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日本政府的最后机会

火烧 2011-03-20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分析日本核泄漏对经济与国际地位的影响,探讨日元信用危机及日本政府面临的困境,强调核问题对出口和外交的冲击,指出日本需通过行动重建信任。

日本政府的最后机会

二两 2011-3-18

 

 

脱美入亚,还是脱亚入美?菅直人一直没有领会他前任鸠山由纪夫的纸条。

前原诚司外相的时装秀结束了,菅内阁已经面临鞠躬谢幕的时刻。

地震,海啸,救不了菅内阁,顶多让他们多喘一口气。

而加速菅内阁倒塌的,是地震和海啸之后的核泄露。

 

核泄露有两层意思——核反应堆事故泄漏,核武器研发泄露。

目前,核事故已使日本本土产品失去了出口权利,农产品、游戏机、汽车,一切。

同时,大和国度的“反核武面具”已跌得粉碎——57座核电站的发电量虽然只能接近全国需求的30%,却在长期海量吸收全球的核材料;海啸前躲躲闪闪,海啸后拖拖拉拉,日本政客和军方到底在干什么?他们越想遮掩,青面獠牙则被人们盯得越仔细。

 

全世界商业拒绝日货只需一个字,核。

全世界国家回绝日本也只需一个字,核。

在此情况下,不管是菅内阁或下一届内阁,还必须举更多的债来重振灾后经济,这使已处于债务危机中的日元雪上加霜。这时候谁还会买日本国债?日本政府只能像以前一样,靠银行、邮政储金、保险公司、年金基金等机构吸纳,并最终转嫁到日本普通民众身上。(还有一种可能性,这点后面再谈。)

因此不难理解,菅直人为什么会哽咽着说,“这是我们二战后,65年来面临的最大危机。”

 

我曾写过“被东西方撕裂的日本” 一文(分成四个系列篇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其中反复谈到,日韩等国出口导向经济的实质是对美元进行下游配套,即拼命挖掘进口原材料的加工内涵,从而赋予出口产品“二次原材料”的意义。也就是说,日元信用是建立在脆弱的出口经济和更脆弱的美军保护基础上的——这是美元藩属国的重要标志。

 

目前,本土日货失去出口的权利,资源信用崩塌了一半;美军航母借口核污染“灵巧的”改变了救援的航向,日本自卫队迟迟不肯接近反应堆,军力信用崩塌了一半。

所以事实就是,日元信用崩塌了一半。

 

日元要重建信用,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日本自卫队必须靠身体力行去封住核辐射、收纳核污染,才能证明自己能担当得起国内救灾的重任和防止国际扩散的义务,这才是考验他们的地方——钓鱼岛巡游那是作秀,当不得真。

二是,日本海外生产基地必须开足全力弥补本土的损失。我在[撕裂与回归]一文中指出,日本海外生产基地不但重心在中国,同时也是人民币与美元较量的着力点。因此,日元再次面临生死选择——获得人民币的支持,则生;失去人民币的支持,则死。

日本政府还剩下最后的机会。

日本的政治家中,不知谁能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改变日元的命运。

 

要改变长期养成的习惯是件痛苦的事情。

日本右翼极端势力不是一天形成的,日本国内的美元势力不是一天形成的,因此,日本的核武器计划也不会一天内停止——这是日元自建的障碍,阻挡了人民币的援助。这个障碍早拆除,早得救;不拆除,不可活。

中国政府应该清楚,妇人之仁,不可滥施。

 

显然,日本的核武器计划是在华尔街的默许下逐年推进的。华尔街之所以默许,是因为他们规定了日本核武只有两个用途,一是阻挡人民币,二是自杀,而绝无可能飞向太平洋东海岸。因此华尔街是不希望日本擅自拆除核障碍的。

另外,如果日元积极寻求人民币的帮助,则美元在中东掀起的浊浪将迅速澄清——届时,日元会反对推高油价的举措,并参与抑制油价的行动,美元势力很可能空忙一场。这也是华尔街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从这两方面考虑,华尔街不但绝口不提核障碍,并可能一反常态,由高盛或大摩出面向中国积极推销日本国债——评级机构当然会及时调高评级,白宫也会出面担保。菅直人政府或许把这当成救命的稻草,拼尽全力向中国示好,推销日本国债。

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把日债包装成最有品位的时装,套在中国卖国贼的身上。

国际和国内的流氓经济学家会喊破嗓子鼓吹日债的好处,建议政府“抓住机遇”大举买入。国内的下水道媒体甚至可能会把献媚美元的老文章翻出来,改几个字,说什么“这一夜,我们都是日本人”。

 

滚你妈的蛋!

老子是中国人!

玩核?

找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