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纵向发展,而作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从横向研究企业的成长过程,这种立体的发展观本人认为丰富了唯物主义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是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并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不难看出历史唯物主义始终以时间进行贯通,而我们如果从横向研究企业形态,则可以发现由于各地区、各行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也存在着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痕迹,以下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分析。
一、三无企业
三无企业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即不存在场地、人员、设备等企业等元素。
《礼记•礼运》中说,当初没有房屋,不会用火,人们“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后来才“修火之利…,以炮以燔,以烹以炙。”,后来人们建造房屋,并逐渐分化以游牧经济为基础的后原始社会和以农业为基础的阶级社会。
相对于农业经济而言游牧经济是一种不完全的经济,因为它是对自然近似掠夺式的生产方式,它给以自然界的补偿是甚少的。这种生产方式现在看来十分落后,但在它刚出现时曾经是一种进步。因为它使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中去,使以前很少人类活动的草原沙漠地区获得了利用。
三无企业也和游牧经济一样,他们一般也没有固定的生产场所、生产设备和生产人员,生产技术落后,缺乏社会责任能力,为了生存他们甚至铤而走险最大限度争取社会资源、非法使用他人商标或生产工艺等,一般来说,他们处于社会底层,没有生活保障。
二、个体企业
个体企业起源于奴隶社会,在奴隶社会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私有化。
《诗经》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得是井田制时代的人地关系。国王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没收平民农夫的耕田赐给别人,在平民犯罪时,更是理所当然的没收田产,甚至包括将犯罪者及其家人也没收为国王或贵族的奴隶。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其本身属于国王或贵族的私有财产,对国王和贵族承担永远的无限责任。
在当前企业形态中,个体企业至今还存在奴隶社会的一些特性,当然,现代的个体企业与奴隶社会具有本质的不同,现代的个体企业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单元,家庭内部已经不存在剥削阶级,并且有国家的强力后盾作保障。在我国个体企业一般以户为单位,户主的现有财产和将来财产都将对社会承担无限责任,个体企业的成员一般为其家庭成员,户主即为企业主,虽然我国有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但是其生产力水平低,生产的产品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巿场竞争力,为了盈利,一般男女老少齐动员,家庭成员没有工作休息保障,缺乏系统的劳动保护措施,对老人、妇女和未成年人也缺少系统的权益保障措施。
三、私人企业
私人企业起源于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里,生产力水平也发展到一定水平。
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废止“田里不粥”的原则。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灌溉的水渠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
商鞅土地政策推行后,出现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鼓励了地主阶级的开荒和买地行为,同时也确立了农民交租后的合法收益,因此生产力得到很快了发展,并为开创了秦朝帝业打下了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自然灾害和地主阶级的剥削本性,封建社会出现了诸多农民起义等社会动荡的局面。
私人企业一般生产资料私有,以注册资金和其它财产为有限担保,工人享有法律所付予的休息权和薪资待遇,一般生活也有保障,私人企业一般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因此生产力水平较高,但是,由于生产资料的私有性,事实上企业主在社会地位上存在优越性,容易出现阶级矛盾,正如宪法所说,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但阶级斗争还将长期存在。
为了减少阶级矛盾,企业主应为工人提供企业内部创业环境,提供学习晋升机会、减少对工人的奴驭,避免两极分化,如果企业主的资产达到一定规模后,应肩负起社会责任,对社会进行义务捐助,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以利于社会安定。
四、全民企业
全民有企业(公有制国家的国有企业)属于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鸦片战争过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我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马克思思想的传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胜利。
原始的全民企业是国家通过没收、征收资本家、地主官僚的产业并改造为全民企业,随著社会主义法制的建立,我国政府建立起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产业,为提高生产的积极性,我们也将长时间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以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会主义产业法律体系。
从历史唯物主义上说,共产社会是社会的最高阶段,但也不能呈现跨越式发展,即必须在保证至高的生产力的前提下最终才能实现共产主义。
为了保障生产力,我国全民企业近年来已实现改制,把单纯的全民企业改制为国家控股企业,以多种所有制的激发企业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由于全民企业地位的特殊性,所以必须对管理者有至高要求,管理者必须有至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情操,必须广泛接受人民监督,支持和配合财产公开制度,应照顾员工的学习生活,用开明的企业内部制度激发员工创业热情,鼓励优秀社会人士加入全民企业(国企),对全民资产有增值保值的崇高义务。
五、和谐发展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我们对最终实行共产主义任重道远。
首先,我们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说:“我们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大多数人共同富裕,如果出现了两极分化,我们的改革开放则失败了”。多种所有制形式是发展过程,发展公有制才是最终目的,发展生产力,对国民的生活提供物质保障,建立配套的国民生活保障制度,避免两级分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下根据三无企业、个体企业、私人企业、全民企业的不同性质,本人对政府行为提出一些要求。
三无企业:政府应鼓励业主转换工作岗位,到企业务工,如果有条件的业主,政府应扶持其成立个体户,使其成为对社会行为负责任的企业实体,对不负责任的业主应组织社会人士劝导,违法犯罪的必须追究。
个体企业:政府应加强对其家庭成员的社会生活保障,由于个体企业的责任的相对无限性,客观上形成了业主的心理压力,政府应组织社会人士对其进行无偿援助,对有条件的个体企业,政府应从资金上支持成立私人企业,对长期亏损的个体企业政府应为其谋求工作岗位,组织到私人企业或全民企业务工。
私人企业:政府应按照社会主义法制精神保障其资产的合法地位,依法保障工人合法权益,鼓励业主为工人提供内部创业环境,形成创业者与企业共享红利机制。
全民企业(国企):企业领导人应严格用共产主义信念要求自己,廉洁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保证全民资产安全的前提下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吸收社会精英参与企业营运,并有肩负对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的责任和义务。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