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江平先生,你究竟要干什么?——也谈百姓为什么要骂经济学家?

火烧 2006-05-06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质疑江平先生关于百姓骂经济学家的言论,指出其用词不准确,批评少数主流经济学家误导改革,引发社会不满,强调批评应有依据,而非笼统指责全体经济学家。

江平先生,你究竟要干什么?——也谈百姓为什么要骂经济学家?

水生

    据《中国新闻周刊》日前报导,著名法学家江平先生在该周刊举办的“新闻中国月度论坛”上说,依照中国决策机制,执政党和政府的最高领导人才是最后的决策者。而现在的情况是,当改革出现争议后,“板子不是打在应该打的人身上,而是打在经济学家或其他人身上”,“因为学者是最好指责的、也是最好骂的。”也因为"没人敢骂政府"!江平指出,事实上,经济学家只是提建议,决策者却是政治领导人。在中国现有政治体制下,政策决策人是永远正确的。那些对改革有意见的人不敢批评现任以及已经下台的领导人,却拿学者做“替罪羊”,这是“很不公正、很不应该的事情”。

    初读以上一段话,笔者对江平先生这种“仗义执言”之勇气深感钦佩。但仔细一看,又深为疑惑。江平先生不是国内最为著名的法学专家吗?照说,江平先生理应更清楚地知道,法律是最需要用词准确的,也是最讲究证据的。如果一部法律用词不当,是要出大乱子的。就是一个律师,如果在法庭上用词不当,也是要输官司的。而且,在法律面前,无论是当事人双方的指控或辩护,也无论是法官的判决,都是要以事实为依据的。但令人十分遗憾的是,江平先生恰恰在这两个方面充分表现出了其“专业水准”的缺失。对此,笔者作出如下分析,以供各位网友乃至江平先生自已阅评。

一,百姓骂了全体“经济学家”吗?

    江平先生在讲话中是指责批评者“板子不是打在应该打的人身上,而是打在经济学家或其他人身上”。江平先生这样的指责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百姓并没有不加分析地批评所有的经济学家,更没有批评什么“其它人”。百姓批评的只是那些有意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歪曲成所谓的“市场化改革”的极少数身在体制内的“主流经济学家”,而且这些批评主要针对的也是这些人公开发表的一些言论,以及一些已经被批露出来的利用职权为自已或家人谋取私利的行为。应该说,百姓这样的批评是有根据的。百姓并没有对体制内坚持正确意见或并没有表明态度的其它经济学家提出过批评,也没有指控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利用职权为自已谋取私利。因为普通百姓也知道“批评要讲证据”。百姓所批评的都是将改革引入歧途并造成重大负面后果的少数“主流经济学家”,而正是这些人是改革过程中所犯错误的“吹鼓手”和“辩护士”。百姓在饱受改革所带来的所谓“代价”之苦后,批评这些当初竭力鼓吹这种“改革“的所谓“主流经济学家”有何不对?江平先生有意将受到百姓批评的少数“主流经济学家”笼统称为“经济学家”,难道少数挨骂的“主流经济学家”就能代表中国所有的“经济学家”?如此说法又将那些并未受到百姓批评的经济学家(包括郎咸平等人和其它众多非主流经济学家)置于何地?作为法学专家的江平先生用词竟然如此语焉不详,究竟是何居心?是有意挑拨还是要让所有“经济学家”都来挨一下“板子”?

二,百姓为什么不骂执政党和政府的“最高领导人”?

    江平先生援引“中国的决策机制”认为,“执政党和政府的最高领导人才是最后的决策者”,“经济学家只是提建议,决策者却是政治领导人。在中国现有政治体制下,政策决策人是永远正确的”。作为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江平,也曾经担任过中国政法大学的校长,应该十分清楚中国所实行的民主集中制的决策机制。尽管这种决策机制还需要继续完善,但如何运作,江平先生应该十分清楚。所以,对于改革中出现的一些负面后果,“执政党和政府的最高领导人”未必就是“最后的决策者”。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百姓对一些政府部门和地方的领导人的所作所为并不缺乏指名道姓的批评。比如,在网络上对国资委、证监会、教育部、卫生部、建设部和人民银行等单位的负责人都有过不少严厉的批评。有些批评也不亚于对“主流经济学家”的批评。难道江平先生对此一无所知?诚然,作为执政党和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当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但追究“领导责任”,和追究“直接责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最主要的是,百姓也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对备受百姓诟病的医改、教改和房改问题,现任“最高领导人”有什么直接的责任。更重要的是,现任“最高领导人”已经在用自已的言论和行动表明了自已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态度。普通百姓正是从这里对现任“最高领导人”充满了信任和希望。在这种情况下,江平先生有意将普通百姓对自已在改革过程中利益受损和对改革中出现的负面后果的抱怨引向现任“最高领导人”,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在所谓的“市场化改革”的负面后果已经十分明显时,又是谁在说什么“反思改革就是反改革”和“坚持改革不动摇”?究竟是谁在为“政策决策人是永远正确的”进行辩护?

    三,所谓的“主流精英”应该如何避免“代人受过”?

   

    江平先生是勇于为“主流经济学家”的“挨骂”打抱不平的。他说,那些对改革有意见的人不敢批评现任以及已经下台的领导人,却拿学者做“替罪羊”,这是“很不公正、很不应该的事情”。看来,江平先生是非常愿意主持“公正”的。但是,笔者认为,江平先生此话有点蛮不讲理。你明明知道那些挨骂的“主流经济学家”大都在现行体制中具有一官半职,而普通百姓却并不知道高层的一些决策内幕,所以只能根据主流媒体上公布的材料对已经公开表明自已态度的一些主流精英们“开骂”。在没有明确根据的情况下,如何让百姓去批评“现任以及已经下台的领导人”?难道让百姓不分青红皂白地向“现任以及已经下台的领导人”毫无根据地指名开骂?作为法律专家,你在法庭作出指控或辩护时,能够如此作为吗?但有一个方法是作为法学专家应该十分清楚地,就是让现在已经挨骂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公开当时的一些所谓改革决策的具体经过。比如,某某时候开过什么会议是如何商量的,某某方案是由某某人提出来的,某某人是支持的,某某人又是反对的,某某人又是如何坚持要通过的,又是某某人利用职权借改革之机谋取了多少私利。。。。。。如此等等。只要将“决策过程”公布出来,真相大白,证据确凿,责任清楚,谁该挨骂,谁该支持,百姓完全可以“有的放矢”,也免得那些“主流经济学家”们“代人受过”。笔者相信,以江平先生和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在政界的地位和人脉,对这里边的决策内幕也是所知甚多的。江平先生既然敢于批评“那些对改革有意见的人不敢批评现任以及已经下台的领导人”,那么如此简单的办法,江平先生为何居然想不到?是不敢、不愿还是不能?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因为笔者希望和江平先生谈谈百姓为什么要骂经济学家,也说说百姓为什么不骂执政党和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再说说那些挨骂的“主流精英”们应该如何才能避免“代人受过”?当然,如果江平先生等人坚持仍要百姓将批评的矛头指向“最高领导人”,那么,江平先生就应当带头将改革决策过程中的“内幕”公布出来。如若不然,借用一句时髦的话,包括“主流经济学家”在内的“主流精英”们挨骂是——活该!

                                2006年5月6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