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一枝清荷:《C型包围》中的中国危机与美国意图

火烧 2010-03-07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C型包围》揭示中国面临美国C型包围的战略危机,分析中美地缘政治与军事态势,强调了解美国意图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一枝清荷:《C型包围》中的中国危机与美国意图  

               

一枝清荷  

有一本书,叫《C型包围》,是一位叫作戴旭的军人写的,在中国知道的人不算太多,喜欢的人却不少。对我来说,这实在是一部值得细读的书。因为在细读之后,它会让你感觉到一种痛,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袭来了。我不知道读过《C型包围》的人,是否与我有同样的感觉:有时候,半夜里醒过来,摸摸胸口还在跳,就会很高兴,因为活着就意味着还能再把《C型包围》读一遍,而读《C型包围》就意味着还活着。在这个处处有着生存危机、信用危机、道德危机以及战争危机的背景下,《C型包围》所暴露出来的危机感,不仅仅只是作者的危机,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危机。所以对于《C型包围》,我想把自己的表达说给两种人听:一种是读过《C型包围》的人,另一种是将要读《C型包围》的人。  

读过《C型包围》人知道,初看写的是中国面临的困境,实际上主要写的是美国咄咄逼人的全球战略。作者以军人的独特视角和敏感性,向我们展示了世界的另一面:战争,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现实。它不仅仅只是生活在纸上,电影镜头里,而是和我们每时每刻生活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凡的现实,这种现实表现在作者的论述中,就是和平与发展仅仅是事情的表象,我们所看到的和认识的一切,恰恰是被人为操纵的,是带有某种目的的。我想任何一个爱国者,当他意识到这点的时候,都是不可能冷静的。  

《C型包围》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美国。从戴旭的分析里,中国目前的地缘战略态势,已经陷入美国组织的C形包围之中。这个C字形包围,很类似中国围棋中的“虎口”,是危险万分的态势。我们知道在冷战期间,中国是处在美国的新月形海上包围之中。如今,C字型包围让现在的中国多了一个陆地上的新月。而这种态势,结合中国内部民族地区出现的动乱与外部环境的日益恶化——中国,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C型包围》中的美国,是一个人格化的美国。就像电影《黑客帝国》中的那个“母体”——她无所不包,掌控一切,她不带任何感情却又狡黠无比。这是一个可怕的对手,但想要成功地与这个对手周旋,就必须去充分了解它,去深刻认识它。那么我们该怎样应对?怎么去入手?在这些行为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从当前流行的“种族冲突论“或者“文明冲突论”之类的论调,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片面的结论,可这些东西归根到底只会把我们的认识引入歧途;而沿袭冷战思维,将美国与中国的冲突简单看作意识形态的斗争,或者所谓“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则是幼稚的,不符合现在两国的实情。  

国家间力量的角逐,庙堂之上的纵横捭阖。究其根源,当然最终要归结到国家利益。但是什么叫国家利益呢?如果将国家利益仅仅看作这个国家所有人的利益,将国家看作铁板一块,将国家行为背后的动机简单理解为“理性人”的利己。这样的比喻自然是生动而形象的,但并不能使我们对此的理解更进一步,甚至并不能够使我们走得比“种族冲突论”更远。要能够使认识上升到科学的层面,就必须懂得:国家利益绝不是一个笼统的全民概念,而应该是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一部分人也就是所谓“统治阶级”。  

因此研究美国做事的逻辑,不如研究美国统治阶级做事的逻辑。美国的统治阶级,毫无疑问是资本家。资本家处于统治地位,永远绕不开的一点是利润。无论是鸦片战争,羊吃人的圈地运动、黑奴贸易,还是发动世界大战,我们需要搞清楚,资本家及其所控制的政府中,资本无限扩张,追求利润才是他们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动机。除此之外的杀人、放火、贩毒,甚至种族灭绝都只是附带的东西,因为这些并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  

事实上,追逐利润的本性经常也可以被其他东西掩盖。经过二十世纪世界战争与世界革命风潮的洗礼,美国政府并不是简单地如企业一般追逐当前利益,一个“好”的政府会维护一个统治集团的整体和长远利益。此外统治阶级也会有分化,出现直接掌握政权的阶层。因此,美国政府与其说是一个资本家的政府,不如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属于华尔街金融大鳄,大军火商和能源巨头的政府。利润无疑是背后唯一的推动力,然而具体到美国的情况,美元和军队才是这个现代罗马帝国的核心。唯有通过美元的强势,美国才可以向全球收取铸币税,华尔街的金融巨鳄则可以顺利通过金融杠杆来剥削全世界。而维护美元强势的地位则必须依靠分布于全球的军事基地和航母,依靠对中东等关键地区的实际控制。美国军事力量的全球布局,美国正在不断进行的反恐战争与美国赖以大发其财的金融战争。这三者构成了一个整体。因此可以这么说《C型包围》的三个部分,是准确抓住了美国全球战略的要害。对于美国而言,其长远利益不是别的,就是保持目前这样一种地位,其他的短期利益必须服从这一长远目标。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中国和美国的关系究竟是怎样呢?从美国资本家的视角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中国是美国全球战略最重要的一环,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是符合美国当前利益的。这不仅仅体现在充斥美国各大超市的中国制造,近万亿美元的国债持有,更重要的体现在中国国内大大小小的美资公司与被美国控股的合资公司。这些企业源源不断地将利润输往美国;而将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和漂亮的GDP数据留在中国。美国和西方,为什么要来中国投资?是他们大发善心?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不依靠这些外国投资和外国工厂,就无法解决农民工的就业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这种说法在目前中国的社会背景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清荷认为,比起我国对于外来投资的需求,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才更加地刻骨铭心。对资本主义而言,什么叫先进生产力?是那些机器人,高端的自动化工厂么?如果你是这样看问题,那无疑是片面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先进生产力就是以更低廉的劳动力价格,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因此,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黑煤窑与血汗工厂代表的才是资本主义的“先进”生产力。资本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正如吸血鬼对鲜血的需求一般。发达国家为了预防国内发生革命而普遍采取的对劳动力自由转移的限制,必然促使其国内工厂和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向第三世界,向劳动力价格更低廉的地区搬迁和转移。这种趋势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这样的转移也就必然伴随着投资与技术转让,也就必然表现为接受投资地区经济和市场的繁荣。但这种繁荣,并不属于多数中国人,而恰恰是属于美国资本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中国这样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受到美国欢迎的。  

可是对美国而言,事情不会总是一帆风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美国的技术和资本优势可能弱化。虽赚得盆满钵满,但也培养起自己的对手: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未必会满足于别人吃肉,自己喝粥。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中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并且拥有优质廉价的劳动力,政治军事上也不像日本完全依附于人,加上国家对于企业和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使得中国成为有潜力威胁美国霸主地位的国家,这样也就威胁到了美国的最大利益。所谓怀璧其罪,拥有这样天赋的国家,必然成为打击的对象。当然中国并非其打击的唯一对象。凡是有可能威胁其地位的国家,美国从不手软。在《 C型包围》 第三部分“反恐战争”中,作者对此进行了生动而翔实的阐述。中国政府即使再温顺,再民主(反对派上台也一样),只要不是完全受其控制,只要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那就一定是被重点防备的对象。  

不过这样一来,也产生了矛盾。中国的发展,符合美国的短期利益,甚至美国想要维持自身的发展还必须依靠中国。但这并不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怎么来解决这一矛盾?当然可以想办法换上一个听话的政府,使得对方政治上依赖于自己。但这还不够,因为政权的更迭不是能够完全控制的,俄罗斯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要想一劳永逸,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发动颜色革命的同时,利用一段权力的真空期,将中国新疆,西藏等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土彻底分裂出去。最好是分成七八个小国家:这样既可以为其创造财富,又不具备挑战其全球霸权的可能。其中分裂出来的某个部分,可以仿照东欧或者台湾一样,作为一个典型,进行扶持。因此,戴旭提出的“2030年肢解中国”的观点,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符合美国统治集团利益的,必然会一直奉行下去的政策。而这样的结局,应该也是刘晓波这样的民主斗士们所追求的和乐意看到的。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中国是拥有核武器,具备全球打击能力的国家。美国不可能亲自出面与中国进行正面对抗,甚至也不会进行全面封锁,因为中国的大部分产能,大部分GDP都创造给了美国资本家。美国处于全球霸主这样一个地位,也不允许其抽调全部的军事力量来对付中国。如果这么做,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在元气大伤的同时,会被自己欧洲盟友们夺走霸主的位置:一旦失去霸主地位,失去了美元的信用,那对于这个帝国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他陈兵于中国四周,一方面可以帮军火商推销产品,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施压。有可能发生的军事进攻,其威慑意义却大于实际。很多事情本也可以假手他人:新疆局势的恶化不是和美国人进入阿富汗相当吻合么?真正的棋子根本不在我们国土之外。美国期待的是我们内部,我们自身的某种变化,等到那个期待成为现实,再过来摘桃子不是恰好顺理成章?  

看看过去的苏联,就很清楚:他们真正仰仗和寄予厚望的力量,是台独疆独藏独等民族分裂势力,是潜伏于我国境内众多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大大小小高唱普世价值的美国鹦鹉。军事基地与航空母舰,如果不是为这些人壮胆,为他们保驾护航,那又是来干什么的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