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改革要坚持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的社会主义方向

火烧 2008-12-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强调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指出市场化带来的贫富分化问题,批评住房医疗市场化及土地私有化危害,主张国企不能私有化,强调公共服务领域需由国家掌控,确保民生利益。



今年是改革三十周年纪念年。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改革前相比,我国GDP总量从世界第十位进入第四位。但是,改革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当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改革带来的最大问题是社会贫富分化。这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某些自由派经济学者认为,社会贫富分化和两头冒尖的收入现状是市场化不够彻底造成的。其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实行完全自由市场经济,则可以避免该问题。那我们来看看,美国这样的完全自由市场经济是否避免了这个问题。美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分配现状如下(来源:纽约大学经济系教授爱德华·沃尔夫,2007年,“美国家庭财富最近的趋势”):

人口比              20%      20%        20%      40%
所占财富比      84.7%   11.3%    3.8%    0.2% 

也就是说,社会最底层40%的人口只占有社会总财富的0.2%,社会下层60%的人口只占有总财富的4%,而最上层20%的人口占有84.7%的总财富。从这个数据看出,贫富分化不是因为市场化不够彻底、而正是由市场经济“重效率、轻公平”的本质决定的。这提醒我们,社会主义改革应该在分配政策上向中下层收入百姓倾斜,缩小贫富悬殊,这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住房与医疗市场化导致百姓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也证明改革要坚持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的社会主义方向。美国的住房市场化,其现状是33%的人口没有自己的住房。社会主义住房市场化,其核心目的是解决百姓的安居,而不是房产商的暴利或者GDP。只要能服务于这个目的,一切措施都可以探讨。中国必须通过适当而不是完全市场化、经济适用房、适当放开单位集体集资建房来解决住房难问题。对购买3套以上住房者施行房产税,抑制炒房投机行为。

一些自由派人士最近公开提出土地私有化的要求。土地私有,最终的结局只会是土地被资本家以各种手段兼并,广大农民失去土地。中国有8亿农民,他们大多没有一技之长,失去土地意味着他们将沦为城市贫民,一旦在城镇又失业,将容易引发社会问题,给国家和社会稳定埋下巨大隐患。土地私有化受益的是少数资产阶级利益集团,受损的是8亿农民,不能允许。

也有自由派学者认为,必须将国企彻底私有化,从而避免企业高管的短视行为。其实这也是误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早已不再是传统的家族经营模式,而是所谓“管理资本主义”,即企业通过专门的经理人来管理。其主要特点之一,是高管酬薪与企业短期收益挂钩,这恰恰使得高管们实行短视管理。美国金融危机中纷纷破产或被政府收购的银行就是例证。如今年破产的雷曼兄弟总裁理查德·富尔得,其在2006年的酬薪高达1.22亿美元,就是因为他们当初疯狂投机,只顾公司短期收益,从而为自己捞取丰厚酬薪。现在落得银行破产,但这些高管早已成了亿万富翁,受损的是广大员工失业和投资者损失惨重。既然自由派所谓的“国企私有化可以避免企业高官的短视行为”站不住脚,我只能说,他们说穿了还是在为少数资产阶级利益集团说话,想把国企纳入这些资本家的私人财产。12亿多普通人民会同意吗?不会。

可见,我们不仅不能将国企彻底私有化,相反,必须通过对重要经济领域如交通、通讯、能源、医疗、教育等行业的掌控,确保这些公共服务领域不被少数财阀控制,为全民提供价格低廉的优质服务,同时也能确保企业员工的工作不被资本家随意剥夺。改革实践证明,国有、私营与外资齐头并进,相互促进,才是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

总之,改革出现的问题,是因为没有在市场与社会主义之间做到平衡,过于看重市场,而忽略了改革要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的社会主义方向。正如中国社科院院长陈奎元今年所说,在改革的问题上我们要弄清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改革的性质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使改革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而不是搞服务于少数资产阶级的改革,不是搞资本主义。否则,就会背离广大人民特别是11亿多工人与农民的利益,会造成严重阶级对立,导致一系列恶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