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每个中国人家庭的“心中”都有一座“颐和园”

火烧 2011-03-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以‘颐和园’比喻中国人家庭的寄托与理想,分析不同阶层家庭对‘颐和园’的期待与现实,体现家庭观念与社会结构。

与西方强调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不同,中国人强调的是家庭理想主义,都期待家庭美满、家和万事兴。中国是一个最注重家庭观念的国度,一切传统的节日都是围绕家庭而进行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等节日来临时,人们不论贫富贵贱都奔向一个目的地----家,不管这个家贫与富、贵与贱,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对家庭观念的重视,使得中国成为世界构成民族最多的“大家庭”。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当家人----叫大当家,每个大当家根据家庭成员的愿望,心中都有一座“颐和园”,这个“颐和园”就是这个家庭的依靠、希望、休养生息的“圣地”,并且当家人常常把建设和发展“颐和园”作为这个家庭的理想目标。千千万万个这种“小家”构成了“大家”的中国。  

同样是家,可每个家的“颐和园”彼此却是千差万别。看看以下的“颐和园”,不知是否合适作为你的“颐和园”?如有不当,请多原谅。  

1、清朝统治者的颐和园  

北京的颐和园早先是慈禧太后的颐养之地,曾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现在是人民公园。  

2、权贵资本家阶层的“颐和园”(2%)  

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为富不仁的人、通过以权谋私富起来的贪官污吏、不择手段富起来的人,他们统称为当今权贵阶层。由于他们害怕夜长梦多、人民的审判,“裸官裸商”出海不计其数,他们的“颐和园”不在国内在国外。  

3、国家社会管理者阶层的“颐和园”(5%)  

各种小打小闹贪污腐化获得的收益、房地产投资涨价获得的暴力及其各种假公济私投资获利结果的总和。将这些利益转移或合理化,财产公开也不怕,千万不要东窗事发、因小失大。  

4、经理人员阶层的“颐和园”(3%)  

高新高薪,又高又薪,高薪高奖金,享受生活、享受豪宅、享受豪车。  

5、私营企业主阶层的“颐和园”(3%)  

大吉大利、广开财门,违法获利时也不要被查获。  

6、专业技术人员的“颐和园”(7%)  

文章职称两不误、有名又有利,涨职称、涨工资,退有所保、老有所养。  

7、办事人员阶层的“颐和园”(9%)  

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找不到自己的家,期盼房价快快降啊,我好有个挡风遮雨的家。  

8、个体工商户的“颐和园”(10%)  

生意兴隆、细水长流,房租你能不能“慢点走”,城管工商卫生你能不能“温点柔”。  

9、商业服务人员阶层的“颐和园”(16%)  

再辛苦、再劳累,工资你快点涨啊快点涨,好让我追上那房租与房价。  

10、产业工人阶层(包括农民工)的“颐和园”(39%)  

“大衣哥”、“旭日阳刚”为代表者,少些苦痛、多些温暖;苦就苦自己,不能苦了老人与孩子。  

11、城乡失业、半失业、无业阶层的“颐和园”(6%)  

解决温饱,有栖息之地。  

   

中国的各级省市的“大家庭”的大大当家的,你心中的“颐和园”又是什么呢?请在这春天里告诉我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