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实名举报是“请君入瓮”?
倡导实名举报是“请君入瓮”?
尽管有关部门一直在倡导实名举报,但事实证明,实名举报对举报者来说是一个陷阱,是举报者的“坟墓。
正义网报道,2009年6月22日全国检察机关统一开通12309举报电话。12309的开通近1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受理网上举报案件29万件。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材料显示,在那些向检察机关举报涉嫌犯罪的举报人中,约有70%的举报人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打击报复或变相打击报复。其中,各类“隐性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因其手段“合法”,行为隐蔽,难以界定,一直处于法律救济的“边缘死角”。
被举报者是怎么知道举报者的,举报者的举报材料最终是怎么落到被举报者的手里,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单位,竟然是制度性的层层批转的结果。对于这种情形,相信公众绝不会感到陌生。
在这种情形下,举报者的命运可想而知。这方面的事例举不胜举,周围百姓都知道了,有关部门就是装聋作哑。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有关部门还视一些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为“合法”的,并以所谓的法律救济的“边缘死角”来雷人。
令人十分震惊是,新中国成立之至今,保护从举报者法律上看竟然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邹平学在 “中国2010年检察举报论坛”上表示,“总的来看,现在还没有在法律层面明确国家应当向举报人承担何种责任,没有明确举报人和受理举报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性质,没有突出以保护举报人权利为原则的系统的制度和程序建设,有关规定或失之于原则和抽象,或失之于分散和凌乱,不利于保护举报人的权利和鼓励人民群众与腐败行为做斗争的积极性。”
邹平学教授这番话,很好地为“合法”的打击报复行为是怎么成为法律救济的“边缘死角”的作了注脚。
70%举报者受到打击报复!无情地撕将了中国司法一军,也让中纪委脸上无光。让人感到有关部门大力倡导实名举报有点居心叵测,是现代版的“请君入瓮”。
希望最近开班的全国市级纪委书记培训班,能多多研究如何保护举报者的问题,而不是相互交流如何应付举报者、让举报者不能不敢举报的经验。
2010年6月20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