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为什么突然要查富士康?请把目光往大局的方向看

火烧 2023-10-24 00:00:00 网友杂谈 1037
富士康被查事件引发关注,分析其背后税务和用地调查原因,回顾其发展历史及郭台铭背景,探讨调查的战略意义。

  有网友留言,希望我谈谈对富士康被查事件的看法,那我就来说说个人的一些浅见吧。

  10月22日,《环球时报》独家报道了国家税务部门和自然资源部依法对富士康旗下企业进行税务稽查和用地情况调查的消息。据悉,该报道在大陆和台湾岛内都引发了广泛关注。

  很多人感到疑惑,为什么会选择在此时展开对富士康的调查呢?

  笔者第一个想说的问题是,这么重大的消息为什么没有选择央视发布,而选择由环球时报来独家报道呢?

  《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1月,原名《环球文萃》,是人民日报社主办与出版的国际新闻报刊,1997年更名为《环球时报》。由此可见,这是一份国际性的、对外的报刊。

  所以,对富士康的调查,就是要对外释放消息。

  那为什么要对富士康展开调查呢?

  我们来回顾一下富士康的发展历史,可能就有答案了。

  1988年5月,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一行人首次来到深圳,研究投资办厂事宜。在深圳建厂时,也仅有仅有百来名员工。注意,1988年那年正好是大陆改革开放进入第10个年头。

  彼时,郭台铭创立的台湾鸿海经过十多年的积累与发展,事业小有所成,营业额刚刚突破2.5亿元人民币,员工人数好不容易迈过了千人大关。

  当然,郭台铭的发家史与某超人相似,都是穷小子娶了富家千金的“励志版本”,如果谁看了几本“心灵鸡汤”以为他们都是白手起家,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世界,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白手起家”。

  当年的郭台铭只是个“海事专科学校”毕业的穷小伙,学费得靠自己半工半读去赚取。而林淑如则是富家千金,是台北医学院的校花,还是药学系的高材生。

  林淑如的父亲是香港丽新集团创办人、亚洲电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林百欣,林百欣发家主要源于美国的制衣配额制度,当时整个香港拥有最多牛仔裤配额的就是他,发家后又转投房地产,赚得盆满钵满,人称“林伯”,其名下的资产最高峰时超过600亿港币。

  对了,熟悉香港娱乐圈的人应该知道,林百欣还有个长子,名叫林建岳。

  由于两人家世背景悬殊,所以林家极力反对二人交往。不过,郭台铭却利用药厂工人的身份接近“见习生”林淑如,每天骑自行车送她上班,还“关怀备至”地给她送盒饭。一来二去,林淑如就被郭台铭的“真诚”、“执着”、以及甜言蜜语所打动,不顾一切地嫁给了他。

  其实,郭台铭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

  1974年2月,就在与林淑如结婚当年,24岁的郭台铭就在母亲的资助下,与朋友在台北县合资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30万元新台币,主营塑料产品。其实,郭台铭的母亲原本是没什么积蓄的,但是买彩票意外中了10万台币,于是郭台铭便有了“以小博大”的原始资金,用来创办鸿海公司。

  然而,创业副本闯关不易,第二年公司就遇到了困难,创业团队散伙,最后只留下了郭台铭一个孤家寡人。

  事业不顺时,是前妻林淑如开口向娘家借了70万元来周转,然后郭台铭才能租厂房、找订单、买原料、管生产,继续做黑白电视机选台按钮等塑料零部件加工。

  林淑如为了不让娘家人看不起,在支持丈夫创业方面也是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应该说,鸿海也好、富士康也罢,能够一路走来发展壮大,林淑如功不可没。

  不过,郭台铭有了钱以后,就渐渐身陷灯红酒绿的迷人夜色中不能自拔,过起了潇洒倜傥、风流快活的“好日子”。

  为了保住婚姻,林淑如多次与层出不穷的小三们作战,最后罹患乳腺癌于2005年去世。熟悉中医的朋友应该知道,乳腺癌的成因是情志内伤,与肝气郁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012年,富士康进入全球企业前50强,郭台铭也越发飘飘然,甚至有些不知大爷姓甚名谁地“忘乎所以”。

  他看着鸿海深圳龙华厂的40多万名员工,看着这家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代工厂,看着顶峰时在大陆雇佣的员工总数高达120万,他认为是自己为大陆创造了上百万的就业岗位,自己的大陆的“恩人”,是自己给了大陆上百万人一口饭吃,所以他一度嚣张地表示:

  “我给大陆赏饭吃,大陆离不开富士康。”

  在投资界有句俗话,“风口来了,猪都能飞上天”。话糙理不糙,这句话说明的道理其实是——时势造英雄。

  可是,郭台铭不懂这些。他认为,这一切完全都是自己的功劳,他对大陆各级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补贴、政策扶持等等视而不见,却反过来觉得是自己施舍了大陆。

  何其可笑。

  在历史风口上,没有富士康,也会有无数其他公司闻着商机的“香味”来填补这个缺口,满足这个市场需求,不是非得富士康才行。

  来看看各级政府招商引资时,都给了富士康什么样的优惠条件吧!大体而言,基本上提供税收减免、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等优惠条件。

  例如,2005年,浦东新区政府的“招总计划”,富士康以鸿海中国(大陆)总部名义低价拿到陆家嘴黄金地块,毗邻上海海洋水族馆。拿地时在合同中标注为土地面积1万平方米,地上部分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实际大楼建筑面积却超过了8万平方米。多的这些怎么来的?售价应该不得了吧?

  2009年,重庆市政府把位于解放碑的黄金地段项目国泰广场推荐给了富士康,其他地产公司想拿都拿不到。

  2014年10月25日,山东省政府、富士康集团在济南举行了富士康菏泽产业园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富士康菏泽产业园总投资或达20亿美元。为了吸引富士康落地,菏泽方面从厂房租金、水电费用、税收等39个方面给予富士康政策优惠。

  2016年12月30日,富士康旗下的SDP公司与广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在广州增城投资610亿元人民币,建设10.5代8K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为了让这个项目落地,富士康的用地问题迅速得到了解决。

  2017年2月17日,富士康集团子公司超视堺国际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以9.89亿元拿下位于增城经济开发区、面积接近1900亩的一类工业用地。该价格是按照起始价成交的,折合楼面价仅约263元/平方米。然而,该地块的出让原本有着较高的要求,例如,必须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大于4000万元/亩,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大于2700万元/亩,年税收要求大于170万元/亩等等。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山西晋城为了能够让富士康项目顺利投产,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在全省各地,甚至跨省招募大量工人。当时,每介绍一个人去富士康上班,市政府就发放补贴300元。后来,随着用工人数不断攀升,招工困难,还将补贴提高了500元。仅此一项,就为富士康招工补贴了上千万元。

  河南郑州,为了让富士康项目落地,更是豪掷15亿作为其建厂补贴,同时给予税收优惠减免政策,前五年免税,后五年收税减半!

  此外,河南也学山西,协助富士康招工,由政府下派招工指标,全省十多个地级市都有名额分配,平均每个乡镇至少要招30-50人,疫情期间一个村至少完成一个招聘名额。除了名额摊牌外,还委托了中介公司进行招聘,每成功入职一人,给予补贴数百元。

  众所周知,普通企业的企业所得税25%,然而,在很多地方,富士康享受了高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按15%来缴纳的。

  从1988年在深圳地区投资建厂,到从深圳大举内迁往西部二三线城市,据不完全统计,富士康在中国大陆建立了30余个科技工业园区。在此过程中,郭台铭最关心的,不是哪里的劳动力更廉价,而是哪里能提供最优惠的政策。

  尝到甜头以后,精明的郭台铭还故意提前放出风声,让各地政府来打破头争抢自己的项目,就看谁能提供免费的土地,给予更大幅度的优惠,然后从中坐收渔利。不过,此举很快被识破,国家有关部门专门出面叫停了地方政府那种无底线的招商行为。

  试问,没有各级政府背后的支持与努力,仅凭富士康自己,能在短时间内顺利投产,并持续扩大生产规模?

  没有中国大陆的市场,没有中国百姓的终端消费,富士康能从苹果、惠普等公司那里获得大量订单,混得风生水起,一跃成为世界500强?

  可惜,郭台铭飘飘然以后,将这一切都忘了。

  富士康和苹果等公司,全都享受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红利,但是他们从来只用大陆的低端劳动力进行组装,至于技术从来都不给的。

  在他们构建的手机、笔记本的产业链中,基本都是日韩、台湾省供货,大陆负责最低端的组装。屏幕要么是台湾的,要么是韩国的,机壳、键盘、鼠标、PCB板基本都来自于台湾。这一晃都几十年过去了,大陆还停留在组装的初级阶段。

  当他们占据产业链高端时,就会自然而然获取最大的收益。

  以iPhone15为例,其物料成本约为558美元,中国大陆的供应商在此成本中仅占2.5%,大略也就是富士康工厂那点代工费了。

  一句话,赚了大钱,但是类似苹果代工的税收,留在中国的却很少,不利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

  为什么会选择此时查办?

  早些时候,富士康听候美国差遣,赴美建厂,在威斯康星州投资,将部分生产线迁移至美国。不过,富士康这个美国超级工厂进展非常不顺利。

  2023年上半年,富士康又跟随美帝计划,宣布将3000亿产能转往越南和印度,并为此在中国大陆裁撤了大约32万个工作岗位。

  换句话说,吃得大腹便便、满嘴是油,还占尽了便宜,现在享受优惠的政策时间一到,就把嘴一揩,要跑路了。还是端着锅一起跑。

  如此行径,如此吃相,叔可忍,婶可以忍吗?

  当然,咱们也不怕富士康跑。

  当华为新手机取得突破、中国半导体行业实现全产业链替代后,富士康离开留下空缺,自然由本土企业去填补,即便其产能归零,我们也有替代,可以平稳过渡。

  地球离开了富士康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每天的太阳照常升起。

  但是,这个郭台铭却不消停,辞任鸿海董事,于8月28日宣布自己退出国民党,并以独立参选人的身份参加2024年竞选。

  说是竞选,实则是去搅局的。

  为了让民进党的赖清德顺利当选,他故意参选,分化在野党阵营的选票,靠着金援等手段把它们搞得四分五裂。四人参选的情况下,郭台铭支持率达到8.6%,而这些都是分化泛蓝的票。如果他不参选,无疑会提升蓝白的力量,提升胜选的可能。

  政治素人郭台铭为什么能有8.6%左右的支持率?

  因为他有钱。郭台铭身家高达2000亿新台币,每年股票获利高达92亿新台币,拥有巨大的财富和经济影响力。

  而且,台湾的大选早已走向娱乐化,像吃酒席一样吃选举饭,炒米粉、姜母鸭、猪血汤等热饭热菜定时供应,还会有舞狮、杂技、肚皮舞娘等助兴表演,各种贿选招数多不胜数。有人说,台湾的选举造势现场有吃有喝、劲歌热舞,其热闹程度好比举办一场嘉年华。为吸引选民,台湾候选人们又是卖萌、取绰号,又是问鬼神,还要比拼各种创意,推出与选举有关的多种产品,例如,帽子、公仔、钥匙圈、纪念笔、环保袋等等,可谓眼花缭乱,应有尽有。

  

  宣布参选后,郭台铭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拉选票时发表了一系列涉及两岸统一的言论,声称:

  “如果大陆借没收鸿海资产向自己施压,那么他自己也绝不妥协。若能够让大陆不收台,自己宁愿牺牲个人的全部资产。”

  “愿意牺牲个人的财产,不让中国大陆攻打台湾。”

  “我不怕被没收财产,为了阻止大陆统一台湾,我可以牺牲自己的全部财产!”

  如此离心离德,不查你查谁?

  国家有关部门选择此刻出手,其实还有更深的用意。

  咱们不妨把格局打开,把眼光放远。

  富士康是苹果的主要代工厂,富士康被调查,对于苹果、英特尔、戴尔、惠普等相关美国科技公司显然不是利好,由此会不会引发上述公司的市值暴跌呢?会不会引发市场恐慌,加大做空力度呢?会不会让美国科技泡沫进一步面临破灭的风险?会不会让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加速美国2024年史无前例大崩盘的到来?

  虽然,不知哪一根会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攻守易型后,总得适时出牌吧?

  或许,毫不起眼的蝴蝶效应也能带来一个大惊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