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事业单位改革只能越改越走样
今天的事业单位改革只能越改越走样
为什么?因为它不是整齐划一的改革,而是一分为三样的改革。是一分一部分归行政,一部分归企业,还有一部分归公益。还美其名曰是什么“行政的归行政,市场的归市场”,听着挺好听,但实际却可能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知道,所谓事业单位,实际就是指能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单位。具体无论是像教育,医疗,卫生,文体,科技,科研等等,其实总的来讲,这些单位无非是既得要吃皇粮,也得要靠自己努力。具体就是不论是在市场体制之下还是在计划体制之下,其实这些单位的承担职能,其实统统都应该是由社会来划分,社会来确定。具体像什么农技服务单位,农技服务单位是只为农业服务的吗?农业关系千家万户,怎么能说农技只是为农业服务的呢?还有,教育、医疗,文体卫生,科学研究,科学技术推广等等,其实每一样无不是直接关系全社会,全整体。就这一点来讲,搞事业单位改革,其实只能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特征而搞。而不能自己认为是什么“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结果就非要搞一个什么“行政的归行政,市场的归市场”。
具体说,事业单位目前有没有定位不清,或者定位复杂的一贯问题呢?要按说也不是一点没有。但问题是所谓定位不清,其实不是指只要“行政归行政,市场归市场”,然后留下纯公益。因为“行政归行政,市场归市场”,定位也不一定能清。因为“行政归行政,市场归市场”实际只是搞了一种隶属关系的改革,而根本没搞定位的改革。还有就是“行政的归行政,市场的归市场”。最终只能把大家搞公益的心给弄寒了,最后谁都不愿再搞公益。
具体就是“公益”是什么?,“公益”其实也并非就是指对大家都有好处,都有益处,不是!公益是指对大家都有需求,也都有所用。具体就是你用也是用,我用也是用。但具体到底谁应该用,谁应该不用,其实只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定。
比如像医疗、教育。医疗、教育的公益是什么?医疗教育的公益就是人人都必须有份吗?医疗教育的公益是怎么能对有需求教育或有需求医疗的人,能周到具体的服务得到,那就是最大的公益。
可自改革以来,这种公益的公益性质却被严重的改变了。改变成教育的公益是必须人人有份,谁不受教育谁就这个不能干,那个不能用。不管当官、提干,干什么,没有高等教育,全都玩去!
而医疗也是治病不分什么样的病人全都一律要不医保,要不自费,而就是唯独公务员却既不医保,也不自费。可这样一来医保变成了什么?变成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医保是花自己的钱”。而花自己的钱那还能算是“医保”吗?真正的医保是什么?真正的医保是指就有病的人来说,应该尽量不花钱或少花钱。可我们的医保却是人人有份。是不管你有病没病,全都有一份医保(资金),每月按人领取。医保不分人,不分什么医疗,全都一样,这能叫医保吗?这样的医保能医保得了吗?本来治病也得分怎样治病,医保也应该分怎样医保。可我们的改革却是不管什么人,全都一律有份,比如不管什么人,不管有病没病,全都有医保,全都无偿每月领取医保保障金,然后你看病再用,不看病就留着自己花,可这还是公益吗?这不简直就是一个大分赃吗?分什么脏?分公益的脏。具体就是谁应该享受公益,全都不根据具体公益的具体需求,具体需要,而是根据公益到底能有多少钱能给每人不多不少都来点,可这还是公益吗?根本就不是了。
把事业单位要一改三,是什么意思呢?我说其实就是要确定什么人将来不再属于是事业了,什么人不再属于是行政了,什么人不再属于是企业、市场了。可这样的改革能使谁受益?能使谁更能得到更多的好处?政府把包袱甩了,老百姓呢?老百姓还能受得了吗?
事实表明,只要在事业单位这里一开刀,将来无论什么单位,什么领域,什么部门,什么行业,什么地方,就全都有可能要搞“一改三开”。为什么?因为一改三开是一个“甩包袱”的好办法。具体就是今天谁不想甩包袱?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单位,没有一级行政政府不想甩包袱。可问题是自改革以来,其实像这样的“甩包袱”的改革,其实可能也不是搞过一次了。但事实表明,越是想“甩”,有时却越是麻烦要多。因为一改三开是等于把一个系统给硬生生的分成三截,分成你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你。可事实上,真正的不属于是应该这样的“谁的归谁,谁的不归谁”的改革吗?真正的一改三开不是要“行政的归行政,市场的归市场”。而是要不管行政不行政,市场不市场,尽量今后都不能再把行政的工作当成公益的工作去做,把市场的职能全都用到公益水平、事业当中来。具体就是“行政的归行政,市场的归市场”是指什么?是指不管你现在是属于什么性质,什么问题,什么情况,什么发展需求,全都要按照所谓“这个归这个,那个归那个”来搞。可这样最后将要怎样?最后就是谁到底还是不是不归谁、归谁?其实可能也就不再能分得清了。因为所谓事业,其实就是对大家都有需求。可对大家都有需求的,您今天不按照大家的需求去改,相反,却要死认定根据你的意志去改,比如既要改成“定位清晰”,还要改成“政事不混”,还要改成“事企要分”,最后还得“机制灵活”,那么所谓事业单位的事业二字还能具体找得到根据吗?我看是一点也找不到了。
“事业”不是像某些人想象的是什么一个可以机动灵活的意思,更不是什么非得要不与政府沾一点边儿,不与市场挂一点勾,不与每一人有一点实际需要的构成一点联系,不是。恰相反,所谓事业,那其实是只要能有事,那就能有业。可你把事业单位一分为三,那其所谓的事,所谓的业,到底还往何处去找?何处去认?
今天的改革越来越不靠谱,越来越一点不符合逻辑,让人怎么能放心?让人们怎么能放得下!今天的改革纯粹是一个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大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