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火烧 2011-04-09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通过孩子数学题难题和教育现状,反思爱国主义与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意义,批评当前教育政策与教材问题,强调教育责任与国家使命。

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孩子念二年级了,前不久的一天晚上正做作业的他拿着一张数学《单元计划》的卷子来到我面前,问我一道题怎么做。那是一道填空题:9除50的商是(),余数是()。我很生气,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再去看看你的课本。过了一会我去看,他依然没有做出来,看着已经睡意浓浓的孩子,我简单给他讲了讲“除与除以”的关系,然后收拾收拾,让他睡觉了。我有些疑惑,孩子是比较用功的,也喜欢学习,这样的题应该会做呀?带着疑惑,我打开了他的课本,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在除法这一章里,我从前看到最后都没有找到讲关于“除与除以”关系的地方。以前我也经常看一下孩子的教材和其他书,一直认为现在的教材除了表面花哨以外,就编写水平和育人来讲不如我上世纪上小学时用过的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课本,这次更令人生气,但有什么办法呢?  

这时我想起一个我工作中的同志,他是1959年出生的,他说他上学的时候,学校老师要求大家睡午觉,为了督促同学们睡觉,老师们每天中午还要到同学家检查,他的 家 老师就去过。我也想起我70年代末上学时,也有类似的经历,中午在外面玩,有大人碰见就说赶紧回家睡觉,小心老师批评。虽然老师从来没有来过我家。我想这样的经历不是我一个人或几个人的记忆,经历过这个事情的是整整一代或两代人。  

现在的学校、老师、学生、教育行政机关以及教育路线和人们的目的与当年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是对国家民族负责,还是戕害下一代,相信总有定论的一天。届时不论是死了还是活着,都会以真实的面目面对历史。《人民日报》2011年4月6日第十二版刊登一则消息,题为《陕西要求切实减负  学生有权拒绝过量作业》,内容大意是学生和家长有权拒绝完成超过规定时间的作业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小学生不超过一小时,中学生不超过两小时等等。这些东西我最早在孩子报名上一年级时校长就说了。这次重申,乍一看,这是教育部门积极作为的表现,但在深入一步会看到什么呢?只能看到陕西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奸诈狡猾之人,学生负担不断加大的原因,不是学生 和 老师造成的,是政府各项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入学、就业、分配、遴选制度等造成的,陕西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政府不去解决根本原因,将自己制造的矛盾转移到别人身上,置身世外,高高在上,让被管理者之间相互指责,适当的时候以正义的形象出现充当救世主的角色。是解决矛盾需要的精神吗?再者,实际中中小学生心理尚不健全,老师的话能不听吗?能不完成吗?陕西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人民日报的记者,你们作为成年人有多少次抗拒领导的行为?还有你不完成如 何赶上 老师讲的广度和深度,那么你还怎样上课?可笑的陕西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人民日报的记者却表功似地将自己的懒政、庸政登在了人民日报上,广而告之,实在是丢人不知道深浅,用陕西人的话说这叫精勾子(意为光屁股)撵狼——胆大不知羞,也表明你们无知无耻到多么可怜的地步。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是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开篇的,是对一个中国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为人民服务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不是答在题上的答案和写出来的文字,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诠释着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为人民服务,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并通过具体政策实施就是他在他的岗位上诠释着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温家宝总理领导的国务院不再推荐“先玉335”就是他在他的岗位上诠释着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在夏季的中午奔走在去学生家的路上督促孩子们睡觉的老师更是用行动在诠释着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