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到了自己心仪和向往的新体诗
我见到了自己心仪和向往的新体诗
——喜读刘著《闲居杂咏》
马望野
===============================
前言:
中秋过后,收到久已盼望的一本精美的书画册:《我们的家》。这是老战友刘和黄老两口答应送给我们老两口的从来没有那么珍贵的礼物。里面不仅有他俩从幼到老的生活照片,还有意想不到的诗篇手迹。看到他们青春焕发到睿智老成的形象,不由得我不感叹那艰辛辉煌的人生道路。而读到老刘手书条幅和激越诗情,更使我不能不惊讶那卓越非凡的艺术造诣。当年,在我和老刘一起从事新闻工作的时候,我知道他字写的比我好,书读的比我多,文化程度比我高,生活阅经历比我丰富;但是,他跑的是体育,我跑的是文艺,却从来没有发现他一直爱诗读诗写诗,而且成色和品质是那么的别具一格、雅俗共赏!真是不能不让我这一个也算是爱好和尝试过合仄压韵、寻章摘句的后生自愧弗如了:至少,他的笔力要比我更潇洒,更开朗,更深沉,更从容,更多思,更睿智,更丰富,更辽阔。。。。。。
老刘把他的诗辑名之曰:《闲居杂咏》。他很谦虚地写道:“我这一辈子都在读诗,但不敢说会写诗。古典诗词在格律上、音韵上都是有讲究的。我年幼时缺乏严格训练,难以像父辈那样出口成章。年纪大了,又没有耐心去调平仄,查韵书。我的诗只是顺口溜而已。旧体诗有个特点就是简练,可以把一个人的行为、思想、感情浓缩在四言八句里。所以我也常写些不象样的旧体诗,用以抒情记事。这里所录的是我至今还记得的少数几首。我从小就学写字,五十岁以后把写字作为一项养身健体的功课来做,大半辈子从未间断。日子长了,对自己的字也有点敝帚自珍的心态。我把选出来的诗用行草抄出来付印,也是多留一点纪念。”其实,作为挚交的老哥儿们,如果用一句“诗书两绝”来形容之,也不算为过,并不是开玩笑。这里,咱们就只讲诗吧,他这些“抒情记事”的“不象样的旧体诗”,在我看来,却是很有章法的新体诗。她既有古典的形态,又有现代的韵味。她能朗朗上口,又能深深感人。她是我手写我口,又是老妪亦能解。她会低吟浅唱,又会铜琶铁板。她有小桥流水,又有海阔天空。。。。。。。记事,写景,抒怀,咏世,无所不可,无所不能。在老刘的手里,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谓余不信,下边,就分别来赏析和体味一番吧!
一说记事的——
《七旬记摔交》
厌说七十古来稀,
昂首阔步下楼梯。
举足踏空腰着地,
翻身幸免嘴啃泥。
轻抒残褪徐徐起,
慢转腰肢缓缓移。
此身已是龙钟态,
莫笑廉颇老来痴。
一九九四年摔交后口占自嘲。
——马氏子曰:
在他笔下,有动作,有体形,有过程,有感情。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老头儿。乐观,顽皮,恰似少年。
《装修》
京城居室竞装修,
老夫无意争上游。
四壁光洁明如镜,
不追豪华也风流。
——马氏子曰:
好一个“不追豪华也风流”!这是对庸俗挥霍的文雅反叛。这是土财主的浅薄遇上了老干部的深沉。这是暴发户难以抵挡的书生气的颠覆。也真称得起是“光洁明如镜”,言简意骇,意味深长。。。。。。。
《听孙儿读书 甲戌严冬雪后放晴在金色阳光中听小虎读语文课本喜而赋之》
一夜朔风初放晴,
金色满屋小阳春。
最使老夫开颜事,
孙儿朗朗读书声。
——马氏子曰:
“孙儿朗朗读书声”乃“最使老夫开颜事”。平白如话,一听就懂。怡然自得,跃然纸上。这难道不是难得的天伦之乐么?
《祝小锦获奖》
五一劳动大奖章,
举国惊羡何辉煌。
惟有我家傻闺女,
好事不肯告爹娘。
小锦荣获五一劳动奖章事后好久我们才知道。
——马氏子曰:
此乃一件新鲜事!“好事不肯告爹娘”,怪不得要被称为“傻闺女”了。由此也可见老刘之家风,多么值得赞颂。如实记来,感人至深。其实,那个闺女并不傻,她的智商很高,她的心灵很美。我真想在过春节的时候,给他家大门贴上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一副大红闪金的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二看写景的——
《西子湖畔》
楼外楼伴山外山,
西子湖畔看婵娟。
万紫千红眼前过,
心似古井也微澜。
——马氏子曰: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这是宋·林升的《题临安邸》,早已为人所熟知。而这里却化出了“楼外楼伴山外山”,现代美景引出了古井微澜:万紫千红的婵娟,可餐可吟;耄耋老人居然心动,惟妙惟肖。难道您没有听见一曲喧闹初春和沉静晚秋的交响乐在耳边奏鸣么?
《苏堤畅想》
一株杨柳一棵桃,
五月苏堤分外娇。
感谢风流东坡老,
梦里携我过六桥。
——马氏子曰:
将近一千年前的古人,居然会“携我过六桥”,的确是“畅想”了!六桥,北宋元佑(此字应为繁体,左偏旁原系示而非单立人)年间,苏轼知杭州时疏浚西湖,堆泥筑堤,南起南屏山,北接岳庙,分西湖为内外两湖,其间有桥六座,桃柳夹堤,是后人所谓的“六桥烟柳”。俗话说的好啊:有功百姓天保佑,不活万年也活千秋!谁不知那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就是“东坡老”留下的纪念碑啊!
《凭窗》
盘山小路通丛林,
扶老携幼喜登临。
前窗正对好风景,
清茶一杯看路人。
——马氏子曰:
这首更绝。人家是“扶老携幼喜登临”,诗家却是“清茶一杯看路人”!我忽然想到,以前好象就有人写过:我站在桥上面看风景,桥下的人把我当风景(大意,一时记不住起出处了)。想来,二者还真有点异曲同工的味道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不就是从自己家里的门窗往外瞭望的景色吗?此诗也不缺这种刁钻的角度。所以也给人一种另类的感觉。喧闹斟进了沉静里。这就是别致,这就是新鲜吧?
三吟抒情的——
《春趣》
一片新绿染燕山,
拂面春风不再寒。
也学街头俏儿女,
牛崽西裤T恤衫。
——马氏子曰:
好个“牛崽西裤T恤衫”,神来之笔!这位先生够时尚的吧?不过,其深意似乎还在于“拂面春风不再寒”,不知如此揣度是否妥当?
《一九九四年在杭州女儿家欢庆银婚喜而赋之》
桂子飘香入武林,
白头相对庆银婚。
恩恩爱爱神仙侣,
雨雨风风难友情。
骇浪惊涛终伴我,
披肝沥胆幸识君。
更喜满堂好儿女,
且共斜阳尽此撙。
——马氏子曰:
读到“神仙侣”、“ 难友情”、“ 终伴我”、“ 幸识君”,我们能不也为这样的“银婚”而“尽此撙”么?相同的社会,相同的家庭,相同的经历,相同的悲欢。。。。。。让我们两口子读来也难禁喜泪暗下。在我们有过近似一样的遭遇的朋友中间,所有的苦难记忆,都是可以磨灭的,惟独“神仙侣”、“ 难友情”、“ 终伴我”、“ 幸识君”之心境,是任谁也不会从脑海里抹得掉的。虽有“雨雨风风”,依然“恩恩爱爱”。尽管“骇浪惊涛”,仍旧“披肝沥胆”。银婚过去了,金婚也过去了,“神仙侣”、“ 难友情”还在。七老八十,米寿望九,还不改“ 终伴我”、“幸识君”。天下并非不是真有真情啊!这诗,这人,此情,此景,就是明证,就是。。。。。。。
《我们多好一个家》
我们多好一个家,
老少齐心呵护它。
五十五载沧桑路,
一十一朵幸福花。
皓首欣逢太平世,
新居又添西山霞。
凭窗低语话珍重,
我们多好一个家。
结婚五十五栽喜迁新居二老健在儿孙满堂一十一口迎朝晖送晚霞其乐融融也。
——马氏子曰:
“五十五载沧桑路,一十一朵幸福花。”真是“多好一个家”!所以开头和结尾,都在吟咏这句话!反反复复,来来去去,感情真挚,韵味深远。绕梁不绝,入耳进心。越读越高兴,也让你我大家都高兴。这就是诗人的真本事!
《望九歌》
活到望九不容易,
老头老太笑颜开。
酒色财气只余气,
生老病死苦何来。
饭到嘴边茶到口,
看似幸福实无奈。
一日三餐先服药,
一步三摇难离拐。
出门就得车代步,
居家全靠人关爱。
躺下不愿再起身,
前进百尺如攀崖。
耳聋眼花寻常事,
腰酸腿疼何惧哉。
生必有老老必衰,
上天从来有安排。
怨老怨病怨别人,
自寻烦恼真不该。
——马氏子曰:
老兄真是开明之至:“生必有老老必衰,上天从来有安排。怨老怨病怨别人,自寻烦恼真不该。”这是至理名言。耄耋将至的哥儿们姐儿们,我们都应该如此豁达才是啊!“活到老,干到老”,不行了,就“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学到老”不行了,就“活到老,乐到老”吧!“既来之则安之”的嘱咐,大概谁也知道是谁对谁说过的(见《毛泽东题词墨迹选· 。。。。。。书之供王观澜同志参考》1841年12月16日人民美术出版社、档案出版社出版,1984年5月第1版)。最后咱就“安之”吧。比起我们前头的那些献身、尽瘁的先行者们,我们是很幸运的。我想,刘兄的豁达与开明,就是由此而来的吧?尽管他在此并没有明言,而我却意识到了。。。。。。
四读咏世的——
《为首次载人航天欢呼》
百年积弱神州怨,
一箭冲出九重天
青女素娥齐拍手,
汉家子弟不等闲。
——马氏子曰:
吾侪见识过什么是“百年积弱”,体验过什么是“神州怨”。久行夜路者,更觉得朝阳之灿烂和温暖。“一箭冲出九重天”,表达是什么?是超强,是特喜。唐·李商隐《霜月》诗曰:“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连太空中的霜月之神都一起为之鼓掌了,汉家子弟理应不再居人下。正像老刘在另一首诗中所写,面对“巡天奏凯归”,当要“敬告炎黄帝”。虎老雄心在。梦魂久萦回。短短不过七言四句,那里面寄寓着多少曾经含辛茹苦、披荆斩棘的老同志们的衷心深愿啊!
《说佛 近来信佛的人多了偶有所感得诗四首》
改革开放新事多,
西装革履拜弥陀。
求财求官求儿子,
菩萨无言笑呵呵。
(其二)
野老信佛无所求,
因果报应记心头。
世上害人终害己,
一心向善得自由。
(其三 海峡两岸佛事盛)
和谐世界心开始,
正是佛家好天地。
和尚和尚和为尚,
两岸劲吹祥和气。
(其四 读金刚经读不懂)
佛家经典无院庭,
潜心探索难入门。
悟道何必求甚解,
善心一念即通神。
(又一首)
大千世界烦恼丝,
佛家应对有巧思。
视它梦幻和泡影,
心如明镜远迷痴。
——马氏子曰:
世上有多少人求神拜佛?其中能觉悟者又有多少?这五首诗里有两句,我很赞成:“悟道何必求甚解”,“心如明镜远迷痴”。尽管“西装革履拜弥陀”,依旧“菩萨无言笑呵呵”啊!有一支歌唱的好:“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自己救自己。”莫怨我的话太直白,历史难道不正是这样运转前行的吗?不信就等着瞧吧!莫谓言之不预也。。。。。。。
《咏金融海啸》
人说纽约是天堂,
天堂也会闹饥荒。
牛气冲天财神爷,
翻身倒地丧门郎。
西方世界非仙境,
东土学子梦黄梁。
不动不懈不折腾,
举国一心战一场。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志。
——马氏子曰:
这是最新收获的诗篇。狂风巨浪也会让古井深渊翻腾的啊!因为它在影响着人民的安宁和幸福。见多识广的老革命,火眼金睛早看透了:“西方世界非仙境,东土学子梦黄梁”!“举国一心战一场”,那是幸免不了的啊!“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对战士来讲,乃是永远不能忘记的箴言。望九的老兵,人老心不老!居室虽小,天地很大。依然是放眼世界,胸怀祖国。仍旧是最可爱的人,可尊而又可敬。。。。。。
后语:
《闲居杂咏》中的佳作,不止于上述,这里不一一再抄录了。前面所剪贴的,已足以证明我在一开篇时的评论,言之不虚。我记得,毛泽东主席给臧克家等同志的信中写过:“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致臧克家等》1957年1月12日,见《毛泽东文艺论集》)后来,他老人家又对陈(毅)老总说过:“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致陈毅》1965年7月21日,见《毛泽东文艺论集》)我斗胆地以为,《闲居杂咏》之作,就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而且努力也是有成绩的。她,让我见到了自己心仪和向往的新体诗。我愿意向她学习。因为自己的习作,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只是成绩很不显著。这里就不去多说了。以上就算是我的学习笔记吧!
附带再罗嗦一句:如此这般,也就使我的一个小小的“阳谋”得逞,将进口变成出口,将内销变为外卖,可以借机将此文贴到网上的博客里,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老刘的佳作,引发出更多的思索、启迪与共识。。。。。。
(2010/10/23)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