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旭评《评刘日新的改革观念》
评《评刘日新的改革观念》的无赖性
杨连旭
(2006年5月1日)
因为《评刘日新的改革观念》一文本是充满着无赖性,可多日来竟无人理会,害得我老人家不得不在节假日里辛苦一番,为众人指点一下。
(一)
先看原文第一段:
“可以说,到现在为止,对所谓“新西山会议”的“大批判”中,一类是杀气腾腾的政治语言,一类则多少有些理论色彩”。
明明是那个会议在杀气腾腾的进攻在先:
“我们说图穷匕首现,我们的匕首是一大堆地图,把匕首包起来我们没有力量”、
“我明确的说希望共产党形成两派,希望军队国家化的问题。”
“我们整个党没有注册登记。……是法外权利。这是严重的违法”;
共产党是“法律之外的机构”,“整个权力架构的反宪政。”
“人大本身的反议会性质。”
可作者却倒打一耙,反诬正当防卫的反击者“杀气腾腾”,这不是无赖又是什么呢。
再看其第二段:
“国家发改委,可以说其前身是国家计委。据笔者印象,那里有两类人,一类人,对我国的计划体制与计划水平有较深刻的了解和理解,因而支持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另一类人,则无法摆脱对传统计划体制的依恋。”
依作者的逻辑,对我国的计划体制与计划水平有较深刻的了解和理解的人,不是支持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就是无法摆脱对传统计划体制的依恋的人。
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非此即彼的极端性绝对化。
要说对我国的计划体制与计划水平有较深刻的了解和理解,由谁能比的过陈云和邓小平!?可这两位老人家又是怎么主张的:
“计划和市场都得要。”
对此,作者显然了如指掌,只是避而不谈耍无赖罢了。
(二)
接下来,原文道:
“刘先生认为,把匈牙利学者科尔奈所谓宏观控制下的“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错误的,但高尚全等人将“市场经济”改译为“市场协调”,是“做手脚”,“以便蒙骗群众”。其实,要说蒙骗,也是蒙骗领导,而在当时,若直接把“市场经济”端到领导面前,那“巴山轮会议”对中国改革就很难产生影响了。都是在国家机构里工作过的人,刘先生如此小题大作,很不厚道。”
作者在这里可是泄漏了天机:
“其实,要说蒙骗,也是蒙骗领导,而在当时,若直接把“市场经济”端到领导面前,那“巴山轮会议”对中国改革就很难产生影响了。”
看看吧,我们的改革原来就是这样,被那些主流学者们“蒙骗领导”进行着的呢!
这就难怪时至今日,贪污腐败盛行,公有制经济衰落、大量工人失业,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突出,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多数人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矿难层出不穷,资源消耗居高不下,社会治安日趋恶化,生态环境日益严峻,……
看到作者这段话,相信赵紫阳在天之灵,也会大跌眼睛、恨的牙根直痒!
却原来我们的党国领导人就是这样,是被他们敬为上宾的所谓主流学者们当猴耍了20多年了!
好在终于出来个刘先生,他把主流学者们的这个耍猴把戏给揭穿了。至此,赵紫阳也终于可以在九泉之下瞑目了。
可对此,作者却以为:
“都是在国家机构里工作过的人,刘先生如此小题大作,很不厚道。”
乖乖,犯下了欺君大罪,作者竟然认为是“小题”!
由此可见,欺下瞒上乃是主流学者们的家常便饭、小事一桩,他们已是撒谎成性、谎话连篇了!
不仅如此,就在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后,对于揭穿欺下瞒上把戏的刘先生,作者却指责他“很不厚道”。
这表明,作者对以往的他们欺下瞒上的做法不仅毫无悔改之意,而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由此可见, 20多年来,主流学者们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以耻为荣、毒化社会已经是习以为常、死不改悔的了。
那么,请问今日的党国领导人:
你们还想像赵紫阳那样让那些自封的社会精英们当猴耍吗?
(三)
原文随后道:
“问题的实质,是刘先生认为所谓“宏观控制下的市场经济”不能“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刘先生显然还不敢直接反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但他所谓“社会主义改革”,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国家企业为主导”,这才是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否则即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刘先生显然认为赵紫阳、高尚全等人要的是后者而非前者。
这是改革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不可以不弄个清楚。”
把被耍的赵紫阳和耍猴的高尚全等同起来,这分明是在肆意侮辱逝去的先辈。
作者的无赖性何其毒也!分明是在欺负赵家无后人了。
“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38页)
所谓“社会主义改革”,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国家企业为主导”,这才是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否则即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这难道不是是不正确的吗?!
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中,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就只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否则以私有制为主体就只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因为中国不是瑞典,具体理由请看《对比瑞典,驳高尚全的虚化社会主义》。
尤其是,以私有制为主体就只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关于这一点,作者也并不否认:
“倘若还信仰马克思学说,对马克思学说的经济学理论还有一些了解和理解,那就应该知道,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其高级阶段或全盛阶段,原本是资本主义经济,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出现了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可能性,但那决非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学说的理论很明确: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中孕育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在此后两段,作者以马克思对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的论述,企图从根本上否定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的存在。
这就充分显示出了作者无赖性的本质!
既然明知“剩余价值理论揭示的资本主义崩溃,乃“盛极而亡”,其过程究竟如何,当然视未来的具体情况而定。”
尤其是,邓小平再三强调: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已经就明确了区分出了所有制和经济手段是两个性质的问题。
作者却还是明知故犯,还要将所有制和经济手段混为一团,胡搅蛮缠。
这不是无赖又是什么!
紧接着,原文写道:
“中国的改革终于走到了为市场经济开辟道路这一步,是延续了当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新经济政策”在苏俄中断,新民主主义在中国中断,使得社会主义实践走了一段弯路,遭遇了很大的挫折,更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形成了沉重的传统和束缚,以致于今天要重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的学说,都已是十分困难。”
苏联用了20年就从末流工业国跃居“超级大国”。
中国用了20年就从仅有百分之10近代经济的农业国跃居世界第六工业国。
这都是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作者却拿出了主流学者们惯用的无赖手法,揣着明白装糊涂,指鹿为马地胡说八道:“新经济政策”在苏俄中断,新民主主义在中国中断,使得社会主义实践走了一段弯路,遭遇了很大的挫折”。
不错,我们承认,曾遭遇了“大跃进”很大的挫折,但是这同“新民主主义在中国中断”并没有必然因果关系!
尤其是,所谓“大跃进”的挫折,如果同旧中国私有制的军阀混战相比、同西欧市场经济死了近一半人口的黑死病相比,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比,真可谓损失最小!
任何一个稍有良知的人都不能不承认这样的史实:
在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年代,中国的发展是成就巨大、损失很小!
至此,该文的无赖性已是大白天下了。
其下面的诸如:
竟然公开挑拨当年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民族资产阶级同共产党的关系,这样的狼子野心;
“国有体制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当今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之类的信口雌黄;
那就更是赤裸裸显而易见的了。
只是还有正事要做,我老人家也就没时间给大家一一指点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