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从“魏地春同志任央视副台长”看中国的未来 魏地春:走进延安 追问责任与使命

火烧 2011-02-12 00:00:00 网友时评 1040
魏地春任央视副台长,其文章内容体现责任与使命,反映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标准变化,预示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的题目可能让读者觉得“小题大作”、“微言大义”、或者是“过度解读”,其实不然,大家看看我的分析是否合理。

先看看消息来源:

人民网北京2月12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网站显示,中央宣传部原副秘书长魏地春任中央电视台分党组副书记、副台长。目前中央电视台共有7位副台长,分别是罗明、魏地春、胡恩、何宗就、高峰、孙玉胜、袁正明。

  据网站公布的资料,魏地春1965年8月出生,江西安远人。1989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硕士学位。

  1989年7月至1993年11月在《党建》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1993年12月调入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先后担任专职秘书、办公厅副主任、巡视员兼副主任。2009年3月任中央宣传部副秘书长,负责联系中国记协和中央新闻单位,主抓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新闻队伍建设工作。期间组织开展了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和“名编辑名记者江西老区行”活动,并担任两次活动总领队。

  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参加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学习期间撰写发表了《走进延安,追问责任与使命》、《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领导干部要有道德感召力》、《沉下去是记者成才的必由之路》、《关于宁夏以全民创业带就业的调研》、《关于建立“三江现代农业经济示范区”的建议》、《访日札记》等文章。

以上是消息来源以及魏地春同志的简单情况,这些不足以构成分析中国未来趋势的充分论述证据,我的主要论述证据来源于对魏地春同志所写文章以及最近几年主要工作内容,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选拔制度和选拔标准的最新变化,从而判断未来中国的走向。

魏地春同志曾经担任过《党建》杂志的编辑,也就是从事文字理论工作的党内干部,从党的传统来看,《党建》杂志,是研究“党的建设”的机构,是党的核心刊物,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工作,在这样的机构工作,必然受工作氛围和工作内容的浸染,形成一套呈现出当代中国共产党特征的思想方式、文章风格和文章内容。

详细阅读了魏地春同志所写的几篇文章,其中比较有名的,转载比较多的是三篇,《走进延安,追问责任与使命》、《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领导干部要有道德感召力》,就文章的内容来说,符合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有一种浩然正气,同时又不咄咄逼人,如果,我们党能够沿着这样的方向,结合未来习近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回归的路线,中国的未来还是可以期待的。

魏地春同志最近几年主抓的工作,是中央媒体的干部培训,主要是“媒体记者老区行”,“干部重走红军路”等活动。这些都代表了中国正确的前进方向,是令人欣慰的。

毛主席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这是从路线的贯彻执行这个角度讲的。

目前的中国,虽然说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可是,科学发展观并没有贯彻到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很多地区、部门、行业还是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统治之下,尤其是金融、高校等领域。

从理论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是硬道理”的纠正,在目前的中国,还是进步的、具有现实合理性的治国方略,之所以在前几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关键还是“占着茅坑”的干部并不真正执行科学发展观的很多具体措施。但是,同“程维高事件”,以及山西等地区发生的“买官卖官”窝案来比较,从纯粹的行政管理技术角度看,显然现在的干部管理制度比前几年是大大的进步了。

习近平同志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是主抓中国意识形态宣传和全国干部工作的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的原则,我觉得,魏地春同志被选拔为中央电视台党委副书记、副台长这个举动,虽然是一个正常的人事变动,但是,见微知著,从一个事例来分析中国的未来走向,也是一种合理分析方法,是符合事物的内在逻辑的。

最近,左翼内部出现了一些争论,我觉得是民主的,也是正常的,“是非越辩越明”,只有不断的讨论、争论,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

我非常赞同我们《乌有之乡》左翼同志的主流,那就是促使中国共产党回归党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所谓的“普世价值”,“普世价值”是什么?谁证明他们所主张的就是“普世价值”,难道马克思主义不是“普世价值”吗?

尤其是最近很多揭露中国“金权政治”的文章,揭露秦晓等以所谓“普世价值”为幌子,企图在中国实行“金权政治”,他们代表中国目前最黑暗的势力,他们高喊所谓“普世价值”,却排斥普通大众,真是可笑至极,完全违背世界潮流。

比如在日本,日本民主党主张“市民政治”,也就是我们所主张的“大众政治”的一种形式。

在日本也存在“金权政治”,也就是所谓的“黑金政治”,但是在日本,“黑金政治”已经成为过街老鼠,被人们所唾弃。

另外,日本也有资本家组织,就是“日本经团联”,全称是“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是日本经营者组织,他们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影响。

但是,日本也存在广泛的劳动者组织,有全国性的“劳动组合联盟”,也有行业性的“劳动组合联盟”,所谓“劳动组合”,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会。

很多人厌恶“阶级斗争”,然而,在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斗争无所不在。选举就是最大的“阶级斗争”,罢工也是阶级斗争的表现形式。以日本为例,每年工会组织的“春斗”、“秋斗”,就是一种明确的、和平的阶级斗争,是劳动者合法的同“经营者”进行斗争的形式。即使是坐拥巨大资本资源的“经团联”在日本也不能一手遮天,这些资本家们必须面对无数的劳动者的挑战。

秦晓们同极右翼勾结,也就是官僚与“伪知识精英”、“资本精英”的勾结,俗话说的“官学商铁三角”的相互勾结,也符合官僚阶级的阶级本性,但是,官僚阶级如果走向人民的反面,或者自己否定自己(这符合事物的内在规律),也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下场是可以预见的。

让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普照大地!

附件:魏地春同志的一篇文章

魏地春:走进延安 追问责任与使命

对于许多人来说,延安是一种沉淀于心灵的集体记忆。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家喻户晓的《回延安》。近些年来,走向延安的“红色之旅”更成为无数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课堂。几十年来,这块土地吸引着十几亿中国人虔诚的目光,点燃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激情。

  延安是著名的革命圣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上世纪30年代,在民族危亡的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的大旗,中流砥柱,勇于担当。巍巍宝塔山像一盏指路明灯,吸引着全国各地、四面八方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人纷至沓来。正可谓“天下人心归延安”,“万众瞩目清凉山”。人们从当时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从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看到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实践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那一代共产党人以自己的理想信念,以自己的所作所为,赢得了人民的拥护,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走进延安,重温我们党的光辉历史,近距离体会和感悟伟大的延安精神,你会感到,延安是一所大学校,党中央在陕北十三年的历史是一部厚重的教科书。先辈们的奋斗精神、牺牲精神、奉献精神,革命领袖的光辉思想、为民情怀、崇高风范,传递着一种精神力量,也让我们在感动激励中自我追问:作为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延安精神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转化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现实资源?

  今年我们党已走过89年的历程。在这段不长也不短的历史中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毋庸置疑,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一个有科学理论作指导、能够与时俱进、得到绝大多数人支持的先进政党。但是,历史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将来先进。进入新的世纪,急剧变化的世界使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考验。过去我们常说,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可是,一百年两百年后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巩固我们的执政地位,使之符合时代要求、契合人民愿望?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不能不去思考这些问题。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从整体上来说,共产党能不能永远保持执政地位,跳出“历史的周期率”,主要取决于我们党能否永立时代的潮头,始终引领社会前进的方向,始终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具体来说,党的兴衰取决于每一位共产党员,因为党并不是抽象的、空洞的符号,而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由7800万党员、由379万个党组织构成的。每位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如何、状态怎样,直接决定党的整体面貌,影响党的未来。因此,我们都要有党的意识,不要把自己当局外人,而是要心中装着党,心里想着群众,信念坚定一点,心胸开阔一点,责任心强一点,作风务实一点,情趣高尚一点,百姓情怀多一点。如果7800万党员都能够身体力行,恪尽职守,为党分忧,延安精神就会得到传承弘扬,我们的党就会永葆生机与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