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致命危害:中国战争力的削弱(五—九)

火烧 2008-11-05 00:00:00 网友杂谈 1031
文章探讨中国战争力削弱问题,强调和谐社会与儒家文化对增强国家战争力的重要性,分析国家改革与战略死穴,提出建设以天下为公的民族主义,提升国家实力。

致命危害:中国战争力的削弱(五—九)

——义战宗:元龙治国论(五—九)

文/地藏王菩萨    08.11.5

前言:评判改革,是否对自己的人民开放?

一、国家改革的第一理性是什么?

二、一切祸国学说的“战略死穴”是什么?

一切爱国学说的“向心凝聚”是什么?

三、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又以什么为中心?

四、建设以天下为公的民族主义,增强中国战争力;

建设以西方至上的全球化,削弱中国战争力。

(一至四章已发,请参看博客http://sbrb1234567.blog.163.com/

五、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奥义,增强国家战争力

六、“八荣八耻”的文化奥义,增强国家战争力

七、中国软实力是如何被削弱的?

八、胡/锦/涛同志的浩然之气

九、和谐社会的危机

十——待续

五、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奥义,增强国家战争力

大象无形,仁者无敌。儒学不谈利,却是“以义生利,义利同生”;同样,儒学不谈力(谈勇,子曰:仁者必有勇),却是“以义生力,义力同生”——大义发而万物皆利,大兵发而万物皆服。诗曰:

孔子教六艺,包含射和御,

文武两条腿,缺一不能立。——节选自《金锡杖》

仁义与武力圆融一味,才是儒家的正宗。《礼记》大义:“天下无事则用之于礼义,天下有事则用之于战胜,用之于战胜则无敌,用之于礼义则顺治,外无敌,内顺治,此之谓盛德”。礼义、武力、道德,在儒家这里和谐共存——盛德!

儒家尚和,《论语 •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意思是“社会秩序的作用,贵在使社会和谐。”《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以和为贵,和衷共济、和以处众、政通人和。那么,儒家尚和蕴含的深层文化底蕴是什么?

即,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奥义是什么?

答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就是说,国内离心离德、不和谐,那么不能出兵打仗,军队离心离德、不和谐,那么不能作战布阵;布阵离心离德、不和谐,那么不能进行战斗;战斗离心离德、不和谐,那么不能夺取得胜利,所以,“有道”的领袖,要团结人民,必须先建设“和谐社会”再图战事。

这便是元龙在几年前看到倡导和谐社会时的第一直觉——增强国家战争力。也是几年来,主流舆论对“和谐社会”的认识盲区。

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奥义,增强国家战争力——只有和谐,才能团结;只有团结,才能万众一心;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增强国家战争力;只有增强国家战争力,才能落实胡温政府所主张的“秉持公道、申张正义”,制止霸权主义,进而维护世界和平,协和万邦,促成“和谐世界”。

再看“八荣八耻”,其文化奥义同样是增强国家战争力。

六、“八荣八耻”的文化奥义,增强国家战争力

人文尚耻,增强国家战争力;人文无耻,削弱国家战争力。

1、无耻者,必灭之道,万劫难复。

恶莫大于无耻。尚耻,是不趋从坏人坏事, “不从枉,羞为非”;诗曰:“人而无耻,何不舛死?”管仲的国之四维:“礼义廉耻……礼不踰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管仲欲警后世,愤然曰:“一维绝则国倾,二维绝则国危,三维绝则国覆,四维绝则国灭。”尚耻文化的战略意义,管仲在2500年前就给出了答案——无耻者,必灭之道,万劫难复!

2、“八荣八耻”的文化奥义,增强国家战争力。

儒家尚耻,“羞恶之心”是孟子提倡的“四端”之一,儒家推崇“礼义廉耻”,被法家奉为“国之四维”,法家制定法律的目的之一便是“明礼义,知廉耻”。同时,礼义廉耻又与兵家韬略相统一“凡治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为什么中国人要学“八荣八耻”?答曰“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即,“八荣八耻”的文化奥义,增强国家战争力。

3、雪耻!儒家的“大复仇(意为:崇尚复仇)”精神,包含对邪恶的警戒

佛家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孔子主张“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圣佛所见略同。

古语说:有仇不报非君子——儒家尚耻,并主张雪耻。

儒家的“大复仇” 精神,即是追求历史公平公正的体现,又是一种“警戒邪恶”的体现。《春秋》有“九世复仇之义”,《春秋公羊传》:“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先君之耻,犹今君之耻也”,由报仇雪耻,窥见真实的儒学,不仅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一面,更有大复仇的壮烈传统、大雪耻的英雄气概、大无畏的历史豪情。孔子教导:“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孟子主张:“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当代,中国1共1产1党也倡导:“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民心所向。

元龙“义战宗”对儒家“大复仇”精神的几个观点:其一,支持尚耻、雪耻精神;其二,“大复仇”的要义,必须以追求历史公平公正为原则,雪耻要对等,不应过度;其三,尚耻、雪耻,应与道德修持相统一,明辨是非、警戒邪恶,惩罚邪恶;其四,先以教化为主,暴力复仇是在对方恶性不改、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而采取的措施,我说过,战有三种,好战、不战、慎战,义战宗主张“慎战”,不主张穷兵黩武,但,该用武力时,则坚决用武力解决;其五、殖民主义面对国际纷争,通常是以无耻当包容,以窝囊当理性;其六、人文尚耻,增强国家战争力;人文无耻,削弱国家战争力。

 七、以尚耻角度看,中国软实力是如何被削弱的?

国际竞争,在于加强本国实力,削弱敌国实力,而削弱敌国的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麻痹敌国人民的羞耻心,从而削弱敌国的软实力、削弱敌国的战争力。同时,防止本国人民被敌国的糟粕文化所麻痹,一旦懈怠,便会沦为“温水中的青蛙”。

 以下所列,便是从尚耻角度,透析中国的软实力是如何被削弱的:

1)西方兜售给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其倡导“理性人”“自私人”,公然标榜自私有理,不以自私为耻,反以自私为荣,这种学术教育,流毒多年,麻痹中国人的羞耻心,削弱了中国战争力。

2)拜金主义、“笑贫不笑娼”的人文环境,流毒甚广,麻痹了国民羞耻心、削弱了中国战争力。

3)为秦桧翻案、为李鸿章翻案、为汪精卫翻案等等,为历史上一些明显的奸贼翻案的学术舆论,混淆了黑白、混淆了是非,麻痹了人民羞耻心,削弱了中国软实力,削弱了中国战争力。

4)外交谈判、商务谈判,不以妥协为耻,反以妥协有理,公然出版妥协有理的书籍,并在书店公然销售,麻痹了国民羞耻心、削弱了国家战争力。

5)外资控股中国产业加剧,中国的民族产业被削弱,殖民主义势力不以为耻,反以这是融入全球化为荣,给国民的感觉是厚脸皮、不知羞耻,削弱了中国战争力。

6)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为西方代言的洋奴风,恬不知耻,削弱了中国战争力。

7)《色戒》把秋瑾式的抗日烈士歪曲成张爱玲式的汉奸之妻、《大国崛起》公然美化侵略军,在号召人民向八国联军学习的同时,麻痹了人民羞耻心,削弱了中国战争力。

8)黄色书籍、黄色网站、“换妻自由”的李银河之流、日本向中国传播的母子乱伦小说及AV……黄毒凶猛,麻痹中国人的羞耻心,削弱中国战争力。

9)相关部门违反宪法,不知羞耻,沦为削弱国家战争力的一分子。

10)别有用心的人诋毁毛/主/席,不知羞耻,沦为削弱国家战争力的一分子。

11)某教授作《丧家狗,我读论语》,玷污庄严,而不知羞耻;丑化历史上英雄人物,而不知羞耻,沦为削弱国家战争力的一分子。

12)洋奴甘做“美国鹦鹉”,做西方的代言,而不知羞耻,沦为削弱国家战争力的一分子。

13)体育无国界,但体育家有自己的祖国,教练率领外国队击败自己祖国,而不知羞耻,沦为削弱国家战争力的一分子;相关管理部门存弊端,导致本国的优秀教练去执教外国来击败本国,人才流失而(相关部门及主流媒体)不知羞耻,沦为削弱国家战争力的一分子。

13)报纸、网站等媒体,收了西方巨额广告费,而不得不在言论上替西方“着想”,不以为耻,沦为削弱国家战争力的一分子。

14)专家学者等,收受西方学术基金,而写出偏向西方的学术论文(全球化、普世价值),而不知羞耻,沦为削弱国家战争力的一分子。

15)某些官员腐败,而不知羞耻,沦为削弱国家战争力的一分子。

……

义战宗观点:人文尚耻,增强国家战争力;人文无耻,削弱国家战争力。

八、胡/锦/涛同志的浩然之气

五六七章,分析了“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的文化奥义,都是增强国家战争力。胡温政府提出“和谐社会”、“八荣八耻”最初有没有考虑到“增强国家战争力”这一目的,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近几年,从台独份子躁动,到日本右翼猖獗,再到美国操纵欧洲策划西藏事件,天下纷争,再起风云,回顾胡总书记近几年的部分言论,充满浩然之气:

    2005年,胡/锦/涛同志提出:“提高打赢能力的教育,真正搞清楚为什么要准备打仗、准备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这个重大问题。”

    2006年3月11日,胡/锦/涛同志提出:“努力提高我军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

    2007年8月1日,胡/锦/涛同志提出:“全面加强部队建设,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2007年9月10日,胡/锦/涛同志要求:“毫不放松地抓好军事斗争准备。”

    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提出:“ 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

    2008 年 3 月 10 日 , 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

2008年4月9日,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毫不松懈地推进军事斗争准备。

促使我不再懈怠,作《致命危害,中国战争力的削弱(连载)》的原因之一是,2008年9月19日,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然而,胡锦涛同志是否想到了,当人民群众真正评判发展成效、真正提出发展建议时,那些标榜“开放”的改革派们,有没有遵从您的指示,对那些评判改革的人民群众的意见,给予立锥之地、不限制发表、转载呢?

九、和谐社会的危机

致和谐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伪和谐,即,压制正义,对邪恶妥协而达到表面的和谐,另一种是真和谐,即,压制邪恶,发扬正义而达到真正的和谐。

扫帚不到,灰尘也不会自己跑掉。“和谐社会”“八荣八耻”虽然具有增强国家战争力的奥义,但是,如果不围绕“增强国家战争力”这个核心去运转,则不但难以发挥其正义的力量,反而容易被殖民主义势力引入歧途。

试分析,缺乏与具备“增强国家战争力”为核心的“和谐社会”,分别会导致什么结果?

其一、“伪和谐”:缺乏“增强国家战争力”为核心的“和谐社会”,为特权者服务,制订殖民政策使国家沦为殖民地,压制民众不要反抗、扣以“民粹主义”帽子而禁止民间批评的意见,夏桀商纣秦朝暴政等,都是这种方式求“和谐”——他们最终亡了国。其二、“真和谐”:具备“增强国家战争力”为核心的“和谐社会”,为人民服务,秉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铲除各种腐败现象收揽民心而求“和谐”。即“伐国贼,惩汉奸”从而“揽民心,致和谐”。唐宗毛公等,是以这种方式求和谐——他们建立了的强大的中华。

走“伪和谐”的路,逼人民“道路以目”而达“和谐”,会使民心思变,上下离心离德,容易导致殖民主义势力从中渔利,削弱中国战争力;走“真和谐”的路,以凝聚民心为目的达“和谐”,“伐国贼,惩汉奸”从而“揽民心,致和谐”,则会上下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增强国家凝聚力,从而增强国家战争力。

义战宗:统众德以凝聚,摄群邪归正义。请关注后文。

地藏王菩萨  08年11月5日随笔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