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作劳动与雇佣劳动的差别
论合作劳动与雇佣劳动的差别
作者:wpdo
合作劳动泛指依据按劳分配原则组建起来的经济组织中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而雇用劳动,则是典型地存在于雇主与雇员之间,通过货币与劳动交换的契约所约定的关系。在雇用劳动中,劳动者的报酬是由劳动合同所约定的。劳动者无权通过自己的劳动分享到利润。因此,雇用劳动不属于按劳分配制度。采取雇佣劳动的经济组织往往采取按资分配、按股分配、按权分配、按血缘分配等等分配方式。其中按资分配制度通常被称为资本主义制度。
首先论述合作劳动制度的特点。
一、合作劳动是劳动者之间技能的分享与提高过程。
在合作劳动中,企业的最终所有者是一群自由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劳动者互相的联合的目的是实现分工合作、互相协调共同操纵复杂的生产系统,实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胜。
怎样实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胜的目的呢?为了取得优胜,促使劳动者的联合体主动吸收素质技能优秀的劳动者参与联合。
由于劳动过程存在着“用进废退”、“边干边学”、“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真理来源于实践”、“专业化分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劳动素质能够通过培训、学习而提高”等等特点,因此,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将会采取民主的方式产生促进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技能的制度。同时,为每一个劳动者能够在工作中提高自身的劳动素质创造环境和条件。
因此,劳动者的素质技能能够得到提高。
二、合作劳动是一种按劳动者的素质技能分配权利的制度。
权利表现在多种方面。
首先是按劳动素质技能和劳动量分配利润。为了建立起对劳动质量的度量,劳动者们需要采取科学和民主的劳动等级评定方法。例如在蒙德拉贡合作集团中规定: 合作组织制订出一套复杂过程,评定每个工作岗位及每个社员的分值指数,并由企业社会事务委员会执行监督。……社员工作指数=结构性指数-学徒的“扣除”+绩效等级+对艰苦工作的补偿(噪音、危险等)。1973年结构性指数(100%)中:理论知识占25%,经验占25%,决策能力8%,领导能力7%,合作能力20%,劳动强度15%。[i]
其次,是按劳动素质技能分配对企业的控制权,即职能。例如在华为公司,他们规定:我们实行员工持股制度。一方面,普惠认同华为的模范员工,结成公司与员工的利益与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将不断地使最有责任心与才能的人进入公司的中坚层。……我们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我们是用转化为资本这种形式,使劳动、知识以及企业家的管理和风险的累积贡献得到体现和报偿;利用股权的安排,形成公司的中坚力量和保持对公司的有效控制,使公司可持续成长。知识资本化与适应技术和社会变化的有活力的产权制度,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按劳分配的依据是:能力、责任、贡献和工作态度。按劳分配要充分拉开差距,分配曲线要保持连续和不出现拐点。股权分配的依据是:可持续性贡献、突出才能、品德和所承担的风险。股权分配要向核心层和中坚层倾斜,股权结构要保持动态合理性。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比例要适当,分配数量和分配比例的增减应以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进贤与尽力是领袖与模范的区别。只有进贤和不断培养接班人的人,才能成为领袖,成为公司各级职务的接班人。高、中级干部任职资格的最重要一条,是能否举荐和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不能培养接班人的领导,在下一轮任期时应该主动引退。仅仅使自己优秀是不够的,还必须使自己的接班人更优秀。……决策的原则是,从贤不从众。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要造成一种环境,让不同意见存在和发表。一经形成决议,就要实行权威管理。[ii]
权利还表现为承担企业的风险。在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结合的企业中,一般都规定了在企业盈利好时,工资高于行业水平,而在企业亏损时,则通过降低工资共渡时艰;另一方面,赋予企业的中间层以股权,也就是将资产损失的风险分配给了中间层。
权利还表现为所有权。采用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结合,且采用员工持股制度的企业,其股份的多少最终都可以追溯到其自身劳动素质技能的高低。
三、合作劳动是一种为了满足社会化大生产中对专业化的劳动分工与各个分工的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合作、联合而产生的一种制度。
劳动分工的细化,就是劳动结合的根本原因。
四、劳动者认识到:
a) 团体性劳动将成为未来社会唯一可能的劳动组织形式。
b) 劳动者个体通过实现劳动者团体的共同形式的产品的提升,从而实现劳动者个体的劳动的提升。
c) 从而使劳动形成了最合理的选择。
与此相对雇佣劳动则有以下特点。
一、 雇佣劳动中,劳动技能被作为商品进行买卖。购买劳动技能的人是这种商品的缺乏者,他以其个人意愿或咨询机构的策略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用货币与劳动者相互交换其素质技能。
二、 雇佣劳动按照劳动对资本的忠诚程度,与管理能力分配权利。
三、 雇佣制通过购买劳动将劳动与生产资料互相匹配形成生产的分工与合作。劳动者对企业没有所有权,因此对企业的长期发展的关心无法获得回报。劳动者的付出与回报之间不成比例,劳动者内心存在不满。因此,劳动者普遍缺少来自于每个个体的能动性。
四、 被雇佣的劳动者可能不愿意将自己的技能传输给接班人,可能也没有很强的动机提高周围劳动者的素质技能。合作、“一起干”的文化难以自然形成。
与优秀的劳动者能够成为企业的所有权人不同,被雇佣的劳动者没有成为所有者的希望,因此他很难从培养优秀接班人这个过程中获得企业长期成长的收益。
我国工人中流传“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这种说法是一种证明。
由于雇主向雇员购买劳动,因此劳动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竞争的一个原则就是让自己得到优胜。如果缺乏制度约束,就会产生恶性竞争。例如:价格战、损人利己、以次充好等等。这些表现在被雇佣者身上,就形成了向最低工资的竞争、假履历、假文凭、损人利己等等。合作、良性的劳动协作关系和情感往往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地击碎。
结论。
我们通过以上对比,看到了合作劳动是一种更加符合人类发展需求的劳动形态。
1、 合作劳动有助于提高劳动者们的素质技能,有利于劳动者将素质技能传输给下一代接班人。
2、 合作劳动是按劳动的质量分配权利的制度。权利是责任、职权和利益的统一。
3、 合作劳动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已经被先进的大型企业所采纳。
4、 合作劳动能够促进人类高尚文化的发展,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当推广合作制度、合作劳动。采用这种制度建立新的企业,从而提高我们社会的综合绩效。
民有、民主、民享;自主、自助、自治;公平、互助、团结。合作社研究QQ群:26472672
--------------------------------------------------------------------------------
[i] 《合作社制度创新研究》蒋玉珉 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ii] 《华为基本法》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