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革命:中非论坛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不要忘记,茶叶这样一种必需品涨价和中国这样一个重要市场缩小的时候,将正好是西欧发生歉收因而肉类、谷物及其它一切农产品涨价的时候。这样,工厂主们的市场就要缩小,因为生活必需品每涨一次价,国内和国外对工业品的需求量都要相应地减少。现在大不列颠到处都在抱怨大部分庄稼情况不好。关于这个问题《经济学家》说:
“在英国南部,不但会有许多田地错过各种作物的农时而未播种,而且已经播种的田地有许多看来也会是满地杂草,或者是不利于谷物生长。在准备种植小麦的阴湿贫瘠的土地上,显然预示着灾荒。现在,种饲用甜菜的时节可以说已经过去了,而种上的很少;为种植芜菁备田的季节也快要过去,然而种植这一重要作物的必要的准备工作却一点也没有完成...... 雪和雨严重地阻碍了燕麦的播种。早播种下去的燕麦很少,而晚播种的燕麦是很难有好收成的...... 许多地区种畜损失相当大。”
谷物以外的农产品的价格比去年上涨20%、30%、甚至50%。欧洲大陆的谷物价格比英国涨得更高。在比利时和荷兰,黑麦价格足足涨了100%,小麦和其它谷物也跟着涨价。
在这样的情况下,既然英国的贸易已经经历了通常商业周期的大部分,所以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这将是一个奇观:当西方列强用英法美等国的军舰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运河口的时候,中国却把动乱送往西方世界。
^
无论如何,在现在这个时候,西方各国政府进行干涉只能使革命更加暴烈,并拖长商业的停滞。
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为人类未来开辟新天地2010年08月12日22:08 来源:
新华网北京8月12日电 为期两天的中非农业合作论坛12日在京闭幕,与会代表探讨了全面开展中非农业合作的方式和途径,一致认为论坛的举行为中非在农业领域的互利合作开辟出一番新天地。
此次论坛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农业部共同主办,来自非洲18个国家的执政党和政府领导人、驻华使节以及中外企业家共约350人出席会议。真功夫家族内斗再升级 监事诉原董事长转移资产
瘦肉精案侦破过程披露 (饮鸩止渴,‘生化武器)
- 三大油气巨头高层大轮班
- 上海迪士尼首创新模式保中方收益
- 6省市蔬菜中检测出放射性碘-131
- 组图:告诉你真实的拉斯维加斯
- 如此作为 诺基亚衰落成必然
- 和讯网新闻中心诚聘编辑
“这是中非友好交往史上的又一创举,是中非加强合作的一个重大举措,对于巩固中非传统友谊,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必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论坛闭幕式上发表讲话时说。
政党搭台促进务实合作
此次中非农业合作论坛,是通过党际渠道推动中非务实合作的一次成功尝试。据中联部部长王家瑞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非洲国家政党对论坛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与会的100多位非洲代表中包括4位非洲国家党政高层领导人和14位农业部长。
“这是迄今为止中非在农业领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王家瑞说,论坛达成战略性共识,通过了北京宣言。论坛将发挥平台作用,将中非农业合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将实实在在的利益带给中非人民。
之所以把中非农业合作作为会议主题,王家瑞表示,就是希望通过党际交往渠道为中非双方在农业领域加强交流、深化合作搭建新的平台,增加新的助力。“这是顺应形势之举,符合中非双方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切合中非各自的发展战略。”他说。
论坛发表的北京宣言也指出,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是中国和非洲国家执政党的共同使命。双方将尝试通过执政党交往渠道,为中非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务实合作搭建平台,积极推动农业领域的投资开发。
优势互补助推农业发展
中非在资源和市场方面互补性强,为扩大中非农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据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在论坛发言时介绍,一方面,非洲的耕地、水资源、草场和渔业等资源极其丰富,具有发展农牧渔业的良好条件,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中国拥有13亿多人口,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000061,股吧)消费大国,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
来华参加论坛的赞比亚农业部长达卡就表示出对本国玉米(资讯,行情)出口的浓厚兴趣,他此行还专门带领一批企业家到中国,希望论坛期间能够与中方企业签署一些订单。其中一位赞比亚企业家还不忘随手从包里取出项目意向书向记者展示。
像赞比亚的玉米一样,马里的棉花(资讯,行情)、肯尼亚的花卉也成为论坛期间各国向中国推销的“非洲特产”。不少国家也正在国内着手吸引中国投资,如津巴布韦正在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帮助中国投资者在农业等领域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
此外,中国的农业发展经验,为非洲实现粮食安全和减贫目标提供了借鉴。“中国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先进实用、简单易操作、成本低,适合非洲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牛盾表示。
中非双方的优势互补,再加上中非双方加强合作的强烈愿望,为双方农业合作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党和政府领导人高度重视对非农业合作,2006年宣布将在非洲建立1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2009年又再次宣布中国将援非农业示范中心增加到20个。一系列援非农业举措的出台充分体现中国帮助非洲发展农业的真诚意愿和坚定决心。
“中非农业合作成果实实在在。”正如外交部副部长翟隽所说,我们开展对非农业合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首先帮助非洲提高粮食安全水平,提高非洲农业自主发展能力。
提出建议开拓合作途径
面对中非农业合作的新形势,中非双方对合作前景充满信心。回良玉副总理在论坛上提出倡议:加强中非农业部门间的交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非农业合作机制;加强农业科技合作,积极支持中国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单位与非洲国家对口单位开展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成果的推广应用,继续派遣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到非洲国家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非洲国家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将继续作为双方合作的重点,要向非洲人民示范、培训、推广中国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帮助非洲国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牛盾提出了农业部对于发展中非农业合作的建议。
非洲国家与会代表也纷纷表示希望中国继续推动农业技术转让,希望中国政府加强在非洲的资金投入、农产品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希望利用中国资金和技术,合作建设大型项目,增加苏丹农业出口,扩大农产品加工,为非洲和中国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苏丹全国大会党经济书记祖贝尔·艾哈迈德·哈桑说。
肯尼亚副总统穆西约卡也表示非常希望学习中国的经验,帮助肯尼亚从靠雨水吃饭转变为靠灌溉吃饭,希望在种子技术、粮食产品加工等领域与中方加强合作。
津巴布韦副总统穆朱鲁在发言中特别提到,正是由于中国的农业贷款和技术援助,津巴布韦有望很快重新成为“南部非洲粮仓”。
“今后三年,中国将再派出农业专家和技术员500人,培训农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2000人,新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5个,支持非洲农业发展,推动中非农业合作交流迈上新台阶。”牛盾的话让所有与会代表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中非农业合作前景。
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北京宣言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和18个非洲国家执政党和政府领导人、农业部长、企业家,以及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署,于2010年8月11至12日聚首北京,出席中非农业合作论坛。
我们就新形势下中非农业合作的机遇和挑战广泛交换了意见,探讨了全面开展中非农业合作的方式和途径,认为论坛的召开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推出的中非合作新八项举措的重要步骤,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是中国和非洲国家执政党的共同使命。
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应更多地关注非洲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兑现在援助、减债等方面的承诺。呼吁发达国家在帮助非洲国家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主张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农产品贸易体系,改善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非方对中国农业发展成就深表钦佩,认为中国立足国内、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0%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对全球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中国的农业发展经验对非洲国家实现粮食安全具有借鉴意义。
中方高度评价非洲国家、非洲联盟以及其他区域组织和次区域组织在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欢迎非洲国家领导人在《马普托宣言》、《阿布贾宣言》、《达累斯萨拉姆宣言》等文件中做出的承诺,支持非洲国家自主实施“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
中非双方认为,中非农业交流合作历史悠久,基础良好,双方农业发展互补性较强,合作潜力巨大,中非加强农业合作,有助于共同提升世界粮食安全水平。
中国和非洲国家执政党从战略高度加强沟通与协调,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农业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等进行交流,对推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新形势下,为开拓中非农业合作新局面,进一步巩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造福中非人民,我们:
——将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全面推进中非农业合作;
——呼吁进一步完善中非政府间交流合作机制,加强中非双方在农业技术、品种资源、农业信息、农产品加工、销售与贸易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的合作;
——将尝试通过执政党交往渠道,为中非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务实合作搭建平台,积极推动农业领域的投资开发;
——呼吁中非企业加强在农业发展领域的互利合作,为此,中非双方政府应为企业间合作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考虑设立专门基金为农业合作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将继续深化在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框架下的合作;
——考虑采取后续行动落实论坛成果,使中非农业合作不断发展。
我们对本次论坛取得丰硕成果和圆满成功表示祝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