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外交软弱将抵消“亲民政策”的成果
中国的外交软弱将抵消“亲民政策”的成果
这些年,中国实施“亲民政策”,花了巨大的投入,如对全民实行保险,搞各类惠民工程。特别是农村,受益不少,先是取消各种税费,继而进行耕种补贴和推行医疗保险、老年保险等,而现在,所有的农民都将实行保险了。应该承认,近十年政绩最大亮点莫过于对农村的重视,不仅广大农民得到了好处,而且对于稳定社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国家的职能不仅仅是“亲民”,发展经济,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富裕,国家的首要职能是维护老百姓的安全。如果安全得不到保障,经济发展得再好,顿顿都有饭吃,有酒喝,也是令人惶惶不可终日的。
从现在的形势看,中国的安全大有问题,主要表现在外交上的软弱。
中国的外交软弱有种种例证,首先,对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的误判。以为苏联与美国的对抗已经消失,“冷战”不复存在,世界是“多极”而不是“单级”的了。同时还认为,中美不会对抗,会发展成亲善友好的关系。而实际情况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并没有放弃“冷战思维”和行动,“华约”解体了,“北约”并没有解散,美国逐步将军力从欧洲移向亚洲针对中国。美国领导西方集团,毫不犹豫攻打南联盟,轰炸我大使馆,入侵伊拉克,种种迹象都表明西方集团并不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和平。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还麻痹大意,总是怀有侥幸心理,以为美国不会攻打中国。
第二是所谓“韬光养晦”的战略思维的长期践行,客观上造成外交上的弱势。不声不响搞一些“杀手锏”以防风云变幻不是不可以,但是,人家的刺刀已经指向你鼻尖了,你还要“韬光养晦”吗?你就不站起来怒骂一句吗?当美国在中国黄海军演的时候,连俄罗斯还派飞机窥视美军的行动,而中国,一句强硬的外交辞令也没有。是不是有什么秘密的抗衡美国的行动呢?其实,大政方针,用不着神秘,不让全社会知道,群众只看美国威胁中国的表面现象,看到中国无招以对,就会引起人心浮动。再说这次“北约”轰炸巴基斯坦检查站,中国只是表示震惊,并不对巴基斯坦对北约采取的行动给予强烈支持,这难道不是示弱的表现?中国周边,只剩下朝鲜和巴基斯坦两个朋友了,如果中国不能保护他们,这两个朋友也会靠不住。
笔者隐隐感到,一些中国人有恐惧美国的心理,认为中国斗不过美国。其实斗得过斗不过,关键看政治集团的决心和智慧。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那么贫穷,那么落后,尚且能和美国一斗,何况今天是所谓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还有一些中国人,怕与美国公开较量后影响中国的发展,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你想和平发展,美国不愿意,他要遏制你,围攻你,最后征服你,就像他们攻打利比亚一样,战争早晚有一天要发生,狼真的要来。想避免不可能。
从中国的对外宣言和对内政策里也表现出软弱的心态,例如在前不久发布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里,几乎是向西方祈求和平,没有柔中带刚的品质,更没有表现出反对和平、反对对中国挑衅、围攻、甚至侵略的豪言壮语。白皮书后面有几句话几乎是对西方列强的哀求:“我们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传统,尊重中国人民对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社会稳定的珍视,理解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需要逐步解决的各种发展难题,理解中国人民渴望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富裕日子的心情,相信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诚意和决心,支持而不是阻碍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决定里,提到了文化安全问题,但是没有提出针对西方文化侵略的措施,深怕引起美国的不满。可见“恐美病”之严重。
今年中国出现的国际环境恶化情况,是数十年来错误思维和行动的必然结果。图思新的变革已迫在眉睫,与其被动挨打,不如奋起一搏,哪怕玉石俱焚,也要维护民族尊严和独立。要继承毛泽东敢于与强大敌人作斗争的精神,唤起全国民众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作斗争。我们主张和平,但是不惧怕西方对中国人的战争;中国要一手准备和平,一手准备反侵略战争;一手搞好内政建设,搞好经济、文化建设,一手准备抵御西方的围攻。既然战争不可避免,就应该加快和俄罗斯紧密结合的步伐,强力支持伊朗、叙利亚、巴基斯坦、朝鲜等国家的反西方殖民帝国主义的法西斯行为。总之,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围攻。如此,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一味妥协、退让,国家必亡,民族必殃。
(2011年11月29日星期二凌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