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改革改进,与返本还真
政改,一个沉甸甸的话题。
改革多少年、盼了多少年、说了多少年、扯了多少年。
庸官懒吏们唾沫飞扬、大部制、改地图、变县市,总在官多官小、级低级高、权放权收上作文章,然而于官怎么上、怎么管、怎么下、怎么不贪不占不变,几乎无触及或触及差效用,于是官僚主义、腐败异化越来越严重。
西方月亮圆者张口民主、闭口宪政,然而,其们将其完等于一人一票选总统、多党轮流坐庄过家家,经过台湾岛内长期蓝绿恶斗、泰国红黄衫军数年轮流表演内乱、乌克兰裂族裂国之战,老百姓对颜色革命式的政改嗤之以鼻、难再信那包药了。
三十年来一手软,持续十多年腐败大跃进,社会思潮自然逆向,然有极端者似乎想重新唤起阶级斗争,恨不得再来一场文化大革命。
现状,总让人不满足,改革,永远为时髦词。
怎么改?
在下以为,既需改革改进,又需返本还真,既是改革改进,亦是返本还真。
何谓本?
人性之善、社会之益群性,谓本。
诸子百家、子曰诗云,远了不说,回到当今国号:人民、共和,本之精髓。修正阶级斗争观庸俗化后的偏狭,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所有公民,以大家和为目标、和大家为方法、是否和为是非标准,禁绝、规避恶争死磕烂斗,民为国之本,和为治之本也。(附帖:《回归国号,最急、最大、最核心、最艰难的改革》)
啥叫真?
说话算话、表里一致,叫真。
依然远的不说,就从近代康、梁、谭、孙、蒋、毛、邓的共同实践出发,将其们共同形成的既有历史经验、也即回到既有法律、体制、将台面上大家早已公认的漂亮言辞落实兑现较真,即真。
先说当今急要:
把协商政治搞真,大家的事大家管、大家议,有理摆在会上说;
把差额选举搞真,是骡子是马竞争上、公开选、大家定;
把分工负责制搞真,共产党的官员不能“各顾各”;
把班子内部一人一票平等议事少数服从多数搞真,禁绝一言堂、土皇帝。
对此,在下有四篇旧帖(《七议政协真正议政》、《换届,急要的是把差额选举搞真》、《永远全票通过才是不正常》、《分工负责制不是分封(肥)制》)附后议之。
当然,需要搞真的还有很多,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党在宪法与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官员不得以公权力干预司法、干预个案,党内民主、人民民主、政治纪律规矩,等等,说话算数、要求别人自己先行,落实,做真,就是改革改进。
实际上,几乎所有时期,几乎所有领域,几乎所有事项,几乎皆穷尽了所有良法善法美词汇,只是未能做实较真、未能持之以恒,只是总在偏离、时常异化。我们就像聪明好动的猴子,摘一只玉米,扔一只玉米,永远勤奋、折腾。当然,也还有一些魔术师们,不断变换着道具、布景,吸引眼球,博取掌声,重复的却是昨天的故事。更还有一种挂羊头卖狗肉者,扬改革之旗行倒退之步、以公利为名谋个人之私,其们,也没有什么新鲜事,依然在回头看,只不过在向弱肉强食、极端自私、损人利己、人性之恶退化返祖罢了。
政改,其实没那么深奥,返本归真、说话算话而已。
附帖一:《回归国号,最急、最大、最核心、最艰难的改革》
改革之年尽皆说改革。
耳朵起茧、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然而,除了当初放松、允许、鼓励、扶持老百姓进入市场、发挥个体积极性从而形成强大社会活力、引发春天的故事之外,近些年、各地蜂拥而上、名目繁多、官方运动主导的花式改革,有多少配称改革?
且不说国企破产一风吹、一刀切、限时完;不说招商引资中的国资大贱让大流失;不说平坟、掘墓、强拆;不说吃低保者要登记财产、亿万富豪得到房屋补贴;不说去年让人哭笑不得的公务员带头延迟退休等等已经明显的失误、形式、笑话,就算带着尚方宝剑的大部制、省管县、区划调整,有多大作用?
不触及实质问题的敷衍塞责;
“揭一片瓦以示革命”的应付假改;
普加一级工资、增加几个付省级、正厅级官位、满足少数人官欲的迎合而已。
这种“大动作”,如果不是折腾,也实在远离核心、少有实效。
真正急要的改革是什么?
一是民、官关系如何处。
即所谓还权与民、落实人民权力、做真人民政府、人民**等等。
其方法有毛时代的大民主,有现时髦的选票民主,当然还可能是二者相容,还可能有其它。
曾记否,二十、二十五年前,整个社会信奉人民当家作主,在一个单位里,老干部、老党员、老职工,三老带头,开会要发言,事事提意见,整毛了要掀酒桌、贴大字报。那时的单位负责人,那里像现在,叫头、叫老总、叫老板、叫老大。
老总,军阀时代小民对兵痞的称谓;老板,旧社会雇佣劳动者对剥削者称呼;老大,黑社会叫法也。
现实的官,真把自己不当勤务员、公仆、儿子了。而这,正是四九年前共产党要领导人们闹翻身的主因。
今天的改革,不从改掉“老大”称谓、还原人民与公仆、勤务员、甚至儿子的关系入手、着眼,只能是隔靴搔痒、头痛医脚、逢场作戏、自欺欺人。
二是官、官关系如何处。
即所谓不同政治面如何相处、如何斗争,政治家、政客、政治人有没有活动规范,设不设底线、禁区、雷池,甚至要不脸皮的问题。即所谓政治共和或共和政治。
这个问题,几千年古中国、近代中国,虽然有公天下、民贵君轻、和为美、仁义廉耻思想,然总体上公权私占、人们信奉、遵循丛林法则、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钺,强者争锋,胜者为王,或为实规则。
辛亥革命,天翻地覆,权力姓公,人民主权。
人民,当然不是铁板一块。人与人不一样,看问题切入点有不同,利益兴奋点或相异,反映在政治上依然有对立、有斗争、甚至会冲突。
人民革命,依循丛林法则推翻旧时代,自然应当终结丛林法则,而建立人性、理性、法制法则。
建立政治斗争规范,制定诸如《政治活动法》之类的东东管束政客行为,是最急、最难、最核心、最没受人注目、也是一直以来最为人躲避的改革。
上述两个问题,其实缘由国号,一个叫人民,一个叫共和。
回归人民!
回归共和!
回归国号!
这,就是最大改革。
非此,还有它哉!!!
附帖二:
《七议 政协真正议政》
让政协真正议政
政协,不是没有意义。
异化了的政协才没有意义、甚至累赘、多余、消极、反进步。
政协,容纳不同观点、人群、团体、党派之地。只要真正议政,如四九年,就是好机构。
现今正缺的,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说话、建议,哪怕放屁的地方。
我主张:
政协回归政治;
政治进入会堂(不上街、不发动不知情者、不影响社会安定);
政争只准文斗;
政论不入刑责(暴力,阴谋,煽动社会对立、民族仇恨、国家分裂除外)。
将政协从现今富人俱乐部、闲官收容队、阿谀奉承所纠正过来,办成不讲身份、不限门槛、不定时间、不设屏蔽、不配界别、纯政治热心肠(尤其纳入异见者)的说理之地、争论之地,发泄之地、骂人之地、建议之地、沟通之地、协商之地,一个畅所欲言、来去自由的会场。
如此,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公共权力得以约束,社会戾气有效化解、政争进入规范,在维护、坚持现体制的同时,改进基层政治,做实基层民主,从而形成核心稳定,中央权威、基层民主的共和政治体制。
办好会场,避免广场
—— 二议让政协议政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不同意见,会不断产生的争论。
有话当讲,有气当放。
让人说话,在权力王有时期即为聪明治理者的治道,何况当今,主权在民、民主政治,人要说话,基本权利。
说话当有地方。会场?广场? 现时代,人们总不会、不能老是扬三姐告状,滚过钉板才递得成状子。
没有会场,或上广场;有了会场,好过广场。道理,贤愚皆明也。
政协,走过过辉煌的历程,完成了历史使命。现今,其功能、形式,与人大确实有重叠。似乎应当回到或走向纯民意咨议、政治协商的功能,最好办成纯政治发烧友的会场。
有了议政的会场,自然不需广场,自然避免或减少广场,中国政治会热闹很多,但又安宁很多。
基层越开明、越自由、越民主,中央越权威、核心越稳固,共和越成熟
—— 三议政协真正议政
政协,议政之地,政治热心肠、政治异议者未入,反倒是从不议政的、意欲体现社会地位者尸位,大多变成了清谈所。
政协回归政治,应当尽可能吸纳政治热心肠尤其是政治异见者进入,不要乱七八糟什么非政治的人、事都往里塞。
政协,应当成为一个海纳百川、理性、文争、讲道理、无门槛、开放型的会场。
不一定搞个委员称谓,凡愿进议场的均可以与会、说话。
不一定定期开会,亦可开流水席,上连场戏,只要党委政府有人主持,倾听、解释、报告、沟通,议场天天开门、随时协商热热闹闹固然好,有事开门,无事关张、无人上门、门可罗雀亦无妨。
如此,有话即说,有屁可放,放完气散,气顺人和。
如此,意见,公开着提;争斗,明面上来;对立,会场内搞;不上街、不扰民、不扯死人筋;天天斗、月月斗、年年斗,也只是文斗,也有安定,也不坏祥和。
如此,分级议政,县事不到省,省事不进京,政治从身边玩起,监督随时就近,民主在基层做实,矛盾在地方化解,危机在萌芽初排除,基层越开明、越自由、越民主,中央越权威、核心越稳固,共和越成熟。
如此,中国,只有同会场的政治协商者,哪里会有会场外的反对派。
让人说话、宽容异议, 政改首选点、突破口、关键处、高效地
—— 四议政协真正议政
党政分开,说得多,说得久,落实难。分不分开,真无所谓,出了任何问题,都是党在背黑锅。比如贪腐,腐官从来都与党对立,然该挨骂的、依然是党。
权力分责,近些年也有所划分,甚至重叠交叉到相互推诿,无人负责。然而官权没有得到限制,一个个“老板”、“老大”、“头儿”们,公干畏首畏尾,营私胆大包天,权力总是因私欲而膨胀异化。
问题出在那里?在没有治好官。
如何治官?
自上而下,严刑峻法,这是几千年传统的故事,也是近30年所谓法制的作法。
自下而上,人民监督,这是毛泽东有过的试验,似乎也符合当前时髦的的人民做主的说法。
自上而下,遇上官官相护,即变成了无法无天。这是近二十年官越来越贪腐的主因。
自下而上,本来存在共产党党义党章之中,然而近年来,随着民主生活会走样,批评与自我批评缺失,党内斗争俗化,三老(老干部、老党员、老职工)作用不在,这种自下而上的监督,除了失宠的二奶、弃置的糟糠、争风的败将、争官的对手,有点惨淡、无聊的热闹之外,似乎已经冷静得快要让贪官污吏乐得敲锣打鼓呼喊平安无事了。
人民这个主人突然离岗缺位,对自己的仆人竟然冷漠以对、不管不闻不问了起来。
造成如此原因,或因前三十年群众的政治热情被引导得发挥过度以致厌倦熄灭;或因经济改革下岗失业自觉主人地位有变而消极怠工。
然而,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政治上习惯于高度一致,习惯于清一色,容不得反对派,不待见异议者。
这种习惯,不仅存在于高层、存在于所谓方向路线的国家层面,而且成为一种官风、一种潜规则,从上到下弥漫于全官场。所谓乡有“ diao民”、村有“叫唤麻雀”,单位有“刺头”的说法,即是对这些不赞同、不支持、发杂音、提批评、告黑状(即使公开)的异议者的归类。对这种人,官员具有天然的反感与过敏式的警惕,往往不问是非曲直予以防范;官场缺乏宽容,气量,即使官场内部出现批评、出现不同调、出现争执,也常常以上下、正副析对错、论输赢,“犯上”、“害群”、“装怪”、“功高震主”仍然是官场的避讳;社会对此亦有太多麻木,“多事”、“固执”、“不懂音乐”或为明哲保身、自以为聪明者对其们鄙夷的评价。
这种习惯,来自几千年的王权政治,私权政治、恶争政治。
这种政治,权力姓私,必然恶争不已;成王败寇,所以不择手段;党同伐异,自然不问是非;顺昌逆亡,当然不容异己。
辛亥革命后,权力姓公,政治,自当讲理、依法,自当抛弃丛林法则,自当民主、共和。
让人说话,宽容异议,是民主共和最起码的内涵。有批评、有反对,有正确意见也被批评被反对,有正确意见甚至被否决、被污名,这都是民主政治的自然现象,是民治官的的基本表现形式。
认识这一点,落实这一点,做真这一点,或是当今政治改进的首选点、突破口、关键处、高效地。
当然,还要有理性、文明、守法、更重要的是公心的异议者、反对派。
其它,
如再造几个甚至一批以争天下为宗旨的斗争党跟共产党争龙椅、搅得周天寒彻;
径直就让十三、四亿选村长乡长、工会学生会主席都不大热心的人隔三差五直接投票选一个人;
当然还有地方自治、住民自决(我同意当今政治本质与发展趋势是公民自治:个人治个人,民治官、社会治个人,同时主张大一统,警惕、反对一切弱化、无益整体民族国家的可能与趋势)等等。
免了吧!
缓缓吧!
看看吧!!!
天人合一回复凯迪网友
禁言,仅显理屈!!!
——五议政协真正议政
四月同学 发表于 2014-9-23 23:56
让人说话,关键是让什么人说话:是让普通大众说话,还是让少数精英富人说话?
宽容异见,是宽容左派意见, ...
天人合一回复:
穷人富人,只要守法,皆为好公民;
左派右派,心存民族国家人民良心,最终属于人民派;
主流支流,原则上东流(中国地儿);
正言反言,有理即为好言;
有理无理,比较才明真理。
有话,都该说出来。
有理,就不怕争议。
禁言,仅显示理屈。
政治协商之地,热闹点,又何妨
——六议政协真正议政
23曰长江商报网发《警察政协会场抓记者 副主席称被限制自由》网稿,一时引发了多家网站转载和网民议论。
又有文稿“核实”:该稿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甚至扭曲了事实真相。
在下认为:
其真伪、是非尚待观察。
关键是申勇“加入了”什么个人意见,而这意见正确与否。
公开、透明其“意见”,才是聪明、民主、法制、正派、理直气壮之举。
即使申勇确属“有计划地发难闭幕会”,“有错”甚至“有罪”,也大可不必惊风火燎。
有批评、有反对、有争吵、有斗争,甚至还来几句骂娘,
只要不暴力、不出会场、不上大街、不煽动不知真相的民众,不把青少年、老弱病残推在前面作挡箭牌,
政协,协商之地、争锋之所、交流平台,有点不同、响点杂音、出点意外、热闹点,又何妨。
开放基层政治,可从政协真正议政开始
—— 七议政协真正议政
协商政治,特色良制,关键在协商。
协商得有地、政协会堂即可,可取消“委员”身份限制,只要热心肠,只要有话说,哪怕有戏演,就算有屁放,皆可入会场;
协商得有人,当尽量容纳一切意见方、尤其是异议者、哪怕是反对派;
协商得有物,分级事务、分级政治、分级协商、分级打扫家门口,不搞鲤鱼跳龙门;
协商得尽言,真正落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罪,不及于政论;刑,不加诸言者。
协商得守法,要光明正大、不要阴谋诡计,要文斗、不要武斗,要会场、不要广场,要理性平和协商、不要极端暴力对决。严禁动辄上大街、占广场、堵交通、绝食、闹丧、扯死人筋;严禁鼓动不明真相、尤其是没有足够政治判断力、没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老幼弱为政客趟地雷;严禁分化人民、撕裂族群,制造对立,鼓捣社会对决、革命。
如是,政治分散、责权归位,人人尽言、方方舒畅,分级理事、事事着落,基层民主、北京省事、国家祥和,复兴即成。
附帖三:
《换届,急要的是把差额选举搞真》
据说,某市换届,全委会中选常委,意料中的一名付市长(付厅级)“差下”、意料外的一名县委书记“差上”。由此派生出不少谈资,有了“轰动性”效应,起了“茶壶里”风波。还说,有关方面高度重视,正正儿八经、逐一座谈,分析“未能实现组织意图”的原因。吾不由得哑然苦笑、而又不忍不正然、凛然析之议之也。
差额选举中的故事似乎由来已久。
十多年前,笔者参加区党代会,在会上被提出为委员候选人。来不及高兴,邻座邻团的一位农民代表,指着文件袋上的两组名单悄声对我说,团里开会明确要求,这一组是候补,投赞成票,但要少一点,不然成了正式委员;这一组,作“差额”,要差下来,一般莫画圈。他不认识我,不知我的名字就在那被叉之列。我赶紧说,对头,这几个人就是不行。悲乎,首次行使代表权,竟是给自己划叉叉!
还有次人代大会,重点在选举,由于是区划调整从不同县区拼凑组成的新建制区,组织安排的领导人选有相当部分与多数代表完全陌生。为了实现“组织意图”,会上出现两个情况。一是在多数代表中较有知名度的常务付区长人选主动出面介绍推举区长候选人,并对熟识者再三拜托“不要害我、不要装怪,不要投我区长选票”。二是在代表提名付区长、人大付主任候选人时推出了一个付局长、一个刚当付局长、局长不久,均属知名度不高的弱势选手。最后,区长顺利选出。然而付职选举却出了纰漏。一个组织原定的付区长候选人因名字叫“大公”(“公”在四川方言里就是爷爷、祖父的意思,代表们或觉要吃亏)、一个人大付主任候选人脸相太严肃,当然主要还应是代表不了解,最后落选。两个“差额”幸运当选、捡了个“落地桃子”(大便宜)。
还有一例。某乡换届,乡人大代表要推财政所长选付乡长。组织部长打电话,要我以主管局出面劝退。这才怪。代表要选,说明其工作好,正是系统的光荣。我有什么理由、凭那条那款劝退。最后,该员选上了。不久又调离到边远乡了。
这次市上选常委,动静大。
一是所选职级高。县委书记至市常委,本来就一步台阶,甚至没有台阶。但这几年却在同一职级上似乎又多操弄出了几道坎,县委书记至常委一般还得在几个付市长位上磨几年甚至几届。一选到常委、不仅提升、还跳了格。而另一面,已经在格上的,怎么办。下,可不是这几年“能上不能下、只见上不见下”的规矩!更要命的是,这“差上”、“差下”都或不是“组织的意图”。自然有了轰动效应。
二是此次的选举投票者来头大。既非乡人大会散漫的农民,也非区县人大短视的小吏,而赫赫然均是县以上领导干部,是平时要求别人按组织意图投票的组织内的核心组织者。未能体现“组织意图”,不轰动岂太无趣?据说,这甚至打乱了上级的整体布署,影响了该市下一步换届。许多地方又要多玩一个时期的换届假期了。
果真如此?
太严肃、太过了吧。
老百姓欣喜、唠叨,上级太看重计较。只能说明,我们以非当是、积疾成痨了。
上述几事反映出目前“差额选举”中的几种形病态。优势当事人竞退、竞让;故意推出“差生”陪选;对大会推出候选人组织动员安排“差下”;对强势候选人劝退;对出现意外、哪怕细枝末节,也究因究责。这一切,堂而皇之、许多人也深信不疑的,都是为了实现“组织意图”。
这样做真是对的吗?
当然不对!
当事人不管是压力还是自愿,拜托别人不投自己票,有违人性、有违竞争法则、有违自己被选与人家选人的权利。
配置“差生”参选,则是完全背离选举、差额选举择优选优的出发点,是在戏弄选举人,侮辱候选人,败坏党的事。
在大会上一面允许甚至鼓励代表新提候选人、并经大会主席团通过确认,一面又以组织名义动员代表将其“差下”,这是破坏候选人平等的被选举权利,是在损害代表们在会上推选与选举的权利,是在损毁游戏规则、是组织办事不正派不光明。
对代表从“下面”抬出的人选,从上面去劝退,是违背选举的本义、民主的本意,违背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对“差额选举”必然出现点“异像”大惊小怪、惊风火扯、小题大作,是缺乏民主素养、缺乏掌控大局的思考与能力。
这样做,真的是在“实现组织意图”?
那倒未必!
首先,最大的组织是党,是党中央,最高的体现在党章国法。党和国家对选举、对差额选举是如何要求的,应当体现在大会始终、选举始终。一切意图均当服从这个大意图,一切潜规则均当服从这个明规则。
其次,是上级组织。各级干部、代表、候选人,都有个明确的管理权限。上对下该领导、该指导。然上位的集中与下位的民主是对立的统一,不能只要一面。上对下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总得与下面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百分之百体现上意、比着圈圈儿选鸡蛋尚可,选人怕难。尤其在党风有缺失、基层多意见,中央倡民主的当前,差额选举的公正性、诚实度实在不输于“上意”之重要度、紧要度、敏感度。
不然,何必搞选举、设差额?
实际上,以现有的制度设计,选举架构、候选人名单、都曾经上级审查批准,会上代表所提差额最多也就百分之十几,就算全不合上意,于大局确亦无损。何况能入场开会的、能为代表在下面拱起来的,有几个不是进过党校、领人民薪俸、跑过组织部、宣过誓言的圈子内的硬角色?何况,党的教导中历来就有“相信群众、相信党”,这党,当然包括基层党组织与下里巴人的基层党员。
个把人不合意,就来“严肃认真”,至于吗?
其三,具体的、现实的、真正负责、真该有权的“组织”是谁?
京城太高、省城太远。
正宗的“组织”就在当地代表大会、全委会会议现场,组织的构成即为每一个代表、委员。从开唱国歌、国际歌至终场,他们即以组织的名义、身份完全行使权力、履行义务。
会上的一切结论,自然是组织的意图。
还有什么“意图”可以凌驾在这会议之上?
未之闻也。
莫开玩笑哈。
当然,现实生活中,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上级绝对等同于组织,把组织部简单代替组织,把上级官大点的个人直接当成组织,而不问其真代表组织否。
但,这是谬误、是奴性、是封建,是党和政府的一些官员脱离基层、脱离群众的原因与表现,自然就是党要改进改善改革的东东。
中国共产党,从本质上讲,是人民党、民主党、群众党,是上下高度一致的党,因此才有了救中国、强中国、复兴中华的现实业绩与光明前景。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全面进步、国家逐步崛起、党的事业日益隆盛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官员私化、腐败甚至坏恶,干群疏离、冷漠甚至对立,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甚至足以构成执政危机的程度。这类问题的产生和严重,很大因素在干部路线、干部政策有问题或执行上出了问题,在党章国法的大道理、明规则为腐朽阴私的小道理、潜规则所冲击,在组织部门的机械、封闭、保守、封建吏部化、蜕变世俗化。
当今官场两大痼疾。
一是唯上不唯实、不顾下、不虑下、不怕下。这是官僚主义、假大空吹、贪污腐化、行贿受贿、跑官卖官、封建官俗泛滥且难止之根源。
二是只有上没有下。不仅导致冗官冗员,更是扼杀竞争、堵塞官路、抑制新陈代谢、把干部队伍搞成死水一潭、了无生气。
在党章国法规范下,在各级组织的集中领导、指导、组织参与中,定期选举、尤其是差额选举,正是医治上述痼疾的良药(且不说基层、老百姓民主的权利问题)。分级次批次换届、代表间接选举、对选举架构精心设计组织、对参会代表通过层层推荐选举产生且在会初审定,对绝大部分候选人经组织在会前严格推荐审定、对党政正职等额选举,对选举结果报批、报存,这诸种措施丝丝入扣,足够保障大局、保障稳定、保障长治久安、健康发展。这,或就是党的保底愿望。在此前提下,真选举、真差额选举,落实民主权利,通畅人民意愿,密切上下联系,搅活官场池水,激励干部队伍,这,怕才是党的真正意图。
选举、尤其是差额选举,有上有下才正常,无上无下才怪事。即使有好且优的意中人、哪怕是焦裕禄,“差”下来,也是为下情作疏缓、为民主做贡献、为大局作牺牲,为制度立规矩。即使有差甚至劣的意外人、哪怕是南郭先生,“差”上了,就当其是一条让人担心的恶鲨鱼,扔进池水里,总会让一些懒鱼、庸鱼、先天不足的殘鱼游得快一点。
辩证法讲求两个方面,抓工作应当抓主要矛盾。
当我们把换届的主要着精力放在现存花名册的拼凑组合上面,把着眼点放在百分之百体现上级意图不出意外上面,当我们费心极力、以组织的名义、尽组织的力量,去挡防从“下面”可能蹦上来的“异类”,去保扶从“上面”可能掉下的“正品”时。我们就真是在检芝麻丢西瓜、是在南其辕北其辙,甚至是在逆世间浩浩之潮流,背人民汹汹之愿望、坏党国煌煌之伟业了。
组织部,你真不知该干什么了吗?
中国在发展、中国在进步。
发展中有问题、进步上有阻碍。
最大的阻碍是异化的官僚。最大的问题是知与行的脱离。
选好了官、管好了官,中国就天下无难事。
选官、管官,不是认识问题、理论问题、不是章程问题、法条问题,而是知而不行、有规不信、有章不循、有法不依。
不要目标太高远,不要辞藻太华丽,不要动作太激烈,不要变化太突然,不要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它乡是故乡。
把党内民主、基层民主做实,把换届选举、差额选举做真吧!
当“差上”、“差下”不再成为新闻,当能上、能下成为一种常态,当台上者开始忖度台下选票的数量,当代表们会小心珍惜地划出神圣的圈圈,当“下面”可以时不时将“旷野遗贤”拱出“上面”,当候选人虎跃龙腾、都有同样的权利、 公心与自信,中国的问题怕就结了一大半。
此时此刻的差额选举,岂容有差生、岂会有差生。
“组织意图”怀抱者、坚守者们,展眉、开怀、放胆、高枕无忧、喝茶吧!世事原本极简单.
天人合一 从南充看中国
附帖四
分工负责制不是分封(肥)制
某官空降某地,意气风发、要烧几把火,其中,常委成员全面直接管政府部门和工程建设项目。愚期期以为不然。
一 混淆党政职能、以常委代政、乱了政府的营
在中国,党委、政府,精神相通、目标一致,但功能不一、方式有异。
“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在大政方针、在官员使用、在干部监督。而不是事无巨细、一切直管、啥事都包。
没有听说过,党委推荐、人大选举出的市、区长长们依法履职就不能叫党在领导;
没有听说过只有常委桌上的几个人才叫着“党”;
没有听说过“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活动”的常识ABC已然废止;
没有听说过“一元化”时代会将再来。
当分管项目的常委拿着政府政令和经济合同,怎么签得下去,签下去后又能否算数。
常委代政,一般不能加强对政府工作的领导,更多的可能,是增加党政不和,其结果不是改善党的领导,而是恶化党的领导。
而今眼目下,书记与区长、付书记与相关付区长如天敌,十之八九心存芥蒂,还嫌不够吗?
二,忘了党的大事业、丢了党委的主任务、荒了常委们的责任地
党当然有大事、有急事,共产党的常委绝对没有闲板凳。
如果组织部长成天囿于栽桑树、育菜苗、数猪脑壳,几乎不与部局长、乡镇长谈心交心、几乎不下基层座谈调研、几乎不直接参与考察干部、几乎不直接面对上访人员,能建设好党的基层堡垒、能办好、守好“干部之家”?其直管圈子内的“人才”倒易于发现升迁,其非直管单位的人员见其如大旱之望云霓,其能有慧眼识得十里芳草、百里才俊、旷野遗珠?
如果宣传部长不学政策、不写文章、不作形势报告、不在理论、文才甚至扯筋撩皮的辩才上高人一箸、老是想不到、说不出、写不来、扯不赢,却沉醉、专注在教师调配和小学校长升迁的签字上,何如专任教育局长?
工会主席管乡村卫生院、管医生护士,而不直接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不管下岗失业人员、不管农民工,岂非咄咄怪事!
纪委书记直管城建、直管工程。谁又来监督“纪律书记”和这个工程。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合一后,被监督的烂污事就此根绝、其它地方的腐败也不需再管了?这么神奇,何不建设局长径任纪委书记,倒省下一分俸禄。莫非要将纪委书记先熏黑了、拉下水去、整成同路人再说?邻近区不就有纪委书记管工程,业务不熟、手艺欠佳,没管几天“伸手就被捉”,反腐的猫成了偷油的鼠,而且是笨鼠。
如此分工,拈芝麻、丢西瓜、不务正业、轻率之举、乱弹琴也!
三,拈肥搭瘦、利益平衡的“分封”,降了党委们的格
常委分工,自有党规,也有成例。直管部局事务和工程项目,由决策者、领导者变成了事务实施者、变成了局、股长,是在把常委变小。
更其紧要的是这里面隐含的冷板凳、热板凳,实惠不实惠,含金量、签字权、热闹度、信任感等等明示、暗示亦或潜规则,会将常委变俗,甚至导坏。
共产党何许人群? “完全彻底”、“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队伍也。
党委常委,何其尊崇?其为共产党人中的翘楚,一方热土的核心。
心有万民,放眼千秋,“何必曰利”?
怎么能人人都朝热闹处钻,个个都向实惠处挤,事事都要亏与不亏之较。
吃亏吗?
冷清吗?
耐不住吗?
换位可矣!
回家卖红薯吧!
哪能好事都占完!!!
论职位以肥瘦,以分工作酬庸,换一桌人的和气与一致,是班长无能与无原则;以已利为皈依,用公权占小便宜,嗜低俗为高雅,是常委的掉价与悲哀。
总而言之,分工负责制不应搞成利益分封制,否则常委会蜕变成占小便宜者协会,党和事业危矣!常委导成了锱铢必较、唯利是图的逐利者,常委亦危矣!
饶了常委、救救常委吧!
天人合一之从JL看中国 08年秋
附评1:
“饶了常委、救救常委吧”!
五六年前,笔者如是呼嚎,谁识其中痴?
今日南充,东窗事发,多少热锅上的蚂蚁,欲回凡尘之不能!
悲夫,
良言刺耳,
良药苦口,
愚者自愚,
自做自受,
天之公也!
附评2:
当官逐利。
分工分利。
占一块自留地。
各串几个大老板。
这是腐败之极恶,害官之毒癌。
但愿新官上任燃把火,烧毁这污秽的潜意识、潜规则。
天人合一 2014年12月27日
附帖五:
《永远全票通过才是不正常》
某区财政局长人事议案,常委票决,两票赞成、两票据反对,大多弃权,未过半。
有人觉得新鲜,有人说不正常,还有人大惊小怪,将其与“加强领导、巩固核心”联系甚至兴师问罪。
这是不妥、不对、或过分的。
一, “不过半”是“票决制”设计预期目的之一
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民主的党。集体领导、少数服从多数是基本规矩。除了少量军事指挥、紧急状态事宜会赋予或允许少量相关人员以紧急独断或最终决定权外,其它大多事情,尤其在和平正常时期、尤其在干部人事问题上,一直实行的是职能部门提方案,党委常委集体研究,少数服从多数表决通过。
君不见电影《红色摇篮》中,党的会议上,与会者旗帜鲜明、正气昂昂发表意见,哪有私心杂念和畏首畏尾;
君不见天才伟人毛委员也经常意见被“不过半”。
这种集体领导机制,最大化的集中人民、人民精英的智慧,或许正是共产党人战胜蒋“总裁”的重要的制度原因。
这种“表决制”实行到现在,由于党曾经过“一言堂”疾病消磨,由于很长一段时期批评与自我批评功能减弱,由于现行相当多的常委政治素质、尤其是政治勇气与原则性降低,由于江湖习气、温情主义、好好先生情绪熏染,常委在议事、表决时心口不一、顺水看风、不坚持原则的人多了。于是才有了近年来的“无记名票决制”。
这本身就是对党委会跑风漏气而又屡禁不止的消极防范,是对历来常委勇于负责、实事求是、实话实说、无私无畏状态的一种倒退,是对常委会庄严、神圣、尊荣的一种嘲弄,但毕竟是举手表决的发展、变种、亦或无奈补救。
实施这个制度,就是要常委说真话、表真态,真正体现多数人意见,实施集体领导。
常委画圈是权利、画叉亦是权利、弃权也或许是内心里反对而不愿明言的权利;“通过”、是集体决定,“通不过”、亦是集体决定。都是票决制的必然结果,何来反常之说?
某种意义上讲,“不过半”恰恰表明常委们没有看眼色、顾面子,敢于表真态。这不正是“票决制”中“无记名”的实质目的吗?
这个地方有进步啊!
二,人事案“没通过”实在不是什么新鲜事
十多年前,NC县一公安局长任命案,人大未通过。县委、县政府不以为忤,让这个人以付局长身份主持工作一年多。这个付局长不以为怨、不以为馁,更加兢兢业业、勤奋工作,扬善改错,以实际行动取得了人大信任,最终通过任命。
七、八年前JL区人大审议一法院付院长未通过,一主官大怒,庚即到人大常委会议上批评讲话,引得大多数常委反感,不仅于事无补,而终其任职,却没把握再提此案。
对“通不过”的不同态度往往引出不同结果。看一看党的历史,了解下基层生态,这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重大事。
通过了,顺心顺意,不要自满,要想想是否真的十全十美、无需改进;通不过,不要心烦意乱,这是出来“混”的人随时可能遇上、应当承受的家常便饭;倒是提案人应当多想想:对象是否精准,沟通是否充足,介绍是否到位,时机是否恰当。
就当前各地“保持一致”的政治常态而言,“通不过”,恐怕提案者出来混的“要输得起”,应多怪自己“手艺差”,莫怨他人“装素怪”。
三,永远、什么事都要“全票”通过才是不正常
大千世界,万象无穷。个人眼界,毕竟有限。以有限应无穷,殆己殆公。因此有兼听则明、旁观者清,有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有集思广益、众人拾柴火焰高,聪明的人应当听得进意见、容得下不同。
党的事是大家的事,政府的权是公众的权,当然不能任凭个人好恶,任由一人或少数人“操”了算,理智的头绝对不要希望自己的意见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下大小通吃。
家有家规、国在国法、党有党章,行有行约,叫花子烤火也讲先来后到。无规矩不成方圆。程序正义才能确保实质正义,甚至往往重过实质正义。守法的官该做遵守、呵护游戏规则的优秀生。
现在,许多地方、许多人,或许不懂党的规矩,或许帝王戏看多了,总把自己当成振臂登高、百诺、千呼、万应的神圣,喜欢“朕躬圣裁、乾纲独断”,奉承可以,意见少来,反对吗?你娃找死!
而另外一些人则自当“小安子”、“小英子”、“喳”声不断,甘之如饴,那里有思想、有见地、有意见。
有的人则昂首是“老佛爷”、低头是“李莲英”,就是没有自己,实质是没有自己背后的人民。
许多倒行逆施、祸国殃民的恶行,亦或蛮干瞎闹、颠三倒四的蠢为,正是在这奴性崇拜与顺从的“喳”声中滋生、漫延与肆疫。
中国当今太需要实事求是、实话实说,太需要魏征、海瑞、彭德怀、太需要大公无私、顶天立地、堂堂正正,太需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太需要增强和改善党内民主、政治民主了。
这个地方的“不过半”开了个好头,令人心慰。
将其与什么“领导”、“中心”联想,是过敏。
常委会还不算“党的领导”?
离开了多数党委,光杆司令,还谈什么“中心”!
把“不过半”看成是逆龙鳞、挼虎须、“扯后腿”、“不配合”、“不团结”,是思维尚在辛亥前。
如是,何如回到“郡县制”,干脆不要常委会。
哪才是真正的不正常!
天人合一 从JL看中国 2010-3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