上米粒,节约与勤劳并辅而成神州赤县殷富之途。”大陆之《参考消息》并即转载。
文毕,陈更憾而评曰:“文革间,吾常观乎小报,耸眉阅读赵博士颂德文章,赏其奇也。中国有谚:‘食纣王之水不说纣王无道。’此谚者,既见国人奴性,又见蚁民于高压专制下之无可奈何。赵博士者,职于美国,族人尽在异邦,缘何委曲,常做无聊文章为虎作伥耶?文人无知,抑或文人无行,定论当不可逃:文人可悲!”陈更又曰:“吾于心确乎盛赞赵氏文章之巧,免一震木动作,则万千悲惨化为美德,万千黑暗尽入光明,歌德赞道之文成其值矣!”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