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僵局”与中国的外交选择
“利比亚僵局”与中国的外交选择
4月2日北约从美手中接过对利比亚军事行动指挥权,西方对利比亚军事行动进入第二阶段,行动代号也作了改变,标志着北约成为行动主导。正如前几篇文章曾经指出的,利比亚战事目前出现的僵局是一开始就能预料到的,不在卡扎菲政权和利比亚政府军有多强,而是北约、欧盟、美国、英国和法国、意大利等各方出现的空前的、难以克服的内部矛盾决定的。这种矛盾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利比亚是棋子,西方各方在利比亚问题上谁也不服谁。正是由于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应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中国外交的重点,不是“劝和”,不是去“拉架”(目前劝也没人听,拉也拉不开,这是一个规律),而是要预见到如果出现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总爆发的情况,保持主动的力量,以便能够发挥稳定的作用。
下面,分两个阶段对全面情况作出一个小的分析。
1、前一阶段的特点,是在国际社会对安理会1973号决议精神理解有分歧的情况下,美英法仓促展开大规模空袭,不仅打击了利比亚政府军,也造成了利比亚大量贫民伤亡和城市楼房被毁,遭致国际社会普遍的批评和谴责;同时,参战各方,特别是美法之间,行动所抱目的不一致,甚至相反,特别是法的目的一开始就直指卡扎菲政权及其本人,有“斩首”的动机,但美国不同意这样——美国选择的是对卡扎菲政权不断施加压力的办法,好使其接受由美提出而不是由他人提出的有关条件;同时,在对待利比亚反政府武装的态度上,美法之间意见不一致,也是很明显的;法国与意大利的矛盾也突出。
所以整个第一阶段,多国联军之间内部的矛盾难以解决,这也是美国要将指挥权移交给北约的重要原因。美国不仅仅是想从战争中抽身,也要从矛盾中脱身,美国的目的是达到了(但美国仍然掌握着北约),法国是被动的。
4月2日以后的军事行动由北约指挥,北约在美法矛盾中稍处于超脱地位,这对于北约比较独立地选择利比亚局势的路线是有利的。从4月2日以来的电视报道看,北约在利比亚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之间,似乎力图表明不明显偏袒哪一方,电视报道利比亚政府军遭到空袭,反政府军也遭到了空袭,而且遭到了“误炸”,造成了多人伤亡,这都说明北约是想使人看到它是“不偏不倚”的。在前一阶段美英法联军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普遍批评时,北约曾经宣称,行动应以“制止双方武装冲突”、“设立禁飞区”和“实行武器禁运”为目标,不应突破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精神,这几天的行动似乎表明北约执行的是这一方针。但这只是表象,进一步的行动并不完全确定。
2、利比亚的局势仍然是僵局,看不到政治解决的明确意向。4月10日有报道说,美国有意给卡扎菲个人一个出路——让他出任“非洲联盟名誉主席”,这样,既可以让卡扎菲下台,也不希望法国达到目的。
但是,很多迹象表明,法国越来越表现出将利比亚看作是与法国根本利益联系的倾向,不能容忍任何批评和影响。
有报道说,法国之所以对卡扎菲政权不满意,除了因卡扎菲不支持法提出的“地中海联盟计划”以外,还有在非洲进一步打开法“阵风”战斗机等武器出口市场等各种经济利益的考虑,卡扎菲在台上,法的计划就要受到阻碍,反政府武装上台,法的利益才能更有保障。
但是,法的这些想法,恰恰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美国从自身利益考虑,宁可卡扎菲在台上,也不希望法在地中海和北非“坐大”,那样无疑是对美在这一地区利益和影响力的严重削弱,美无论如何,是不会乐意看到法在这一地区“坐大”的。这就是法、美矛盾的症结所在。
3、这些,决定了卡扎菲的运气可能比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要好一点。法在第一阶段亮出的剑锋已经逼近了卡扎菲,然而,美却因自身利益的推动出人意料地转到有利于卡扎菲的位置上。
但不管怎样,这始终没有改变利比亚这样的第三世界小国任人摆布的命运。法的想法遇到的是美的高墙。
所以,中国与俄罗斯这样的安理会常务理事国应冷静观察利比亚目前出现的复杂局面。中国的当务之急,还是稳定经济,稳定金融秩序,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需要,也是世界发展的需要。遇到问题需要中国表态时,必须始终坚持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法国总统萨科奇时所阐明的主张:各方立即停火,军事行动不能解决问题;回到政治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利比亚问题由利比亚人民自己去解决——这是目前解决利比亚僵局、化解可能出现的更大危机的唯一正确的出路。(2011。4。13)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