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素华《七千人大会始末》一书感
读张素华《七千人大会始末》一书感
亦 兵
近日朋友推荐了此书给我,篇幅甚大。其作似要人们
对其领教什么高论。但,很不幸,读完也未见对我党革命建设有何奇见。那么作者为何在“大会”据今四十多年,还要费尽心机著此“下作”呢?对此,本人也借其评之法,作一点读感!
一,作者为何要翻捣我党四十多年前这段伟大而艰难历程?
作者仅生于54年,62年时仅有八岁。为何要去触摸这段自己未曾经历,也很难见到当时的主要领导者和大多数参加者。而且这段历史又是非常复杂。仅凭一些纸料,和少许老年记忆不清片断之言,就要作出自己新的评析。枉然?正如其说:“大会据今四十多年,情况变化令人眼花缭乱,人们当年关注的很多事情,今天都不是问题。当时国家领导人最着急、最头疼的事,是六亿多人吃不饱饭.全国堂堂周总理被人送‘雅号’为‘粮食调度总指挥’.李先念却如火上浇油一般,向各省作揖求求大家救救京、津、沪吧!中国今天不仅解决了温饱,还达到小康水平.”
“实际上不止这些,当时还把炼钢看作头等大事,为找铁搞得全国翻个底朝天.尽管如此钢也不超一千万吨,且很大一部分都是土钢?根本不能用。”(实际土钢只四百万吨,不是很大部分,明显夸大)今天钢已超了亿吨,世界第一。
“那时的中国是‘要啥没啥’,仓库都是空的。今天的中国却是‘要啥有啥’! ”既“都不是问题”,其翻捣干啥?“既要啥没啥”,中国人还能存在吗?你本人怎么活过来的?奇!
“大会正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召开的。”
“大会也是毛泽东与刘少奇由于思想分歧走上对立的重要关节”
“翻开那段历史,使人痛心疾首,遗憾无奈,许多感慨在心中回荡。”
其“痛心”者何也,而“遗憾”者谁?其全书皆有详析。其痛恨之极,在于那时为何不严厉问罪遗祸于民的毛泽东?而遗憾者是自己救世主之才能未能赶在那时?
因此,当今不惜毕生之力,著此伪作,妄图欺骗世人。特别其主题及书名定为“变局”二字。又以凶狠恶毒之意“精心”设计。从字面上人们明显看到其字“头断足残,肢体分裂”。以象喻共产党已解体,领导已断头。其用心何其狠毒!这就是作者此书的根本目的。更重要的问题是:党史一切重大问题的修改或评析,必须经过党的正式会议或党中央作出决定,才合党法。个人随意涂抹,是党纪不容的。
二,关于对中央领导人在“大会”中的妄评
“大会”既是要发扬民主,总结经验教训,要广大干部充分发表意见。更须中央领导集思广益,发挥各人才智,集中统一深谋大策。绝不是要他们互比高下,更不是要人崇拜。对此,作者而今所论不是以其言论正确与否作评价,而是以其写作意图作为根据。凡符合其意的,就冠以惊人的奖誉,否则即予贬责。如:
刘少奇大会讲话,在题目前冠以——最是大节见真知。则表明:“报告三个不提”,即一超英,二“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三“农钢四十条”。对“三面红旗”则说,不好说?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具有非常的胆略,说出了人们的心理话,等。
邓小平讲话则以——厚道人的一务实报告,掷地有声,严肃厉害。他开头就讲,我们党有五好,也就是有五大优点:第一,有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党的指导思想……等。但,其则不引,却把邓在61年5月一次会上的讲话拉过来。他说,“三年来毛病出的大,问题 很多,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少奇同志说过,恐怕我们工作上的毛病是主要的,天灾不是主要的。他则采取了不提“三面红旗”的回避态度。
朱总司令讲话,则以“三易其稿”——看朱德的心路历程?他讲,“要紧密团结在毛主席党中央周围,高举‘三面红旗’奋勇前进。”其则认为,“是明显的夸大,他为什么要这样讲?真是一个历史谜团。”
周总理讲话——“给地方透了实底。其是为中央分担责任,对己自责并肯定在‘三面红’旗指引下成绩是伟大的,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缺点错误,恰恰是违犯了总路线正确的方针,违犯了毛主席许多宝贵的,合乎实际而又有远见的意见。”作者竞说:“看得出来,他是在努力维护毛泽东的形象。似也可以理解毛泽东也有一些不合实际和缺乏远见的意见。有点不偏不倚的味道,给人以外交辞令的感觉。有屈于巨大政治压力的一面?”公然敢对总理讲话妄加曲解和猜测。
毛主席请陈云讲话,“陈云为什么不讲话——大会留下的悬念。陈云说:没有调查完,没把握。”作者说,实际陈云已对工业调查完了,也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是陈“心有余悸,弄的不好当了秋后算账派”。陈云此私话你怎知道,与你密交吗?
陈云作为党中央一位大员对毛主席的约请,竞以不实之言婉拒讲话,在党的大事面前态度冷漠,不愿承担己任。这除给毛泽东难堪,也将中央领导的分歧显露于大会。作者对此一再奉承陈云,实际是明誉陈,实贬毛。正表明作者所言:“凡是研究历史的人,都会带出个人情感。”问题是此种“情”是什么“情”。它问不问理呢?陈云所谓“自己不讲违心话”,毛主席约请,陈也坚持不讲。但十四天后,刘少奇主持的“西楼会议”却讲了很重要的话。违不违心呢?因此,作者所标榜的“情”,纯粹是不问是非曲直的邪“情”恶意。
三,作者责问:为什么还要坚持“三面红旗”?
此问,使中国共产党人无比惊异!“大会”从未有人提出“大跃进、三面红旗”失败了,刘少奇报告虽“三个不提”“三面红旗”不好说。但大会仍决定要继续高举“三面红旗”奋勇前进!朱老总讲话就是这样呼号的。虽有人质疑,甚至作者今日仍公开责问,公然反对,这有什么奇怪,又会怎么样呢?还能把那些领导和人民勒令回来审判么?狂也!
那时虽受挫折。但,经济情况很快不断向好变化。主要的是,坚定的共产党人并不否定那时在艰难险阻中,英勇奋斗,甚至不惜忍饥挨饿,以至牺牲,献身于人民和社会主义伟业的英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象作者这样隔时隔代反对的人,虽然是在吸吮他们用血汗酿成的糖水长大的,又谋得高位,自然连什么“苦难”词汇都讨厌。鄙弃这些创业的前人,并自感“豪壮”,还能得利。鄙也!
我是一个老军人,那时的“大会”我并未参加。但会议的成果我们高兴,并认真学习贯彻了,实践了。同时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高举“三面红旗”,与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吸取了教训,扭转了困难局面,并胜利完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计划”!而且主要项目三分之二是“大跃进”的三年开工建设的。两弹一星就是“大跃进”时期,有志向、有骨气的中国人民及其领导人和爱国的科学家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挨饿、得浮肿病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你们尽可以鄙弃和讥笑?但,原子弹氢弹已爆炸过了,导弹、卫星也上天了,核潜艇也下海了,中国人民站在世界之林,挺身站住了,又怎样!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1, 社会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立党理想、信念和使命。每个参加共产党的人,都曾宣誓,要为国家的独立富强和共产主义终身英勇奋斗,困难面前决不退却、逃避。任何经不起困难考验而动摇者,请其自便,这有什么惊奇的。
2, “三面红旗”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实践中形成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一项伟大创举!出了大力,流了大汗,以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因此,人们要坚决支持它,保护它!就和保卫共产党,保卫社会主义和人民的生命一样!
几千年社会制度不断变迁,但劳动人民始终在剥削阶级统治压迫下,牛马般的挣扎,只有社会主义才使得劳动人民获得大解放、大翻身并为自身的利益共同奋斗。这自然要竭尽全力,尽快发展生产力,改变自己生活的命运!这就产生“大跃进”的必然创举。绝不不是由什么人的命令能办到的。同时毛主席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适应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适时领导了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虽遇到了自然和社会内外的阻力、困难和挫折等等艰险,也在所不惜。终于在“短期”内建起工业化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同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必然性所使然。
马克思曾说:共产党人“要把……工作完全引导到这个阶级运动的‘最终目的’,并使这个阶级有能力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时期实际解决伟大任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8页)
在苏联时期,斯大林1931年第一次工业工作人员代表会议讲话说:“有人有时发问,难道不可少许减低速度,延缓进展速率吗?不行的,不可以的,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落后是要挨打的。”并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我们应当十年以内跑完这个距离。或着我们做到这一点,或着我们被打翻。”而到1937年苏联即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计划,并将西欧甩在后面,又与美国比肩。他们没有说“大跃进”,是说“高速度”,这又怎么样呢?当今我们国家不是已经也做到了,而且连曾是苏联的那个大国也甩掉了吗?作者今天还在“责问”实在是失去笔墨的价值!倒是值得加以“感叹”
这样看我们的“大跃进”也是受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启示。且又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只是我们比那时苏联更落后一些,在“一穷二白”的贫穷面前,也应奋起直追,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在取得成绩时,头脑发过热,犯了急于求成的毛病。为了怕给群众泼冷水,加之对社会主义计划增加了困难带来了损失。但,在问题出现时,毛泽东发现最早,纠正最早。人民清楚1八月北戴河决定;发展“人民公社”,11月就在郑州召开会议反“五风”,解决经济的集体与全民所有制的划线,初步提起干部“平调”对农民的剥夺的认识。继之59年又作了多次解决。并对苏社会主义经济学作了完整的谈话和批注。如有人还要唱高调,挑毛病,那就是自作高明或别有用心了。
四,关于“七千人大会”的毛泽东
首先,毛泽东对“大会“的召开采取了异乎寻常的方法。从常规到人数和形式均为罕见。明确表示:会议是总结经验,鼓足干劲,继续前进。中央的主张要交代清楚。我们交了心,他们才能交心,错误责任第一是中央,第二是省。中央第一是改,第二是检讨,地方只要求改,不做检讨。在“大会”上他着重关于党的民主集中制和认识世界的问题讲了话。给人们的深刻影响是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问题。他说:“我们有些同志对马克思、列宁所讲的民主集中制,还不理解。有的同志已经做了几十年的党员,还不懂得这个问题。他们怕群众讲话,怕群众批评。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怕群众的道理呢?有了错误自己不讲,又怕群众讲,越怕就越有鬼。没有民主就没有集中,所以没有民主,不能克服困难。现在不是强调集中吗?强调集中,首先要建立在民主基础上。”
党委的领导,是集体领导,不是第一书记个人独断。……第一书记同其他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关系,听说现在……一切事情,第一书记一个人说了就算数。这合适错误的。凡是个人说了算的第一书记,就是一个人称霸,就叫“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长”。他还说:“没有广泛的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就不能巩固,政权就不稳。没有高度的民主,不可能有高度的集中,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毛主席的讲话把民主提到了党和社会主义原则的高度。前者讲民主,是党委内部关系的原则,后者讲的是关系到无产阶级专政能不能巩固,社会主义经济能不能建立的根本问题,不是一般的正确与错误、是与非的日常小事,是非常值得共产党人,特别是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干部惊心动魄的箴言!实在是“大会”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会议的深入开展,发生了极大的效果。并成为我党建设的经典之作。
奇怪的是与毛泽东根本不沾边的作者,竟要带着“历史家”的什么“情感”从故纸堆里找垃圾,对毛泽东任加妄评。说什么“党内民主不正常,首先来自毛泽东本身,对毛泽东的讲话不能不打折扣”真是罕见的狂妄荒谬之言。
再说,作者几次论定:“毛泽东在个人得失方面想得多、阻碍了人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的深入 探索,也阻碍了人们对过去工作教训的探讨?”并进行追问:“他只笼统说,他要负责任,到底有哪些错误,则没有详述?”此责甚似“审判”!令人义愤!毛泽东曾一再说:“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责任我负,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因此,他多次自我批评,要各省把他的错误传达到全党。其而今还要一意加追,不知其意欲若何?狂!
“就以毛泽东在关键时期,解决重大的关键问题对大会进程所反映出的实际,却对进程和主题作出改变,即由解决分散主义主题,改变为总结经验教训。以“三不主义”要下面充分发扬民主,把心里话都说出来,明确表明错误主要在中央。中央第一是改,第二是检讨。下面是只改,不检讨。毛主席自己首先承担了责任。把会议引向了一个新高潮。这能说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首先来自毛泽东吗?”象大会这种开放,作者如何对“毛泽东的讲话打折扣“呢?其不是一个大大的偏见和庸俗小人心理吗?”
如要谈“得失”,毛泽东自有他的“得失”观!在战争年代,他要的“得”就是革命胜利,建立中华红色江山。而不惜自身多次受错误路线的压制、撤职,而竭力挽救革命,并献出了六位亲人的生命!胜利他的“得”则是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屹立东方;要社会主义的强盛、人民的永远幸福!而其所追求的自然是名誉、地位、享受或财富。这完全是两种人生观的“高下”之分。其正是以“个人得失”的自私心理论伟人。鄙也!实在是大大的偏见!
五,关于“大会打进了毛、刘分歧的楔子”
此话倒值得研究,其分歧的“关节点”是对“大跃进”中出现的错误之争。对此,刘在书面报告中,明确作出 “三个不提”“三面红旗”不好说。特别对错误的主要原因“三七开”的论定为:天灾三分,人“祸”七分。并说史上人相食,要下“罪己诏”的,自喻是“非常时期的大总统”,“国民经济到了这种状况,在国外总统就要废除宪法所赋予的权利。他此言是什么意思,就是下台。这看来是自责。但,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才是真正的“大总统”。责任自要毛泽东负。毛主席早明确宣布了主要责任是自己的。因此问题明摆着,刘少奇实际上是暗喻毛泽东,人们都很清楚。对此,毛泽东不能不予思考,这一系列问题说明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认识,显然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动摇。因此,作者评析为毛、刘分歧,并不确切,这个分歧首先是刘与大会所有参加者的分歧。因为“三面红旗”是他们带领群众的实践,群众的创造,“大汗、大苦”也是他们首先赋予的。因此,“报告把形势写的漆黑一团”使他们看不到社会主义的希望。大家自然不能答应。大家来到大会是希望中央领导大家,总结经验,接受教训,鼓起再干。绝不是要大家灰溜溜的收场散伙的。如若这样才真的是令人“痛心疾首”!所以毛泽东才要大家共同总结,刘少奇可以讲他的意见,但大会要以毛主席党中央领导大家最后作出决定,鼓足勇气,继续高举“三面红旗”奋勇前进!历史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
就以《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决议》所论而言,“《七千人大会》中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前后又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评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还给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大多数摘掉了“右派分子”的帽子。由于这些经济和政策的措施,62到66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这样看来,毛、刘分歧并非只是“大会”中表现的这些。人们皆知根本问题在于:如作者采访其同道者杜润生所言“最大的争论,是要不要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毛批评我们“已经进社会主义了,你们还干新民主主义。”刘主张要“巩固新民主主义新秩序”严厉批评山西省搞合作化,是农业社会主义。并公开讲“剥削有理”,“四大自由”,毛主席根据党的纲领和方针批评了刘。并指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因为他们反对中国独立,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毛主席对此看的很远。这不仅在当时美帝要支持蒋介石消灭共产党。当然我们不让他来达成。就当今而言,中国才说,要和平崛起,美国仍然不准。并以政治、经济、军事威胁,围堵、施压等。再一次证实了毛主席的远见卓识!中国如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其结果不是殖民地,可能会是霸权主义即新帝国主义。共产党人绝不相容!
我已说明我是军人,又未亲身参加地方对经济建设的实践,但作为那场伟大的运动,我们并未置身其外,那些实际情况今天不会跟着你的“痛心之作”漫游。但,也不得不说出自己当时所见。那时的历史已远去。而今,任意妄评,实替古人担忧,白费心机而已!
2011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