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思潮破产的征兆——评《中国站起来》
精英思潮破产的征兆——评《中国站起来》
精英思潮在中国的泛滥已经很多年了,“精英”本来就是西方刻意向中国输出的概念,它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始见于世界银行对华的白皮书,与“愚昧无知”的“群氓”相对而言,是对新中国草创的毛泽东时代的“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的否定和逆反。
从此精英思潮犹如一股黑色的旋风猛烈席卷中国思想界的大地,表面上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以“多元化”为标榜;“惊世骇俗”的“创新”层出不穷,但是剥开那些色彩斑斓的外衣,人们发现,内核却是千篇一律的“全盘西化”,以及为前者扫清道路的对中华民族的全面否定;并无任何稍具有益于人类,从而有利于中华民族前进发展的新东西,究其实质,不过是向着西方哲学西方文化的“一边倒”,精英们口头上声称“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是我保护你发言的权利”实际上在精英们控制的主流媒体上是不会登载半点对“全盘西化”的非议的,只有单方面将非议一概斥之为“爱国贼”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大张挞伐,不许发言,从而造成思想界的一毒怒放,万马齐喑,阴暗而压抑。
精英思潮的思想武器是“科学主义”也就是所谓“逻辑实证主义”,它把形式逻辑夸大为唯一的,普世皆准的方法论,企图一口吞下辩证哲学,但是悬挂这面华丽大旗的旗杆却是如孙猴子的尾巴一般的杜威实用主义哲学。
精英思潮的纲领是所谓“普世价值”,它以美式“民主”为招摇,是阶级社会中强势集团的“民主”,是只有精英们才能享用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它与人民民主,也就是多数人的民主格格不入。
草根的觉醒
然而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毕竟是辩证法的,而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它是运动发展的;事物内在的和外在的对立双方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着,精英思潮本身也脱不出这一规律。精英思潮曾经一鼓作气横扫中国思想大地,然而随着时间之矢的一往无前,正在不可避免向着再衰三竭“迈进”。
精英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源于国内外的社会变动,精英思潮行将从顶点跌落还是源于国内外的社会变动。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形势的巨大的发展变化,开始逐渐戳穿了精英思潮用智慧的光环伪装的谎言,半殖民地化的恶果已现端倪,少数精英广厦千间,山珍海味,宝马香车,二奶成群;广大平民房无片瓦,粮菜含药,车船拥挤,持家艰难。于是“坚冰”受到了太阳的照射,溶化已经不可避免,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当两强之一的前苏联突然象一座沙塔一样崩溃的时候,人们立刻回忆起毛主席关于前苏联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的预言,回忆起那被精英们故意遗忘的预言,那被精英们嗤之以鼻的预言,那被无情的事实检验出来的真理。人们为这预言的神奇所震撼,再次领略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辩证法大师的教诲,有如大梦初醒,于是草根们开始了逐渐脱出被精英忽悠的思想历程,辩证法开始在民间回归。
草根的觉醒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与日俱增,从大地中渗出的涓滴滚下斜坡峡谷,奔向溪流,汇聚江河,向往海洋。
《中国可以说不》是精英阶层分化的前奏
象牙塔中的精英阶层感觉到了塔基下面大地的轰鸣,气急败坏的举起了围剿讨伐的大棒,“粪青”、“暴民”、“爱国贼”、“狭隘的民族主义”之类的帽子如雪片一样飞来,在网上开始了激烈的围剿与反围剿,乃至叫阵和“对骂”。但是精英的思想武器实在贫乏,除了把从半殖民地旧中国时代继承的“言必称希腊罗马”发展为“言必称美国西方”之外,就是造谣,诽谤、漫骂一类的下作伎俩,所谓“真知灼见”被无情的事实砸得粉碎,反而使自己荣膺了“砖家”“叫兽”的雅号。
精英的阵脚开始动摇,“铁板一块”的精英阶层出现了裂痕,面对美国西方对中国围堵的加剧,一部分精英想不通,怎么“老师”对“学生”如此仇恨,如此恶毒呢?因为他们曾经天真的认为只要“融入西方”就能圆中国的强国之梦,西方也会如孔圣人一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本来是他们对中国人民的欺骗,多年如一日,当作“真经”念念有词,最后连自己也把它当作真理了。可是,西方的当头棒喝将精英中的一部分从美梦中打醒,这才发现人家并没有敞开大门迎接中国的“融入”,敞开的只是容纳仆役的别院侧门,于是对自己过去的“人云亦云”“洋云亦云”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于是在上世纪末三本《中国可以说不》应运而生了。
“说不”是精英阶层分化的前奏,精英的中下层中开始有人跳出来,不再追随精英上层的说教,开始了独立的逆向思维。然而这个独立思维却不可避免的还跳不出精英惯性思维定式,师法的是西方世界中一些日本人要求对美国说不,是在西方所谓的“国际社会”中争取所谓“平等”地位的“说不”,是按照人家的“国际惯例”来说不,并非独立特行的分庭抗礼,当然跳不出西方思想的藩篱。
但是这毕竟是一声抗争的呼唤,而且是由精英的叛逆所发出,难能可贵非同一般,犹如在一潭死水中投入了一块石头,肯定激不起千层波涛,却也漾出一圈圈不大不小的涟漪。虽然如此,仍然使国内的超级精英和西方的大人先生非常不快,国内的讨伐,国外的问罪立刻比肩接踵而至,于是这微弱的呼唤很快就湮没无闻了。
《中国不高兴》在精英思潮中异军突起
时隔十三年,中国经济体系在依付性的泥坑中愈陷愈深,自主创新举步维艰;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负重与日俱增;美国对华形成大月牙形包围圈,咄咄逼人;西方唆使众多邻国蚕食中国海疆陆领,烽烟日举:屈指可数的友好邻邦屡遭打压离间,政局动荡;且复台疆藏独鼓噪于内,西方强敌施压于外,所谓“民运”小丑则内外跳梁;形势不可谓不严峻。位卑草根,忧心如焚,却仅能在网上呐喊:精英上层却依然故我,妄言盛世,歌舞升平。
08年的火炬事件和314藏独闹事和09年疆独闹事再次敲响了警钟,西方事前的阴谋策划,事件中的推波助澜,事后的无理指责,通过CNN等西方媒体的无耻行陉在世人面前暴露无遗。大批前往西方留学以实现“个人价值”的青年学子倍尝“二等公民”的酸辛,亲身体会到西方所谓“人权”“民主”的虚伪;因此有了护卫火炬的暴发,同时也进一步催生了国内精英阶层的分化;这就是《中国不高兴》背景。
“不高兴”与“说不”的策划人均为同一,媒体报道定义为“《中国不高兴》是《中国可以说不》的升级版,升级二字形象得很,“不高兴”的确不再是“不满情绪”的宣泄了,而是背负着强烈的使命感,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一方面是“表达中国未来国际政治走向的民间思考,” 另一方面是“这本书就是写给知识分子看的,要鞭策他们,刺激他们,唤醒他们。因为无论个人和国家都要有大抱负和大担当。否则,不只是西方人、中国人不高兴,整个人类都会不高兴。”(2009年03月19日《东方早报》对宋强的黄纪苏专访)动静与立义之大溢于言表。
“不高兴“的五位作者均为知名人士,“知识精英”的身份是毋庸置疑的,而“说不”在产生前后人们都不知道他们究为何人。因此“不高兴”拥有较大的知名度,从而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所以这已经不是一块“小石头”了,而是一支吹响的号角。
“不高兴”在不平凡的2008年后出台,恰逢爱国主义高涨的时机,可谓顺风顺水,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抑或还有半信半疑,反响均强烈,故有死硬精英指斥为“大赚稿费”之说。
但是,“不高兴”所得的支持率虽然不算小,却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值,于是他们叹息为“左右都不爱”;精英上层当然不会喜欢这些叛逆,草根也满腹狐疑,使他们自感处境尴尬。
所谓自由主义阵营将“不高兴”视为异端邪说,极尽讨伐围剿之能事,这让“不高兴”非常想不通,明明大家都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相煎何必如此之急。他们很有些愤愤然:“王小东作为中国著名的民族主义者,挨了自由主义者不少骂。我看了他的一本书《天命所归是大国》后,惊讶的发现王小东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主张对内实行民主体制,对外执行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在他身上是统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王小东比中国右派们更美国。其实,很多洋人,如不少美国人,法国人,日本人都是民族主义者,但也同样支持自由主义,这非常自然,一点都不矛盾。”(《日渐强大的中国民族主义——读摩罗新书随想》曹豫生2010-02-07 19:55)
实际上中国所谓的自由主义阵营不过是买办的智库和马前卒,他们掀起的精英思潮其目的是变中国为西方的附庸,并非要让中国成为如西方一样的列强,正是在这一点上,“不高兴”与统辖中国自由主义阵营的精英上层分道扬镳了。买办们以奴才总管而自豪,“不高兴”则以沦为殖民地为耻,要独立,要强国,要对世界有“大担当”,以“民族主义者”自诩。
“不高兴”一方面对“一代精英”在中国宣扬“自由主义”予以肯定,另一方面则对他们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只要个人利益不管国家存亡的卑劣深恶痛绝。王小东认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思想精英的最大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他们毫无必要地把政治民主与逆向种族主义联系起来,另一个是他们过于肤浅地把个人自由与不负责任和颓废联系起来。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们的活力与进取精神消退了。”(王小东:《中国精英的衰败与重生》)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草根们则充满疑虑而隔岸观火冷眼旁观。对此“不高兴”却并不遗憾,因为他们并不在意草根的向背,王小东说:“无论是设定大目标,还是实现大目标,离开了精英是不行的。那种所谓依靠民间草根解决一切问题的观点绝不是实事求是的。就是倡导“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的已故毛泽东主席,在他的真实的政治和军事实践中,精英主义的倾向也是明显的。列宁提出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思想,本质上也是一种精英主义。我在一次演讲中说过:“我们必须承认,精英或贵族阶层在历史上往往能起远远超出他们的人数比例的作用。”我们的民族绝不是不需要精英,而是不需要猥琐化的精英。我们的民族需要具有远大视野的精英,需要精英的重生。以中国之大,人口之多,这样的精英肯定是存在的,只是我们的民族能不能够提供一个让他们成长起来的土壤。这样的精英也许不多,但只要让他们成长到一定程度,则整个精英阶层就会更新。本文就是想为此尽一份绵薄之力。”(王小东:《中国精英的衰败与重生》)
这就是“不高兴”的支持率达不到他们的期望值的原因所在。
《中国站起来》的宣言提出了两大任务
“不高兴”的呐喊尚言犹在耳,第三波的号角又吹响了,一群更大更知名的精英隆重推出了《中国站起来》,与“不高兴”的出世的时间间隔不足一年。
《中国不高兴》尚还站在精英内部进行反叛,《中国站起来》则是釜底抽薪,竟然声明与精英思潮彻底脱离关系,完全站在对立的立场上向精英思潮宣战了,请看他们的宣言:
拒绝西化
拒绝西化
重返巅峰
批西方、批洋奴、批精英,改变全球化的国际惯例
爱中国、爱愤青、爱草根,树立大国民的民族信心
《中国站起来》的论点论据的确有很多是值得商榷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当然《中国站起来》也不是一无可取之处的,至少他反对西方帝国主义霸权的主旨的确是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头等重要的任务;所以,这宣言是没有问题的,正是时代潮流的呼声,是对精英思潮造成中国思想界灾难性后果的声讨檄文。
宣言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向中国思想界提出了提出了两大任务,一内一外。一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正确的方法毛主席早就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批判的继承,继承其民主性的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一外是对外来文化即西方文化的吸收,套用毛主席的指示,当然也应该是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绝不是精英鼓吹的美式民主,而是民主这个中国词的本义——人民当家作主),剔除其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糟粕。
《中国站起来》自己对这两个任务的执行在很多地方与上述的方法有违,然而他抛砖引玉的作用却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是应该加以肯定的,自鸦片战争一百多年来,中国被强制西化,传统文化被强制打断,是到了应该认真总结的时候了。也就是说《中国站起来》应该只是开头,并非结尾,完成这一任务并非精英的专利,草根们,一切爱国的中国人应该有勇气、有智慧去完成这一伟业,因为这是中国复兴,中国崛起的必要条件,就如所谓“文艺复兴”成就了西方崛起一样。
《中国站起来》与精英思潮分庭抗礼
《中国站起来》的作者摩罗曾经是位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者”,是精英思潮推波助澜的弄潮儿,有位精英称:“在中国思想界,摩罗是一个标杆性的人物。”如今他反戈一击了,也是一位精英的作家刘震云说“二十年过去了。没想到摩罗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中国站起来》,让摩罗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对他这种转变的惊奇,甚至超过对这本书内容的关注。是摩罗变了,还是世界变了?还是摩罗与世界的关系变了?”他这样描述摩罗的转变“摩罗由什么都不相信,转变到开始相信中国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力量。中国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和史密斯一样,一直在说普通民众不好,愚昧无知,目光短浅,见利忘义等。摩罗以前也这样说过,现在他开始反对这些说法。论述到民间和民间文化时,摩罗的文字饱含深情。他甚至和毛泽东得出一样的结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的动力。”在这一点上,我和摩罗和毛泽东的看法倒完全一致。”(《摩罗为什么否定“五四”和鲁迅》刘震云(2010-01-25
结语
一场席卷中国思想界的风暴就要来了,就如历史上这样的风暴一样,它也是在占统治地位的思潮行将破产,从这个思潮内部开始发端的,这次也不例外;从“说不”经“不高兴”到“站起来”,是来自精英思潮内部对对行将破产的精英思潮的三次冲击,一波胜过一波,中国思想界更加威武雄壮的活剧还在后头哩,中国思想将在这个思想风暴中实现自己的精神湼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舖平道路,我们没有理由不举起双手欢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