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金融复合战14
气候金融复合战
——当世界统治中国
第三章 人类排碳史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温斯顿·丘吉尔
全球现代化进程是一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历史。如果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产业革命算起,已经持续了250年时间,比人类开始专门观测和记录气象数据的历史略长50年。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逐步加快,排量日益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存量日积月累,越来越多。
但是,现代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极为不同的进程路径和时间节奏,完全是一个不对等、不平衡的漫长复杂过程,二氧化碳的排放和积累带有显著的区域性排碳特征。伴随这个过程的是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掠夺、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争夺称霸战和世界大战、美欧思想话语体系主导世界和国际贸易体系、市场和产业链分工、金融游戏规则的形成、以美苏为主要对峙力量的长时间冷战状态、苏联的解体、全球经济私有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中国家重返现代化进程、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加速以及以及全球私有化最终铺开。其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世界上所有大国中最为漫长、曲折、复杂和痛苦的,付出的代价也是最为高昂、残酷和悲壮的,而且这种高昂的悲壮依然在延续。
一、排碳第一期(1760—1919,历时160年)
1652年—1674年,英国与荷兰发生了争夺海上霸权、海外殖民地和全球贸易主导权的三次战争,荷兰被彻底击败,英国夺取了荷兰主导下的商业资本主义贸易主导权权。此前,英国已经先后打败了海盗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同时,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大陆民族国家纷纷崛起,形成了大陆均势制衡、分别殖民扩张的欧洲母狮群壮大局面。有过百年战争积怨的英法两强处于相对均势状态,谁也征服不了谁,谁也当不了统治欧洲的雄狮,无力统一欧洲,只好在相对和平的欧洲均势局面下对外扩张,发展各自的海外殖民地。但从176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开始,西欧国家的工业化浪潮迅速掀起,欧洲大陆步入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大英帝国依靠强大的“日不落”舰队、新技术、新产业和金融体系,首先建立了全球性的殖民体系,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的独立和扩张、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帝国横扫欧洲、俄罗斯帝国崛起、德意志帝国崛起,英国成为海上霸主,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国际金融集团形成欧美两大互联体系,欧洲母狮群为争抢地盘和食物而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帝国覆灭、奥匈帝国崩溃,俄罗斯帝国垮台,最后到一战结束,历时159年。
这一时期的核心技术有二:一是燃煤蒸汽动力的发明应用,人类首次从手工干活、骑驴骑马坐牛车进入燃煤蒸汽动力时代,这是“煤汽动力革命”;二是燃煤电力的发明应用,人类进入燃煤电气时代(也包括水电,但这里不讨论),这是“煤电动力革命”。因此,这一期的排碳本质是动力革命,煤炭成了工业的粮食,英镑构成工业化和国际贸易的货币基础,以美林、罗斯柴尔德等家族为核心的欧洲银行家集团大量出现,迅速垄断了欧洲金融市场,并向北美金融市场大踏步进军,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也在欧美迅速普及。所以,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英国海上霸权+煤炭能源+英镑+欧洲金融集团控制的国际金融市场+欧洲思想话语体系。
随着大英帝国殖民暴发户的“模范”标榜,欧洲工业化进程快速展开,城市化浪潮风起云涌。到1900年代,比利时、法国、西班牙、德国、俄国、荷兰、葡萄牙、意大利、匈牙利等所有欧洲主要国家相继完成现代化。美国从英国购买大量机器设备,并领先英国之外的其它欧洲大国于1850年代迅速完成工业革命,且带动了加拿大等国的现代化进程;亚洲大陆只有日本于191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被两次瓜分洗劫沦为半殖民地,印度完全成了英法殖民地,南美洲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狂欢殖民地,非洲沦为美欧的苦力和资源殖民地,伊斯兰世界被全面肢解而陷入长期纷乱状态。
将煤炭燃烧转化成能源,锅炉、机床、发动机、电动机、机器、炼钢炉、开采冶炼设备、化工合成装置、汽车、火车、轮船等开始大量消耗煤炭,魔鬼气体二氧化碳被疯狂排放。
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其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占比达到罕见的45%(当时的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但都是盆碗坛罐、农副产品和金银细软等低端落后的活命农耕娱乐经济,跟南宋的经济结构差不多),法国占12%,美国占11%。由于一战的消耗,到1919年一战结束前,英国已经走过了最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到1914年一战爆发),日不落帝国见顶回落,如日西行。但就在这种情况下,它的耗煤量和排碳量依然是世界第一。
在本期内,世界排碳量绝对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地区,英国是当仁不让的排碳老大,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俄国等七国是全球最主要的排碳大国,它们正好是后来的G7+1集团。全球排碳量快速增加,生态环境遭受大规模污染破坏。但欧美国家在这一期里究竟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已经很难确切考证。不过可以大概估算一下,看看它们的历史积碳情况。
到1918年一战结束前,本期排碳老大英国的耗煤量(不包括石油和天然气)以及主要生产技术和经济指标如下:本土平均人口约3800万,年均耗煤量2.4亿吨,占全球耗煤总量的28%左右(1913年八国联军侵华时,英国年耗煤量达到创记录的2.92亿吨,以后进入稳定增长期),共耗煤384亿吨;先进技术原创率超过50%;出口超过全球贸易的一半;经济总量全球第一,约占全球的40%,人均GDP世界第一;老牌欧洲金融家族集团的国际金融控制率超过了95%。
大略估算一下排碳第一期159年里的全球排碳量。以英国年均耗煤量2.4亿吨计,占全球年均耗煤量的28%左右,则排碳第一期的全球耗煤量至少在1363亿吨以上,本期石油、天然气的消耗量不算太多,但少说也有耗煤量的30%,则矿物燃料的总消耗量就在1772亿吨以上。
1吨标煤能释放多少二氧化碳?大概有2.62吨。1772亿吨标准煤排放的魔鬼气体总量约就是4643亿吨,其中排碳老大英国累计排放魔鬼气体1300亿吨,国民的人均历史积碳为3421吨。
排碳第一期的极端气候现象
这一期里有记载的极端气候也在很正常的波动范围内。
1、1780年西印度群岛超级飓风
2、1782年大西洋特大飓风
3、1788年中国长江特大洪水
4、1841-1843年中国黄河连续三年大洪水
5、1881年瑞士普拉腾堡科普夫山大山崩
7、1889年美国南福克大坝洪水滔天
8、1890年美国路易斯维尔市超级龙卷风
9、1900年美国加尔维斯顿特大飓风
10、1906年香港黑风暴
由于缺乏该期内的可靠记录,其它极端气候事件很难查到。
中国是排碳一期的大肥牛
在排碳第一期,中国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暴民造反、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魔幻儿戏、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内忧外患的战乱瓜分,迅速从50年前的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沦落为半殖民地的世界最大肥弱国,割地赔款,贱卖资源,军阀混战,持续动乱,陷入民不聊生、背井离乡的悲惨境地,刚刚缓慢起步的现代化进程被彻底打断。碳排放无从谈起,只有生灵涂炭,还有大批逃往海外的华人沦为碳奴,为美欧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去挖煤建桥修铁路,肌弱骨瘦面如碳。
这一期里中国被强加了以下不平等条约:
1842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打得对外开放,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1843年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英国获得关税自主权和司法审判权,且“将来大清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英人由此可以享有今后清朝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这就是“利益均沾”的由来。
1844年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美国获得在通商、外交等方面除割地、赔款外与英国完全同等的权利,而且在许多方面危害中国更厉,比如,“倘中国日后欲将税率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此为中国近代史上损害国家利益最严重的“协定关税”之始;片面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等。
同年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法国获得与英美大同小异的一般权利。
1858年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
1858年与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除了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内容以外,增加了列强的耶稣教教士在中国自由传教、并受到保护的权利。
1860年与英国、法国、俄国分别签订《北京条约》,扩大了《天津条约》的内容,而且攫取了一些新的侵略权益,天津开埠后,西方强盗有了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割占九龙司、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英、法侵略者可以公开掠卖中国人口出洋做奴隶、当马牛;军费赔款是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残酷掠夺;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开放口岸已深入从沿海各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
1861年与普鲁士、德国签订《中德通商条约》,普鲁士取得其它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同等特权,中普《通商条约》签订10年后,德意志帝国崛起,这个条约为德国所继承,成为中德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76年与英国签订《烟台条约》,扩大英国特权,赔银20万两。
1887年与葡萄牙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葡萄牙一体均沾列强特权,仍允葡萄牙永驻和管理已占领了300年的澳门以及属澳之地。
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的宗主国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日本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由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
1896年与俄国签订《中俄密约》,1900年代初,俄国开始修筑横贯欧亚两大洲即西起莫斯科、东达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西伯利亚五大铁路。1894年,铁路修到了外贝加尔地区。俄国竭力想取道我国东北筑路,这对扩张俄国势力将大有好处。正值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我辽东半岛,在《马关条约》中最初有割让辽东半岛的条款,这对沙俄在远东的扩张极为不利。于是,沙俄联合德、法两国对日本进行交涉,通过追加中国对日赔款,换取日本退还辽东半岛。在交涉中,俄国扮演了一个为中国“打抱不平”的“救星”角色,乃乘机向清政府索取“报酬”。为扩张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财政大臣维特的关于西伯利亚铁路穿过中国东北地区直达海参崴的建议很快得到了沙皇的批准。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4月,沙俄驻华公使喀西尼向总理衙门正式提出这一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在莫斯科举行。沙俄别有用心地邀请清朝权臣李鸿章参加典礼,并待以国家元首之礼。此间,尼古拉二世特命财政大臣维特、外交大臣洛巴诺夫与李鸿章进行秘密谈判。谈判期间,俄方利用清政府部分官僚急于同俄国结盟的心理,把“借地接路”作为实现结盟的先决条件。为迫使李鸿章就范,俄方不断施加压力,威胁讹诈,以中断谈判相要挟。后来竟然将单方面拟定的《中俄密约》约稿交与李鸿章。同时,沙俄还使用重金贿赂的卑劣伎俩,向李鸿章许诺,如果“接路”顺利进行,将付给李300万卢布酬金。李鸿章没有提出实质性的修改意见,就把约稿转奏光绪帝请旨,并电催清政府准其画押。1896年6月3日,中俄双方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中俄密约》(正式名称为《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或《防御同盟条约》)签字仪式。该条约共6款,主要内容是:1.如日本入侵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土地,中俄两国应以陆海军及军火、粮食互相援助,战争期间,中国所有口岸均向俄国兵船开放。2.中国允许华俄道胜银行接造一条由黑龙江、吉林至海参崴的铁路,无论战时平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和军械。《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彻头彻尾的强盗条约。它的签订,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这对于俄国将侵略矛头进一步伸向华北及长江流域,进一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争夺远东霸权,具有重要意义。
1898年与英国签订《拓展香港界址专条》,英国拓展香港地界,强租“新界”99年,英国正式管治香港,香港从此开始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1997香港回归祖国。
1901年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签订《辛丑条约》,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迫使清政府铲除义和团,签订该条约。1、赔款。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2、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3、拆炮台、驻军队。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山海关至北京沿铁路的12个地方驻扎军队;4、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5、对德、日“谢罪”。清官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6、惩治附合过义和团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被监禁、流放、处死的官员共百多人;7、设立外务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
1915年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秘密条款。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欧美列强无暇东顾之机,于1915年向袁世凯政府提出,共分五号二十一条,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扩大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延长旅大等地租借期,承认日本在东北南部、内蒙古东部的特权,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割让别国,聘请日本人充当政治、财政、军事顾问,中国兵工厂、警政由中日合办,等等。袁世凯复辟称帝心切,为得到日本支持,于5月9日接受其大部分条款。
在排碳第一期,奥斯曼、奥匈和俄罗斯三个传统大帝国相继崩溃解体,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相继成为现代化大国,苏联取代俄国后迅速扩张并试图建立一种新的文明体系,世界进入现代帝国时期,中东阿拉伯伊斯兰地区沦落为现代帝国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欧洲依然是一堆难成型的帝国积木。到一战结束时,美国已经全面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为以后西方七国集团的形成奠定了国际地缘政治基础,也为后来美苏争霸的两级世界埋下了伏笔。
此时的中国却在半殖民地的列强瓜分中陷入了内乱、革命、军阀混战、内战等一系列的文明连环大动荡中,被迫艰难步入的缓慢现代化进程变成了一场令人窒息的梦魇,差点亡族亡国。真是天佑中华,没有步奥斯曼和奥匈帝国的后尘。
排碳第一期总括:欧美跨进现代,列强疯狂排碳,中国恰似睡牛,被人宰割分赃。
图表20 排碳一期160年排碳十大国
(全球总排4643亿吨,年均排碳29.02亿吨,十国占比84.09%)
图表分析:
十个排碳大户的总排量占全球总排量的90%以上,人类现代化进程集中在极少数国家的现象非常突出,绝大多数国家还在落后的一亩三分地里做梦,现代意识尚未觉醒。本期突出特点:排碳大户的排名与其经济总量排名几乎完全一致,经济效率一贯低下的俄国是个例外。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列强主导了该期世界,从殖民地攫取廉价资源、能源和劳力,向全球输出高价商品,鲸吞了全球绝大部分财富,从而奠定了后来200年的欧美“好日子”,一直潇洒挥霍到今天,仍然享受着高福利、高保障、高休闲的“三高”豪华奢靡生活。本期排碳十大户正好包括了后来的西方七国集团和俄罗斯,也就是现在所说的G7+1集团,外加主导了商业资本主义的老牌列强荷兰以及老资格的殖民强国西班牙和罗马帝国的尾巴意大利。十大排碳户中除美俄以外,均属中等人口国家,因此人均排碳量都很惊人,但因查不到当时的人口数据,很难估算具体数量,但肯定很大,这是确切无疑的。这里已经清晰地揭示了人均高排碳与战争武备支撑下的扩张掠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社会指标。
在排碳一期,欧洲体系的控世集团迅速坐大,形成了以犹太人和雅利安人为主体的两大金融控制集团派系,从欧洲本土向“新大陆”急剧扩张,牢牢控制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所有殖民国的经济命脉,并分化出了美国性的控世集团。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为产业资本主义的辉煌顶峰,资本主义向更高更强的资源资本主义升级,人类排碳也进入了更为疯狂的第二期。
昆仑神鹰2010年10月28日于青海西宁
交流:QQ464887811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